食用油“扛把子”金龙鱼的隐与忧

本周,我们在覆盖调味品市场的同时,也带大家来关注一下食用油这个领域。尽管食用油产业中上市公司不太多,但食用油市场规模毕竟较大,金龙鱼、道道全、中粮旗下的福临门等企业在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以金龙鱼为例,展开分析一下食用油这个细分赛道的机会和风险。

金龙鱼在销售规模、品牌认知等方面是该行业的重要一极。同时,在近年来厨房食品的广泛领域,金龙鱼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

食用油市场概述

食用油是必需消费品,属于食品加工制造业。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植物油脂。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业以及品质等原因,大规模生产的常见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火麻油、橄榄油、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十几种主要植物油。其中,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是最主要的油种。

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用油是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市场需求规模大且稳定。中国食用油市场体量大,2019年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行业消费量3548万吨,2012年-2019年CAGR为3.7%。疫情以来,终端消费、中低端消费增速持续缓慢,但对于粮油必需品的消费冲击并不大。

未来,食用油行业量的增长缓和,质的提升成为关键看点,消费升级背景下,食用油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例如包装规格的升级,包装油替代散装油、小包装油品牌化、小包装油品牌高端化等。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食用油消费存在分层现象,据《中国科学报》,2020年一二线城市,小包装油消费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比重已经达到60%,而中小城市尚不足30%。未来,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小包装油消费占比将提升,这都利好大型食用油生产公司,食用油行业将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

从供给端看,食用油近年来经历了结构调整,持续进行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变得更加集中,越来越匹配当前相对稳定的需求。总体上从供需两方面,食用油产业增长前景较好,供需趋向平衡,市场内部结构性的变化更加重要。

食用油相关产业链

食用油的上下游大致可分为:上游压榨、中游产品加工生产、下游销售渠道。具体而言,农副产品经过初加工后,生产出初加工产品和饲料原料,毛油、糙米等初加工产品在经过精深加工,最终制作出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厨房食品,同时初加工产品通过油脂科技工艺,制作出油脂科技产品。

以上产业链条,很大程度上也是典型上市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例如金龙鱼在食用油领域,基本上实现了上述细分产品的全覆盖。金龙鱼的主营业务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食用油产业的上游同质性较强,并没有太多产品差别化空间和规模经济效应;在中游环节,精深加工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来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下游销售环节,品牌影响力建设、渠道的铺设、平台的搭建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

总体看,食用油行业集中度较高。从企业营收看,国内食用油行业前三家企业市占率可达到58%。在小包装的食用油市场上,由于品牌效应,市场集中度略更高,可超过60%。金龙鱼营收市占率达到34%,品牌市占率达到33.7%,在小包装市场的市占率则达到38%。

对于市场进入壁垒不高、规模经济不明显的食用油行业,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市场集中度?背后可能是品牌效应在发挥作用。尽管很多产品是标准化的,但在食品安全、渠道建设发力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认知和厂商的触达都一定程度上要求市场更加整合。尤其是随着小包装油更加普及,这种要求还会更加的显化。同时,来自上下游、供需两端等层面的全方位要求,也客观上催生了大公司的成功,大企业更倾向于构建功能全面的平台,更有机会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并形成综合竞争力:中上游通过生产集约、协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下游则通过打造产品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做到产品和品牌触达消费者,提高溢价空间,同时通过发达的渠道网络,抢夺下沉市场。

金龙鱼在市场中,属于巨无霸级别的企业,市场份额最大,产品线也十分丰富,技术也相对领先,静态的竞争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根据尼尔森数据,金龙鱼在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包装面粉现代渠道、包装米现代渠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另外,挂面、调味品、日化用品等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持续提高。一个有趣的观察是食用油领域的研报中,金龙鱼几乎一直都受到多家券商研究的关注,其他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很小,反映了其市场影响力和看多情绪。但从盈利情况看,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不大,可见规模扩张下遇到较大的市场空间,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金龙鱼机会与风险

金龙鱼不仅在食用油领域深耕,在上图的产业链布局中,几乎每个产品类别都有涉及,且除食用油以外的产品规模在扩大。长期看,金龙鱼的品牌和渠道建设优势可能会支撑起看起来较高的估值水平。但在扩张产品线的同时,短期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不可忽视。

上游价格波动对金龙鱼产生较大影响,很简单的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确实太高了。2017 年、2018 年及2019 年,公司产品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88.99%、89.08%和 87.82%,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以国内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为基础,其中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产品的价格受到气候、自然灾害、全球供需、政策调控、关税、国内外市场状况和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

近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金龙鱼的冲击不可忽视,由于规模较大,其面对的调整价格的难度更大,因此未来农产品价格的继续波动,可能在短期对其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扰动。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陶金,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80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