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对于平台来说,能够激励用户持续参与做出贡献的信誉系统直观重要。但是对于什么才是信誉系统的最佳实践,业界却还没有定论,因为这要牵涉到信誉的供应、分配、可信度等复杂因素。本文利用经济理论与游戏设计知识,提出了一种双代币的信誉系统框架,能很好地解决信誉代币的悖论与流动性的问题。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两部分刊出,此为第二部分。
图片来源:Pixabay
划重点:
积分兑换的三大影响因素:股息、供应与分配
财务奖励应与贡献保持一致
信誉激励必须持续进行
钱不是万能的,激发用户的内在动力也同样重要
相关阅读:一个信誉系统的新框架(上)
为了创造出跟信誉关联的流动价值,货币应该通过发放系列红利的形式逐步交给积分持有者,也就是根据积分奖励硬币给积分持有者。
在设计这样一个系统时,需要考虑三个关键问题:
每一笔股息的总规模——也就是每次发行红利时应分配多少货币——要取决于系统的宏观经济目标。
与积分不同,重要的是货币一般都相对稀缺,因为这样才能赋予其作为货币的价值。很多货币(比方说比特币)都受益于货币的长期供应有限——能铸造的就只有这么多。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总股息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除非有某种机制可以将硬币再回收进系统(比方说通过平台内支付)。
即便如此——跟一般的直觉相反——货币供应未必就要受到限制。比方说,如果硬币可兑换为平台金库的份额的话,那么货币总的供应量可以随着金库的增长而扩大。在这些情况下,股息的总规模可能还是一样,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只要每次股息的发放间隔足够远,不会超过金库的增长速度。
对于具有就业职能(比方说零工或创作者平台)的平台来说,最佳策略是定期向积分持有者派发货币:比如每个月,甚至每天。这意味着做出有价值贡献的用户,能够保持一定的积分等级,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
不经常或不定期发放股息更适合做出的贡献不那么恒定的平台,比如某些 DAO 。举个例子,当成员给某个编码项目贡献了一篇文章或一些工作时,Forefront 就会给予对方一些 $FF 代币。另一种选择是仅当用户的互动水平、生产效率或资金超过阈值时才发放货币。这跟上市公司分红有点类似,Mirror空投代币$WRITE就是这种情况。
建立货币与积分关联最简单的办法也许是线性分配,也就是用户手上的每一个积分都有权相同的股息份额。但这不是唯一的选择。
积分与货币的线性关系
在股息率为凸性的情况下,积分越高的用户拿到的股息份额。也就是积分从 1 涨到2所增加的股息要高于积分从 0 涨到 1 所增加的股息。凸性股息率奖励用户长期跟系统互动,并为保持地位提供更多的激励。
凸性股息率
反之则是凹性股息率,积分从 0 变到 1 比从 1 变到 2 更有价值。这种做法非常适合吸引新用户,因为给予初期贡献的奖励高于后期,不管这个后期是第2次,第3次还是第 27 次。尽管如此,如果用户是匿名的话,类似这样的凹性股息率系统会更难维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创建很多的帐户,然后利用每一个帐户去赚取“早期”积分。
凹性股息率
这三个股息设计特征——规模、供应与分配——决定了积分持有者在每个时间段收到的货币数量。这种关系又会直接影响到获得积分的激励机制。
理想情况下,应该对货币的分配进行校准,从而让用户获取积分的边际回报跟用户为了拿到积分而进行的活动产生的边际收益相一致。你怎么看待这种边际收益取决于所做贡献是怎么为平台创造价值的。换句话说,你应该根据自己为平台创造了多少价值来赚取积分。
比方说,在 YouTube 等平台上,积分反映的是视频的观看次数——平台可以准确估计特定浏览对平台参与度和财务收入的贡献程度。然后,平台应根据浏览的边际价值给每位创作者相应发放货币。此处,凸性股息也许更有意义,因为相对于不那么火的YouTuber ,“顶级”YouTuber更能推动长期的参与。YouTube 经历过几次这样的迭代——一开始是把派息跟观看次数联系起来,然后跟观看时长联系起来,最近,他们自己定义了一个互动指标,叫做 “YouTube 时间”,这个指标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在平台上观看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了。
YouTube 经常会调整支付的数目。这给靠广告收入分成支付账单的 YouTube 创作者带来了收入不确定性。理想情况下,平台应该让参与者的贡献能产生多大收入更加透明,这样贡献者才可以评估获取积分的价值几许(以及避免对结果感到沮丧和倦怠)。
