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Web 3信誉系统的新框架(上)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对于平台来说,能够激励用户持续参与做出贡献的信誉系统直观重要。但是对于什么才是信誉系统的最佳实践,业界却还没有定论,因为这要牵涉到信誉的供应、分配、可信度等复杂因素。本文利用经济理论与游戏设计知识,提出了一种双代币的信誉系统框架,能很好地解决信誉代币的悖论与流动性的问题。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两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划重点:

信誉标志的运用自有文明以来就有了

信誉代币的悖论,信誉有变现的需要,但变现会降低信誉的价值

双代币的信誉系统由“积分”(points)与“货币”(coins)这两种代币组成

积分是不可转让的信誉标志,货币是可交易的

信誉系统(Reputation-Based Systems)为平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后者可以识别然后激励参与者做出高质量的贡献,包括内容创建、内容审核、社区建设以及增加游戏性等。对于任何 web3 项目的增长与可持续性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然而,设计信誉系统需要考虑信誉供应、分配、可信度等复杂因素。因此,虽说这个领域有很多人正在探索——从 FWB 这样的 DAO ,到 Axie Infinity 这样的玩赚(play-to-earn)游戏,乃至于 BitClout 这样的新型社交平台都在研究——但开发者还没有就设计这些信誉系统的最佳做法达成一致。

利用经济理论与游戏设计方面的知识,我们提出,信誉系统的设计可以以一对代币作为基础,其中一种代币可用来表示信誉,另一种用来提供流动性,二者配合可以充当重要贡献的具体表示。

信誉系统的演进

信誉系统背后的基本前提其实并不新鲜。自文明诞生以来,我们就开始指派信誉的标志,比方说因取得的功绩或做出过的服务而授予徽章。在企业界,雇主会给员工分配头衔或“级别”,以此来表明他们在层级结构当中的位置——这种“代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薪水与其他福利。

游戏行业一贯也是数字信誉系统的先驱。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积分”可以转换成游戏的“货币”,用来购买新皮肤、武器、角色等。

总的来说,加密货币世界的信誉代币采用的是社会化代币(social tokens)的形式。这些代币可以由各种实体发行,包括个人、社区以及游戏和应用程序等。代币本身则可用来获取社会资本、获得服务及/或转化为奖励(财务或其他方式)。重要的是,在加密货币的环境下,社会化代币往往可以代表所有权与唯一性,而且由于区块链的存在,社会化代币有去中心化与可移植的特征,因此社会化代币可以在全球的互联网经济之中使用,而不仅仅是在单个平台或决策者的特定范围内使用。

信誉代币的悖论:赚来的还是买来的?

数字平台上信誉代币的存在通常有两个目的:

识别为平台贡献价值的用户并提供奖励——这属于发送信号的一种形式,这些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在公众的信誉。

提供一种补偿形式,让贡献者能够将自己创造的部分价值变现为可兑换的货币。

不过这两种角色却是对立的关系。代币需要可交换才具备流动性。但代币的流动性越高,作为纯粹的信誉标志,其效果就越差。

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假设信誉代币可以自由转让。如果代币充当的是信誉质量的一个可信的信号的话,则它们的交易价值就会很高,而持有者就会愿意做交易。但是,一旦代币开始交易,所有权就失去了传递信号的价值,破坏了代币名义上所传递出来的信誉资本(编者注:信誉代币只能跟特定的人捆绑,无法转让)。

比方说,慈善机构可以铸造 NFT,给予做完 500 小时社区服务的人奖励。但是,如果这些奖励获得者可以把手头的 NFT 出售给任何自己想转手的人的话,那任何时候你碰到持有者时,心理面都会嘀咕:“这个人的NFT是自己得到的还是买来的?” 即便没人公开交易自己做社区服务获得的 NFT,存在私下出售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其信号传递的价值。在这类代币充分流动的市场下,其信号传递价值已经完全消失。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代币转让很容易的话,那么没有信誉的人干脆去买信誉就行了,而这又会降低代币作为信誉标志的能力。

