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头,“脱”起植发第一股

打工人的头,“脱”起了雍禾医疗IPO。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12月13日消息,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雍禾医疗”)今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2279,募资净额为13.57亿港元。

雍禾医疗开盘价为15.76港元,收盘价为16.60港元,盘中一度涨至18.38港元。截止今日收盘,雍禾医疗总市值为86.31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市雍禾医疗还引入10名重磅基石投资者,包括NCC Fund(NCC Capital)、清池资本、Hudson Bay、礼来亚洲、易方达、WT Capital、Enreal and Forreal Funds、常春藤、Athos Capital及York Asian Opportunities。

35岁、初中学历、身价超亿、碾压茅台的高毛利……带着惹眼的标签,雍禾医疗创始人张玉将“植发”推到大众面前,成为了植发第一股。

雍禾医疗、爱美客、时代天使……容貌焦虑成就了一个个IPO。果然,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易事,除了脱发。

01“秃”上IPO,市值近90亿

除了脱发戳中痛点外,雍禾医疗上市背后还有创始人张玉逆袭的故事。

2001年,张玉中学毕业,当了两年兵退伍后,来到北京打拼。在美容院做广告营销时,他敏锐地注意到植发行业。

发觉植发行业大有可为后,2005年,张玉在雍和宫附近租下了一户三居室,成立了雍禾医疗。

几年来,从雍和宫附近狭小的科室,到团结湖周边的整形医院,再到三里屯SOHO中心商圈,张玉的生意越做越大。

在成立的第11年,雍禾医疗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发行前,张玉合计持有公司42.66%的股份。IPO后张玉持有雍禾34.91%的股份,对应市值为30亿港元。

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熬着最长的夜,一把把薅头发,“秃然”焦虑带来的植发需求,成为雍禾医疗上市的催化剂。消费者的红利被释放后,植发产业让市场趋之若鹜。

都知道植发挣钱,可看了雍禾医疗才知道到底有多暴利。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雍禾医疗的营收分别为9.3亿元、12.2亿元、16.4亿元,毛利也跟着水涨船高,分别为7.02亿元、8.89亿元、12.21亿元。

雍禾医疗的收入主要来自植发医疗服务。2020年植发业务收入为14.13亿元,占比86.2%。按照接受治疗的患者总人数5.07万人来计算,平均每位患者在雍禾植发花费达2.8万元。

利润方面,2018-2020年,雍禾医疗净利润分别为5350万元、3560万元和1.63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2018-2020年,雍禾医疗触及患者由3.52万人快速增至9.11万人,复合增速达60.87%。

雍禾医疗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0.53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6亿元;销售与营销费用为5.78亿元;2021年上半年运营利润为1.0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期内利润为404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期内利润6546万元下降38%。

以2020年总收入计算,雍禾医疗收入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大麦植发只有7亿元左右,市场的第四位尚不及雍禾医疗的三分之一。

02人均2.8万,净利低于10%

目前,市场上的植发主要是以毛囊数量来计算价格,一般毛囊单价在8-12块之间,大约1000个毛囊填补30平方厘米。这么算下来,一颗头的植发客单价约在2-8万之间。

资料显示,雍禾植发主要为脱发者提供三类服务,普通级植发收费2-3万元,优质级别服务收费3-5万元,雍享服务收费超过10万元。2020年,接受三类服务的人数分别是48575、1827、292人。

与美容、保健不同,植发更侧重于“一次性”服务。不论第一次手术是否满意,消费者都不会进行二次回购,维持消费者粘性自然成了植发利润保持增长的唯一选择。

此外,“先销售药物、再推荐手术”的套路成为植发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养固服务的边界扩展远高于手术的盈利。

2019年,雍禾医疗通过在旗下植发医疗机构中以“店中店”的模式设立健发中心,开始提供医疗养固服务。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该块业务的收入为1506万元,2020年这一数字大幅增长至2.13亿元。

尽管雍禾医疗将植发做到了全国第一,但放在整个医疗市场而言,仍不是巨头。

植发观念的改变,成为打开市场的推动力,可高昂的费用却成为很多人只想不做的“拦路虎”。

招股书显示,2020年,我国植发手术量约为51.6万例,市场渗透率仅为0.21%。2020年,四大机构总服务患者14.3万人,其中雍禾医疗的患者为5.1万人,占据35.66%。

2018-2020年,雍禾植发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5万人、4.3万人和5.1万人。这意味着,更多人宁愿选择秃着。

营销出身的张玉卖力地教育消费者。电梯里、地铁里、公交站台、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很多场合都能见到雍禾植发的广告,永远都是“秃如其来”。

