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嗅觉灵敏且二十年来都跑在行业前列的杨国福而言,将公司转为股份制绝对不会是随意的举动,必然有着全盘的考虑。或许很多人会把麻辣烫和火锅进行类比,但是杨国福要想上市,能学习模仿的对象并非海底捞。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杨国福麻辣烫要上市了?
近期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
具体来说,公司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品牌管理、互联网销售、餐饮管理等。
一般来说,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规模资本运作铺平道路。业内人士认为,杨国福此举或是为了后续大规模资本运作铺路,因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资机构,优化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而向证监会提出IPO上市申请。
如果最终上市,杨国福本人颇有传奇色彩,二十多年的餐饮创业故事或许又会被坊间津津乐道一番。
▲图片来源:杨国福麻辣烫宣传视频
麻辣烫是四川特产,但是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真正将这门小生意做大的却是一位东北人。
闻名全国的杨国福和张亮算得上不近不远的亲戚,杨国福生于1970年,比张亮年长15岁。据张亮本人说,二人并非是坊间盛传的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杨国福其实是自己“姑家的表姐夫”,算是平辈。
杨国福的老家是距离哈尔滨有八十多公里的宾县万发村。家里条件有限,杨国福15岁就开始打工赚钱。不过村里能做的生意少,多是农活和杂活,二十岁的时候他选择到哈尔滨投奔亲戚,摆摊做食品生意。
杨国福回忆称,当时的夜市一家名叫“华辰快餐”的小餐馆靠着卖麻辣烫生意火爆,让卖烤肉串和铁板鱿鱼的他羡慕不已。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摆摊做生意的空间越来越少,小贩们也渐渐将生意转移到了门脸房,杨国福在新永和街和果戈理大街交叉口租了一个半地下室。
眼瞅着烤串和铁板鱿鱼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靠着摆摊赚到第一桶金的杨国福决定试着做麻辣烫。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门肯定有前途的生意,毕竟相对于其他小吃,麻辣烫的成本较低,回本速度肯定会快一些。
在妻子的支持下,杨国福没有拜师学艺,也没有花钱去买配方,而是自己在屋里琢磨,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烫底料。那时候学习同行买回香辛料放到锅里炒,甚至尝试用豆瓣酱研制底料,虽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评价不好,于是他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几番折腾,杨国福终于找到了按照东北人口味改良四川小吃的方法——用东北人喜欢喝的牛骨汤中和辣味,添加冰糖、全脂乳粉让汤汁呈现奶白色,打造了口味咸中带甜能喝汤的麻辣烫底料。
2003年9月,33岁的杨国福在哈尔滨永和街开启了自己的生意——杨记麻辣烫。
杨国福认为,“可以喝汤”改变了大众对麻辣烫的认知,不再将其视为高盐高油的垃圾食品,而是比较健康的街边小吃,荤素搭配且价格不贵。
杨国福回忆道:“当时麻辣烫还是按碗卖的,一碗三块钱。有的顾客吃一碗麻辣烫,可以续上两三次汤。”
东北讲究人情关系,依靠亲友谋生是普遍情况。杨国福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周边人自然也想沾光。亲朋好友跟着杨国福在哈尔滨周边开出了几十家店麻辣烫店。
当然,真正让杨国福麻辣烫突围的不仅是“可以喝”的产品改良,更重要的是其不断创新的生意模式,某种程度上正如杨国福本人所言——他精准的商业嗅觉和思维。
跟着他一起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小本生意也渐渐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看到哈尔滨一家包子店在当地开出将近300家连锁店,杨国福受到启发,认为自己也得走品牌加盟的路线。
200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2006年,对外开放加盟;2007年,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杨国福麻辣烫按碗售卖,客单价从3元一碗渐渐涨至4元、5元、8元,但还是不足以应对房租、人工等各项成本的上涨。
2009年,杨国福麻辣烫来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首创了麻辣烫行业“论斤称重”商业模式。
杨国福看到了自取食材的巨大潜力,他认为:“一方面,消费者自主性提高,可以根据喜好自主选择菜类;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依据食量选择重量,吃的多费用就高,吃的少费用就低,避免了涨价所带来的客流量减少等问题。”
后来,这个模式被同行广泛应用,几乎成为了行业惯例。
2012年,杨国福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对麻辣烫的出品方式进行改革,废除了“大锅熬煮一整天”的模式,改成“单锅现做”。按需制作让顾客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不再担心汤底重复利用,进一步认可麻辣烫新鲜健康的理念。
至今对第一个加盟招商的电话,杨国福仍能倒背如流。那时候,他一天要接十几个咨询电话,最初加盟费只有1000元至3000元,性价比十分高,一年就能吸引到几百个加盟商。
2009年,仅靠加盟费,杨国福一年就能赚两三百万元。2010年,杨国福加盟店总数突破1000家,遍布东北三省。