此外,边际回报(marginal return)=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的原则意味着积分分配规则可能需要调整。为了跟早期贡献者对系统做出贡献的重要性相称,平台把不成比例的份额分配给了早期贡献者,但这时候这种重要性其实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证实的。也就是说,平台对贡献的价值可能没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早期,因此围绕代币分配需要有一种实验和重新校准的机制。
积分与货币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种自然机制来奖励做出高质量贡献的用户。但由于积分的不可转让,因此这种奖励存在滞后因素:那些早早积累积分的人最终可能会拿到不成比例的股息,尤其是在货币供应渐近线走势固定的情况下。
对于很多加密项目来说,到头来最大的持有者不过是最早知道这个项目的人。但那些早期采用者未必是对生态体系的未来最有价值的人。所以,维持对持续贡献和参与的激励至关重要。在双代币框架下,实现该目标有一个自然的做法,那就是让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降级或贬值。实现上可以把递减的股息作为用户积分账龄的函数。不过更简单的实现是直接减少用户的积分,可以是机械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也可以是作为用户相对于他人的参与度水平的函数。
这一点同样可以拿游戏的情况类比:在纯粹榜里,积分是零和的——如果玩家不保持住所做的贡献,当其他玩家超过他们时,就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创作者平台也是这样,对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会激励持续的参与。
但就算积分池本身会增长而不是零和,为了制造对参与的激励,机械地让积分降级也是有价值的。明确指定积分下降的速率与缘由可能也有价值,因为这可以帮助用户优化自己的贡献水平。
积分降级意味着货币红利类似股票红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稀释,就像传统上市公司在需要新投资来提高市值时,会通过发行新股来稀释股权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积分下降反映了对用户持续投资于平台的需要。
当然,跟任何的货币系统一样,货币的实际价值要取决于社区对这一价值的看法。这意味着积分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的感知价值。因此,社区对货币价值的看法至少要高到可以支撑整个货币的分配。
这意味着该平台可能需要采取一些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回购或临时交易限制来调整总货币供应量。比方说,刚推出的那几周的时间,BitClout 是不允许将 BitClout 兑换成其他货币的。我们这里描述的双代币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案:调整积分累计率或股息流速。比方说,游戏的管理委员会可以稍微增加一点游戏的难度,从而减缓积分的累积速度,或者可以减少总股息的规模,从而减少长期的货币供应。
但开发者必须谨慎对待此类干预措施,因为贡献者总体激励结构的每一次变更都会影响贡献者的行为。特别是,任何意外降低积分价值的行为都可能会对用户的信任造成伤害。
至此,本文已经概述了社会化代币设计的一些核心原则,但用产品市场匹配来作为此类设计的补充,从而激发用户的内在动力也同样重要。比方说,一款玩赚型游戏,如果注意力都放在怎么让用户获利,但却没有把握好“玩”的元素的话,那就是没有抓住要领:游戏首先应该是好玩。
如果一款产品靠信誉系统做起来,但缺乏真正的产品市场匹配的话,建立起来的有可能就是一个投机者的社区,而不是实际用户社区。
但是,一旦实现了产品市场匹配,就可以由激励机制接管了。如果平台不能给予用户适当奖励,就很难扩展,实现大规模采用。为了让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信誉体系应该将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分开,尤其是如果前者能为后者提供明确途径的话。
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东西,比如治理和信誉之间的关系;怎么让信誉系统能够响应贡献者社区的发展;还得让所有类型的贡献者都可以建立信誉。但我们相信,如果高级设计上开发者采用双代币系统的话,奖励给贡献者的信誉信号可以做到真实可信,哪怕在产生流动性的同时也能保持其价值,而这正是这些项目推动增长所需要的。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