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底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小雅问张坤:当年的毒奶粉事件你怎么看,你当时有买伊利吗?
张坤如实回答没有买,原因是:
伊利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时间进入到2021年三季度,张坤却花了将近40亿元大举买入伊利股份(SH:600887),位列其重仓持股之一。他非常直接地食言了。
在此之前,张坤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基金净值的变化,从“全世界最好的坤坤”到“坤狗”的风评变化,甚至要比他对伊利的投资转变来得更加剧烈。
来自市场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之下,价值投资者们陷入绝境《“价值投资者”的绝境》。而张坤作为少数几个“千亿级”顶流公募基金经理之一,成了基金投资者们的集中吐槽对象。
一些投资者开始对高端白酒赛道充满不屑,一些投资者开始对价值投资的理念表示质疑。更有一些人短线操作赚到些利润,对于更具体系化、理论化特质的机构投资者投去轻视目光。
对于管理资金超千亿的张坤来说这并非好消息,在这种环境下作出的调仓、建仓的决策就变得更加艰难。如他自己所言,“错过一百个机会,都不是你的错,但做错就是你的错。”
在2020年-2021年之间,张坤分别买入过中炬高新、美年健康、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兰生物等股票,每次调仓都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些操作并没有全部成功,一方面是由2021年恶劣的投资环境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否与巨大的工作压力有关,就不足为外界所知了。但2021年从头到尾,他也没有投向任何新能源、芯片等热门赛道的个股。
幸运的是,随着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股价的回暖,张坤已经开始逐渐脱离公众情绪的漩涡。
张坤仍难以避免地被部分投资者质疑。
能够成为中国唯二管理千亿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显然不是一句“买茅台”能够总结的。
张坤曾经用很多“篇幅”来向外界解释自己对上海机场(SH:600009)的投资。对于一个看重ROE、看重品牌价值护城河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强调在心理上非常微妙。
我们可以理解为,他隐约要通过对这家重资产公司的成功投资,向外界证明自己不仅会投资白酒。换言之,并非仅是白酒造就了张坤顶流基金经理的地位。
好巧不巧的是,因为疫情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机场股价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正常回调,开始逐渐演变为大幅度的下跌,并随着疫情的多次反复而受困。
上海机场股价表现(2016年1月至今)
疫情的反复造成机场的客流量锐减,上海机场较为依赖的免税租金业务也遭受重创。根据2021年2月份与中国中免的《补充协议》,2020 年度免税店租金收入11.56亿元,较疫情前有大幅下滑。
从企业中期发展来看,2021年-2025 年免税店业务收入的实现,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走向,和浦东机场国际、港澳台地区航线客流的恢复情况,业绩上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上海机场的股价因此出现了明显的挫折,此前张坤关于上海机场的价值判断,被证明并不适用于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更何况这是一场前后延续了两个整年的漫长灾难。
根据2021年一季报数据,张坤管理的几只基金产品已经清仓上海机场。原本是疫情导致的特殊情况,但公众也会不自觉地将其与投资经理的能力进行关联。这虽然并不公平——尤其是张坤已经通过多年持有赚取了不少的利润,但仍无法避免。
白酒的情况则更加直接了。以高端白酒为主要持仓的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净值在过去八年的时间涨幅超过了六倍,属于妥妥的穿越牛熊战胜市场。更加可贵的是,在2020年2月白酒行情如日中天的时候,易方达中小盘停止了申购,这意味着对行情顶部的清晰判断。
但即便如此,张坤仍难以避免地被部分投资者质疑。其中原因,与其说来自技术层面,不如说更多来源于人性。
张坤所信奉的是一种最接近于巴菲特模式的价值投资,风格正统。
观察张坤的核心重仓股,可以发现他是公募基金中最忠实的价值投资信徒之一。
不同于张磊、但斌式的成长型价值投资,也不同于林园那种更有民间智慧的价值思维,也和董宝珍格雷厄姆式的理念不同,张坤所信奉的是一种最接近于巴菲特模式的价值投资,风格正统,对上市公司的质地有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称之为严苛的要求。
例如在2021年三季报中,张坤大幅加仓海康威视(SZ:002415),这家安防科技龙头虽然属于科技类公司,但在过去多年的财务数据表现方面,却很接近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龙头,净资产收益率ROE常年大于20%,毛利率常年大于40%,净利率常年大于20%,远超一般的科技型硬件企业。
张坤的另一只长期重仓持有的爱股是香港交易所,净利率常年超过60%,同样符合超强盈利能力和超宽护城河(独家经营)的特征。
另外,在今年三季报之前,张坤对于中概互联网公司也较为认可,在几只产品中分别重仓持有了腾讯、美团、京东和唯品会等公司股份。互联网也是近些年价值投资者非常关注的板块,张坤也未能免俗。