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雍禾医疗的毛利率为75.1%、72.6%和74.6%,但同期的净利润为0.54亿元、0.36亿元以及1.36亿元,净利率分别仅为5.7%、2.9%及10%。

高达75%的毛利率与不足10%的净利率形成了鲜明对比,赚的钱都去做广告营销来戳消费者的“痛处”了。

数据显示,2018-2020年,雍禾植发的营销成本分别为4.64亿元、6.50亿元、7.80亿元,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49.6%、53.1%、47.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收入拿去做广告了。如果按照三年总治疗人数17.6万人来算,雍禾植发平均每人获客成本达10795元。

目前,雍禾植发的广告投放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品牌广告面向的主要是腾讯、字节跳动等平台,其次是线下地铁、写字楼、购物商城、电影院等投放场景,最后是效果广告,投放平台一般是百度、微博、B站等。

巨额的投放,成本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雍禾医疗的利润率。不过,与营销深度绑定,也是目前所有植发机构无法摆脱的难题。

虽然雍禾医疗的净利率为10%左右,但雍禾植发基本能做到开店三个月实现盈亏平衡,平均现金回收期为14个月。

高利润诱惑之下,“影子医生”、“无证行医”、“虚假承诺”等行业乱象也频发,三天即可“拿证上岗”的很常见。

部分植发机构鱼龙混杂,在机器、技术水平、手术操作、术后效果等各方面参差不齐,更别提虚假广告、以次充好、中小机构陷入价格战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植发行业内乱象频生,希望雍禾医疗在上市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行业走上规范化道路。

03焦虑之下的4000亿市场狂欢

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超2.5亿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5亿,女性约0.886亿人,平均每6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饱受脱发困扰。26-30岁脱发人群占比最高达到41.9%,第一批90后已开始拯救发际线。

焦虑脱发,脱发更焦虑。感慨2.5亿人“头秃”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潜在的巨大市场。仅植发市场规模就从2016年约5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63亿元,预计2021年底有望突破200亿元。据估算,中国防脱发市场产值潜力超过4000亿元。

秃头带走了一部分人头发的同时,也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财富。大量的需求带来植发机构的热烈争夺,与其他的医疗服务相比,植发业务的毛利率就是最大诱惑力。

目前,我国提供植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四类: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民营医美整容机构植发科室以及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其中民营机构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在营、开业、在业的植发企业有36378家,其中属于医疗行业的有118家,刚成立一年内的有4477家。

除雍禾外,有数据显示,2020年碧莲盛收入7.1亿元,也有IPO计划;大麦微针2020年收入6亿元,正计划在A股上市;新生植发也有了上市计划。

资本也未忽略,早就入局。2018年初,碧莲盛获得华盖资本5亿战略控股投资。此外,相关的假发类品牌也接连融资,如国内首个年轻女性“饰品假发”品牌LUCY LEE,一年融了3轮。

如此巨大的千亿市场,玩家也多,但目前确实没有诞生行业“霸王”。

数据显示,包括雍禾、碧莲盛、大麦,新生的民营连锁类的植发企业只占总数的23.9%。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占比最高,达到了45.6%。剩下的是占比15.7%的民营医美机构的植发科室,以及占比14.8%的公立医院植发科室。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在2020年自相关服务取得的收入计算,雍禾医疗在中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养固服务市分别占有约10.5%和4.3%的市场份额,为各自的最大服务提供商。

还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年转移到青年,脱发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正在大举入侵假发市场。

根据百度发布的《2020植发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有60%的受访者在25岁左右就出现了脱发现象。

丁香医生发布《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95后和00后中,有头发困扰的人占比分别是57%和39%。脱发人群以20-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也就是说与之前相比,脱发年龄整体提前了20岁。

在淘宝上,月销量2万件以上的发制品比比皆是,购买假发的00后消费者比例在2019年就超过50后、60后用户。

当爱美需求占领高地,国内假发行业也开启了新一轮增长通道。

04结语

一般引起脱发的原因有五种:一是遗传性脱发;二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比如饮食习惯不好、吸烟、熬夜、酗酒等;三是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四是日常压力过大,长期焦虑、精神紧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导致;五是某些药物引起。

对打工人来说,后天脱发主要是熬夜、压力大、焦虑。相对应,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身体状态调整;食用保健品、使用护发防脱产品缓解;服用、涂抹药物治疗;严重的就需要进行植发手术。

不过,植发并不是一劳永逸,一些消费者反馈,一年后种植发即使在,自己原生的头发也还是会掉。

养发、生发、植发生意的崛起,基本都是因为年轻人的脱发焦虑。令人“头秃”的事儿比比皆是,背后的公司都赚翻了。

医美市场更加细分,「头发」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独立赛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作者:郝浓幂,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工人 植发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