还记得大家在 Instagram 上面很容易买粉的时候吗?结果呢?结果导致粉丝数作为衡量信誉的指标的作用大打折扣,以至于品牌开始寻找更难“买到”的互动指标。

也就是说,高价格也会降低可转让性。比方说,现在想买加密朋克(CryptoPunks)已经非常贵了,几乎所有持有者都是早早买下来的。这看似解除了那个悖论——恢复了代币的信誉价值——但鉴于部分人仍愿意用高价买下 CryptoPunks 以得到信誉的表象,其信号传递的价值仍可能会降低。而且目前玩加密货币的人数也有一个自然边界;当更多人接受加密货币时,不妨想象一下这个问题的规模有多大。

此外,依附代币的信誉资本下降也会反馈回去,体现在代币的市场价值身上。如果代币失去了代表信誉的能力,那大家对交易它的兴趣就会降低。事实上,因为Instagram 上面存在大量买粉行为,那些关注数就失去了其信号传递的价值,进而令网红购买粉丝的兴趣降低。这又会为购买其他形式的信誉打开了市场。类似“我很有钱”这种没人信的NFT其实说明了这一点:财富并不值得购买。

信誉代币的可转让不仅会降低其作为信誉标志的能力,还会削弱其作为有价值的报酬的能力。因此,信誉资本需要完全(或至少大部分)不可转让的代币。但下一个问题是,怎么才能将信誉转化为流动性呢?

社会化资本不应该是买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产生流动性

由可信来源(如品牌、大学或政府)授予的代币具备信号传递价值。但在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的环境下,未必有中心化的第三方来源可授予这种东西。

那传递信号价值第二种办法就是让代币更容易获得,前提是受让方如果具备某些潜在特征的话。比方说,如果你确实玩得很溜或者非常努力,那么在电子游戏里面拿到高分就容易得多;所以,高分是技能+努力的标志。在YouTube 等平台上具有很高的浏览量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上面所描述的悖论——转让越容易,信号传递的作用越弱——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让信誉代币可转让会导致代币跟作为信号价值来源的基础体系及/或努力解耦。

那如果我们把可转让性跟代币本身分开呢?为什么很多游戏已经将分数或积分跟游戏币分开?这就是原因;不难想象,如果“分数”可以用来花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双代币的信誉系统,其中一种代币,我们称之为“积分”(points),作为不可转让的信誉标志。第二个代币,“货币”(coins)则是可转让的资产,会定期分配给积分的持有者。实际上,这相当于积分把股息拆分成硬币,而后者则是可交易的货币。此外,由于硬币是定期分配给积分持有者的,所以硬币也跟潜在的信誉有关。

这种设计在一个很高的层面推动了这样一个反馈循环,在这个循环里,用户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做出高质量的贡献(比如贡献内容、内容审核或游戏获胜)而获得积分。然后,当有积分的用户收到货币时,这些货币可以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用户对硬币的需求推动了获得积分的需求,这反过来又激励用户做出高质量的贡献。

请注意,虽然我们把积分当作非同质化,把货币当作同质化,但这种设计的实现可能会因应用而异。这里面的关键是贡献者会收到一种非同质化代币,这种代币然后会衍生出可交易的代币。

积分应该奖励贡献

积分要想保持信号价值,同时可激励高质量的参与,就必须设法跟户的贡献相关联。如果是游戏的话,积分/点数/分数可能直接就可以用算法折算成奖励,作为玩家表现的函数。在 YouTube 或 TikTok 等创作者平台上,积分可能是用户跟特定创作者的内容进行互动的直接函数。在别的情况下,尤其是像 Mirror 这样的发布平台,可能平台会赋予一群用户奖赏积分的能力,或者用一个治理/投票的过程来决定积分的分配。

重要的是这个,积分必须可靠地建立起持有者与信誉的来源(或驱动因素)之间的关联。此外,作为贡献函数,奖励的积分比率需要得到用户很好的理解,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给定的积分等级。换句话说:参与者在玩游戏之前需要先了解游戏规则。

在很多情况下,积分不需要是稀缺资源。比方说,Discord 可授予版主的徽章数量并没有上限。不过,稀缺性可以提高或强化系统的信誉价值。比方说,在Discord 服务器上,“版主”角色只能授予少数几个人,所以在服务器上拥有版主头衔的人被看作享有更高的信誉。如果该服务器同时开始让太多人成为版主的话,大家对这个角色的意义与价值认同就会降低。

译者:boxi

关键词: 框架 信誉 系统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