做上了东北“老大哥”,杨国福却很焦虑,松散的组织机构和公司混乱的管理问题重重——店铺数量虽然多,但是没有系统规划,统一性不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几乎等同于杂牌军。
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杨国福决定进行内部整顿,实现转型升级。为此,他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加盟业务整整暂停了两年。
期间,他请人重新确立了品牌策略,提出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确立“巴蜀文化+时尚快餐+麻辣元素”的基本方针。同时,杨国福将加盟流程正规化、建立标准化食品加工厂、与国内外各类食材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完成品牌升级的杨国福麻辣烫决定走出东北,向全国市场进军。既然要走出去,那就得把招牌打的响亮。杨国福决定进军北京核心商务区,建立样板店。
杨国福麻辣烫在建外SOHO东区打造的200平米样板店开业就在京城餐饮界引起了轰动,加盟商纷至沓来。一年多的时间,北京就多了一百多家杨国福。
拿下北京市场,进军其他省市就变得容易了。2015年,杨国福权衡之后,决定南下,将公司的总部从哈尔滨搬到了上海,成立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也是从那年开始,杨国福的开店数量一直力压张亮,坐稳了麻辣烫行业“一哥”的位置。
同年,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杨国福在四川的工厂年产能达到1.5万吨,可以供1.2万家店使用,
▲图片来源:微博@杨国福麻辣烫
对商业嗅觉灵敏且二十年来都跑在行业前列的杨国福而言,将公司转为股份制绝对不会是随意的举动,必然有着全盘的考虑。
或许很多人会把麻辣烫和火锅进行类比,但是杨国福要想上市,能学习模仿的对象并非海底捞。2018年,海底捞招股书显示,341家直营门店的非流动资产高达30.46亿元。
海底捞有着重资产撑腰,走加盟路线的杨国福属于轻资产,收益更多是靠加盟费和销售收入。
据悉,依照不同的地域,杨国福的加盟费从7900元/年-49900元/年不等。除了加盟费,总公司主要通过卖原材料赚钱。有加盟商透露的原材料成本价在1.3元/碗。按照杨国福集团的官方数据,平均每家门店每天订单量在300-400单,以此推算 6000家店每天贡献的原料收益在300万元左右。
今年,杨国福推出火锅底料和自热产品,显然也是在尝试拓宽自己的营收渠道。
2019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当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加盟费只占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但是杨国福并没有透露公司的利润。
彼时,杨国福对公司五年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计划:海外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到100亿元。
计划归计划,现实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模式,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近年,杨国福麻辣烫因为食品卫生问题多次被爆料:
2017年,二十多家店铺在外卖平台上存在证照不符的问题;2018年,员工在厨房切肉时双脚放在案台上;今年7月,视频博主潜伏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杨国福麻辣烫的投诉中,多名投诉人表示在食物中曾吃出虫子、苍蝇、蚊子、蟑螂、头发、指甲等,有消费者还说自己吃出了肠胃炎。
12月1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近期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通报,整理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名单,杨国福麻辣烫又因为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榜。
每一次被媒体爆料、被监管机构处罚,杨国福麻辣烫都迅速发布致歉声明,表示总部派工作人员前往监督。但是每次整改,似乎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后弥补。
据悉,A股对餐饮类企业的上市审批较为严格,行业不规范、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利润不稳定、运营模式太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等等成为餐饮类企业上市的“拦路虎”。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死线,杨国福如果真的走向了资本市场,那相关问题会产生的连带影响会越来越大。投资机构必然需要杨国福拿出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规避风险。
在“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杨国福表示数字化建设目前是品牌短板,处在起步阶段,将投4000千万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或许不仅是为杨国福公司内部提供清晰全面全国店铺信息,也可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毕竟在大数据分析一切的年代,详细的数据库在辅助公司向外部投资人推销和证明自身的实力,也能够让外部资本对杨国福进行估值。
从种种举措看,杨国福是实打实地在往上市的方向上努力,但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至少先得过了消费者这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行者伊然,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