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AI四小龙”到了争抢第一股的关键时刻。

11月22日晚间,港交所文件显示,商汤科技通过了上市聆讯,并于23日开始路演。

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四家人工智能企业,谁先完成上市,不仅是一个未揭开的大悬念,还是人工智能行业“全村的希望”。除了商汤之外,依图科技在6月份终止上市审核,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分别于7月和9月在科创板成功过会。但“第一股”何时正式亮相,还是未知数。

有200多位博士坐镇的商汤科技,获得资本的青睐不算少,成立以来,商汤科技累计获得52亿美元的融资,最后一轮融资后,资本市场对其估值达到120亿美元。无论是从融资金额还是业务规模来看,商汤科技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围绕商汤科技的质疑主要在于业绩。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毛利率达到73%,但同时经调整后净亏损达到7.3亿。在三年半烧完200多亿人民币之后,亏损仍然是商汤科技的常态。

这让3年前曾在演讲中宣称“烧钱就是败家”的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情何以堪。

01为了追求0.01%,用了上亿人脸

商汤科技虽是“AI四小龙”中最后一家递交招股书的公司,但这并不影响其“AI一哥”的地位,因为在业界它被称为“中国的贝尔实验室”,拥有非常豪华的技术团队。

其创始人汤晓鸥更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

2014年3月,汤晓鸥的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布了 GaussianFace 人脸识别算法,在 LFW 数据库上准确率高达 98.52 %。三个月后,汤晓鸥团队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

据报道,汤晓鸥实验室的三个人脸识别算法占据了LFW识别率的前三名,而Facebook的DeepFace也只位列第四。

一时间,汤晓鸥声名鹤起。带着“技术大拿”光环走出实验室的汤晓鸥,获得了很多知名投资机构青睐,商汤科技自此开启了一年两轮,甚至三轮的融资道路。

拿到钱的商汤科技,的确都将钱投入到了研发之中。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8.48亿元、19.16亿元和24.53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45.9%、63.3%和71.3%。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研发支出17.7亿元,占营收比高达107.3%。

曾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创办商汤科技之后,汤晓鸥团队仍不满足于现有的准确率,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团队不断用上亿人脸训练,只为了追求在准确度上再提高0.01%。

最近一次最为烧钱的动作,是去年9月,商汤科技宣布投入超50亿起建上海临港AI超算中心。

此外,在研发人才的投入上,商汤科技也绝不吝啬。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有40名教授和3593名技术研发人员(包括250多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科研人数超过公司总人数(5286人)的三分之二。与之对应的是,商汤科技对研发人员也给出了高额的薪资福利(含股权激励)。 据悉,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用于研发人员薪资福利(含股权激励)开支合计约44.6亿元,占同期研发开支的63.8%。其中,仅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就高达12.85亿元。

高科研投入,给商汤科技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公开数据显示,自2014年创办以来,公司累计拿下70多个全球冠军,发表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项AI发明专利,在全球三大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全球排名第一。

自带“科研精神”基因的商汤科技似乎要将公司打造成一座科学家的殿堂。如今,这群科学家就要去港交所敲钟了。

02骨感的现实:“赚钱”才是王道

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突破之上,商汤科技的野心很大,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一盘大棋着实难下。

“我们是一家赋能百业,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这个是商汤科技给自己的定位,而商汤科技的确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具体业务上,商汤科技是“AI四小龙”中场景应用布局和探索最多的企业,具体的落地场景包括了金融、零售、安全、汽车、手机等。

商汤科技提出的“1(基础研究)+1(产业结合)+X(行业伙伴)”战略,也足以说明其力求将“AI”赋能百业的心。

在商汤科技的招股书中,将业务具体分成了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这四类。

目前,商汤科技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这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业务的营收增速也在逐渐放缓。在智慧商业上,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40.9%,但到了2020年增速放缓减至23.4%;在智慧城市上,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139.6%,2020年增幅放缓至7.7%。

