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贝尔被申请破产 “中国Zara”为何走到这一步?

素有“中国Zara”之称的拉夏贝尔(603157.SH)在经历巨亏和债务压力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11月22日晚,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被多位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在申请书中,债权人纷纷表示,拉夏贝尔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债能力,上述情况已经符合破产的相关条件,因此请求法院宣告被申请人破产,并以破产财产对申请人进行清偿。

此次申请破产的债权人分别是嘉兴诚欣、红树林和浙江中大3家公司,都是拉夏贝尔的供货商。拉夏贝尔与上述3家公司均存在合同纠纷,且未按各自调解书中确定的金额和日期付款。

拉夏贝尔称已就此案提出管辖权异议,同时,未收到法院有关此次破产清算的任何裁定,因此该破产清算申请“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拉夏贝尔也坦言,现阶段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债务负担及压力。“

今年前三季度,拉夏贝尔营收3.65亿元,同比下降78.16%,归母净亏损2.89亿元,同比下降63.92%。更严重的是,截至三季度末,拉夏贝尔净资产约为-8.96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作为80后、90后的“时代记忆”,“拉夏贝尔被申请破产清算”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拉夏贝尔成立于1998年,2014年在港股上市,2017年再度在A股上市,是首个“A+H”股服装品牌,最高市值曾达到120亿。

拉夏贝尔的落伍,与其大规模扩张线下店、粗放式运营不无关系。2014年登陆港股市场为拉夏贝尔带来大量“活水”,让其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2014年底,拉夏贝尔门店总数只有6887个,但仅仅一年之后就增长至7863个,相当于每天要开2.7家门店。

此后,拉夏贝尔在快速扩张的路上越跑越远。到2018年6月底,拉夏贝尔的门店数量达到9674个,是名副其实的“店王”。

大量门店对于拉夏贝尔提升营收效果明显,2018年拉夏贝尔营收近102亿元,是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拉夏贝尔庞大的零售体系也为其埋下了盈利隐患。线下百货渠道整体转型调整,直接导致了拉夏贝尔的专柜收入下降,加上部分处于培育期的品牌多年持续亏损,拉夏贝尔“多品牌、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始面临人工、租金等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压力。

2016年起,拉夏贝尔的归母净利就处于不断下滑中,并在2018年开始出现亏损。自2018年到今年三季末归母净亏损累计达到44.5亿。而拉夏贝尔自2012年以来的归母净利累计只有28.2亿。

由于连续多年的亏损,拉夏贝尔已经走至退市边缘。拉夏贝尔2020年归母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今年还是负值,A股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拉夏贝尔的麻烦还不止这些。11月10日,拉夏贝尔披露,全资子公司拉夏太仓100%股权及拉夏休闲100%股权将被司法拍卖,以支付红树林和极成光电的货款、诉讼费及保全费。

随后,上交所对此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补充披露拉夏太仓、拉夏休闲近三年运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如本次拍卖完成,评估对上市公司经营、财务等具体影响。11月18日,拉夏贝尔表示将延期回复上交所相关问询函。

目前,拉夏太仓和拉夏休闲的股权已经在摆上京东司法拍卖的货架,开拍时间都在12月20日,起拍价均为20万。

2020年9月起,拉夏贝尔开始向轻资产转型,线上业务调整为“品牌授权+运营服务”。也就是说,拉夏贝尔在线上将品牌授权给供应商、经销商及代理运营商等,靠“卖商标”赚钱。同时大幅收缩线下门店,到今年6月末,拉夏贝尔线下网点只剩下427个,其中直营242个,加盟/联营网点185个。

拉夏贝尔的“减重”有没有效果呢?2020年,拉夏贝尔营收18.19亿元,同比下降76.27%,归母净亏损18.4亿元,较上年减亏3.3亿元。进入2021年,拉夏贝尔的经营仍未实现较大的扭转。

截至三季末,拉夏贝尔在手货币资金只有1.75亿,却面临超过15亿的短债。如何顺利还债,是拉夏贝尔迫在眉睫的问题。

全球服饰行业正进入寒冬期,拉夏贝尔并不是唯一一家落难的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饰(002269.SZ)归母净亏损1.25亿,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运动服饰品牌贵人鸟(603555.SH)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已经带帽ST,今年加大了轻资产业务才顺利扭亏,前三季度归母净利3.99亿。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产品牌都成为“时代的眼泪”。定位与拉夏贝尔一致的太平鸟(603877.SH)已经踩中“国潮”风口,借机翻红。今年前三季度营收70.09亿,同比增34.2%,归母净利5.54亿,同比大增78.54%。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鸟多次被控抄袭。今年11月,国内时尚博主控诉太平鸟1:1抄袭其某一款产品,除面料不同外,版型、颜色、纽扣、蝴蝶结装饰等细节均一模一样,一度引起广泛热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大摩财经”(ID:damofinance),作者:大摩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贝尔 走到 中国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