但随着针对互联网平台公司一系列反垄断措施的出台,张坤最终选择大批量卖出,其中最明显的动作就是几乎清仓美团股票,未经官方证实的是,其在2021年7月26、27日两天分别将美团砸出-13.76%、-17.66%的大阴线,完成出货。
美团股价表现(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
同时,张坤并没有卖出腾讯。在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易方达亚洲精选中,腾讯都是占比10%左右的核心重仓股。
卖出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后,张坤增加了对海康威视、金融地产和乳制品两巨头的配置。从这些持仓和变化中,我们仍然能够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其一直在非常坚定地贯彻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对过往经营情况的严格审视,对商业模式的完美主义要求,都没有放松过。
如他自己所说的:
跌的时候,大家才会用真正意义上用最挑剔眼光去看一个公司。好的时候,大家可能都看亮点。去年下半年跌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剖开来看、把所有公司的弱点全部看一遍。这个时候大家还愿意接受这个企业,说明这个企业真的好。
业绩的压力、基民的压力、排名规则的压力等等。这是公募基金的宿命,也是驱动他们不断抱团的一系列原因。
张坤自述在工作之前,就已经读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但是当时“没那么强的感触”,做了研究员、做了投资交易之后,再回头看就会有不同的感触。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风格,是否符合A股的环境,能否获得成功,一直是民间投资舆论中不断在论证甚至是争吵的,特别是在2021年这样环境复杂的年份里。
对于专业投资机构来说,价值的定义算不上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并没有任何一条法规或者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去规定,公募基金经理必须以“价值投资”为原则去交易投资。
张坤所谓“不同的感触”,与此隐隐有关。
距今并不远的2013-2015年间,就有大量公募基金的投资交易与所谓价值投资沾不到一点边。当时大量公募钟爱的就是中小盘股。
例如,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截至当年6月30日,基金重仓持有联化科技、歌尔声学、大华股份和碧水源上市公司,占到了这些公司流通股总量的40%以上。有大量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早就超过了100倍。
碧水源股价表现(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
这一幕在2019-2020年的“价值投资”行情、2021年以来的新能源行情中都有出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公募基金们似乎完全统一了投资口径。
但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张坤并未参与到对中小盘、新能源类股票的行情里。
按照很多散户投资者的理解,既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支撑,为何不在2013-2015年之间集中持有中小盘企业,到2016年-2020年之间持有价值投资标的,到2021年再大量买入锂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赛道的成长股?
如果把市面上一些公募基金产品过去多年的投资历程拿出来,必然能看到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驱动他们去不断调整自己风格的原因也会有很多——业绩的压力、基民的压力、排名规则的压力等等。这是公募基金的宿命,也是驱动他们不断抱团的一系列原因。
如果张坤也按照这种方式去进行调整与改变,是否会最终收获八年六倍的成绩?是否会在2021年陷入如此压力巨大的局面?这些都不得而知,但投资人们能看到的是,他宁可食言买入伊利,也没有参与到对热门赛道股的配置大潮里。
从张坤为数不多的采访中,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他对于中小盘股、成长股相对淡漠的理由。
在他看来,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采用远期市值贴现回当年的方式去估值。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从容地接受上市公司的高估值,不错过每一波突飞猛进的成长型行情。
而问题则在于,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高估了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尤其是近些年来,新兴产业已经更多陷入到高强度的竞争之中。这让对成长股的投资陷入到更多不确定性之中。
反而是以相对传统的标准,去选择那些更符合价值投资逻辑的企业,可以用看似缓慢的方式,收获更具确定性的收益。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必须面对来自出资人、公众的巨大舆论压力,必须接受极端的市场行情对其信心和定力的考验。相比之下,记忆和理解那些关于价值投资的一般原理和定义,反而是最简单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商业评论”(ID:tide-biz),作者:杨旭然,编辑:王方玉,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