在总营收上同样如此。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商汤科技总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和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6.5亿元。

实际上,AI四小龙的其他三家在这些业务上也有类似布局,包括旷视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云从的智慧商业和智慧出行等。除了四小龙之外,商汤科技同样面临百度、阿里等巨头,以及产业链上传统硬件厂商如海康威视、软件厂商虹软科技等企业的竞争。

垂直赛道上的竞争,也迁移到了上市进程之中。在人工智能企业上市最后的窗口期,四小龙也为“第一股”铆足了劲。目前,除了依图科技在6月份终止上市审核之后暂无新的上市消息传出之外,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分别在7月和9月在科创板成功过会。

四小龙争夺第一股的背后,无一不透露着四小龙的业务焦虑。争人才、争客户、争募资,一时间硝烟味十足。

营收增速放缓,亏损却一年比一年大。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亏损净额分别为34.3亿元、49.6亿元、121.6亿元及37.1亿元,合计亏损约242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

对于业绩增速放缓的原因,商汤招股书中并未进行说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业内其他新老玩家的竞争,商汤科技的话语声量有待加强。如在智慧商业上,2020年新客户增长仅为1%,尽管报告期内其他年份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也不及预期。

从盈利能力来看,商汤科技的毛利率并不算低。招股书披露,商汤科技毛利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56.5%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73.0%。这样看来,高额的研发投入确实成了业绩的一大拖累。

03安防金融已是红海,新场景仍未知

亏损大、盈利难,是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对于商汤科技而言,更需要回答的是,AI如何赋能百业的问题。

由于智慧城市业务等检测和追踪的要求,业务周期长,回款周期长,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对此,商汤科技也逐渐在发掘新的业务增长引擎,如向智能汽车、智慧生活业务发力,但从目前数据来看,这两大业务声量相对较小。此外,在进军智能汽车、智慧生活的同时,赛道上的其他玩家仍旧“虎视眈眈”。

目前,计算机视觉赋能的成熟场景仍旧在安防和金融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AI赋能仍旧集聚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能成熟落地的场景已经挤满了人,几乎已经成为了红海;还在探索的、没落地的场景,则是见不到底的深海。

商汤科技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在四大业务类别背后,商汤科技想做出一个百业通用的底层架构。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宏大且超前”的宏图。但现实情况却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技术商业化更需要的是定制化的开发,而并非通用的平台或是实验室模型的超高精度。

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商汤科技似乎仍旧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在上市募资用途的规划上,商汤科技表示预计将有60%用于研发,其中10%用于扩大AIDC(上海临港AI超算中心)算力,10% 用于加强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能力及开发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15% 用于提升与人工智能模型有关的能力,25%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并增强其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临近上市的门口,商汤科技或许还会更为担心“估值倒挂”的问题。《凤凰WEEKLY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相关分析师表示,商汤科技在前期疯狂融资过后,估值被抬得过高,但是目前在公司发展仍旧未能摆脱亏损大、盈利难的问题,看不到盈利阶段,二级市场受冷,后期很容易出现市值大幅缩水,市值倒挂的现象。

元宇宙的出现,似乎给了商汤科技一个讲出新故事的方向。在最新版招股书中,商汤科技对元宇宙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在共享数字空间中的融合。

此外,商汤科技提及其2016年推出的SenseMARS软件平台支持元宇宙体验,通过赋能手机、AR及VR设备、智慧大屏及消费级无人机,SenseME及SenseMARS实现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但搭上元宇宙概念的快车,或只能解其估值的燃眉之急。

相比靠科研成果,甚至PPT就能募得资金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更看重盈利能力。有营收,不盈利,故事恐怕就很难继续讲下去。

上市之后,商汤科技需要找到让投资者看得见的“赚钱前景”,否则,可能会迎来“用脚投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苏舒,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富豪 只差 科学家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