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消费品,相比于酱油、蚝油和鸡精等,味精的消费市场却一直呈现萎缩态势。
在许多超市中,零星的味精品牌被摆在并不显眼的位置。曾经风靡全国的“味精大王”莲花味精(现名莲花健康)(600186.SH)也陷入诸多困境。
连续亏损、债台高筑,加上一度还面临退市风险,让莲花味精处于困境,内外交困的莲花味精生机在哪里?
对于年轻人来说,莲花味精非常陌生,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莲花味精可谓是中国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调味品,堪称当时河南省的一张工业名片。
莲花味精成立于1983年,由于市场和政策的红利,公司实现了高速发展,味精年产量从当年的400吨一路飙升到了1997年的12万吨,增长近两百倍,产值也由945万元增至22.3亿元。
1998年莲花味精顺利上市,成为“味精第一股”,这一年莲花味精的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一时风头无两。
好景不长,上市仅五年,莲花味精便出现亏损的状态。
财报数据显示,莲花味精2003年出现上市后的首次亏损,亏损达1.45亿元。当时的莲花味精控股股东莲花集团,因自身经营不善,占用莲花味精的资金高达8.58亿元,对莲花味精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为寻求多元化发展,莲花集团开始把业务触角伸向服装厂、矿泉水、医疗机械等多个领域,但盲目投资更加拖累业绩。
此后,莲花味精业绩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波动状态。2011年至2020年,莲花味精的营收从27.62亿降至16.55亿,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而在净利方面,更是出现间隔亏损情况,因2017年、2018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2018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曾经风光无限的莲花味精也一度面临退市的重大风险。
2014年,当时著名海归企业家夏建统入主莲花味精,尝试利用流行的大健康概念挽回颓势,将莲花集团更名为“莲花健康”,多元化布局,出资7400万元参与建设了莲花智慧肥业、现代农业、优品贸易等多家公司。
但这些投资不仅没有帮助莲花味精解决问题,反而让经营状况更加艰难。2018年7月,夏建统卸任莲花健康董事长,黯然离场。而莲花健康则在连续两年亏损后,于2019年4月29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4月,莲花健康公布,目前公司已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债务危机全面化解,冗员问题基本解决,公司基本面得到彻底改善。经公司申请,4月7日上交所同意撤销对公司的股票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莲花健康财报,2021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9亿元,同比增长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万元,同比下降29.86%。
或许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今年8月,莲花集团对其持有的24枚“莲花”相关商标进行公开拍卖,其中包括莲花、莲花尚品、莲花露、中原莲花等文字或图形,涵盖的商标范围较广,食盐、醋、酱油、醋精、以谷物为主的零食小吃、豆粉、食用冰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公司明确表示将继续聚焦调味品行业,等到重整以后,会重新制定或者完善公司的发展战略。
意识到自身问题的莲花健康,近年来也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但从其发布的财报看,其味精营收多年来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味精等氨基酸调味品营收8.27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62.20%,而毛利较高的鸡精等复合调味品和料酒等液态调味品总共只占了11.47%。
在长年的业绩低迷之时,莲花味精已被后起之秀远远甩在身后。
据中信建投统计,以产量计算,阜丰、梅花、伊品的市占率已经达到90%以上,通过行业竞争和巨大的资本投入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较高的护城河。
此外,太太乐、海天味业(603288.SH)等企业也在加紧战略布局,争夺市场份额,莲花味精想要迎头追赶并不容易。
味精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不高、门槛较低,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多年来的“味精有害论”的广泛传播导致味精消费市场逐年萎缩。鸡精的迅速发展也对味精市场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从而不断蚕食味精的市场。
实际上,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广泛存在于各类调味品中,虽然味精在消费端逐渐没落,但仍在各类食品加工和餐饮等行业中使用。
研报显示,我国味精的消费渠道中,使用在各类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中的味精总量约占整个味精市场消费量的50%左右;餐饮行业约占30%;普通家庭消费味精约占20%。近年来,普通家庭渠道味精销量下滑最为明显。
互联网的兴起,让很多传统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面临着亏损倒闭。而近年来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提出了更多期待。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莲花味精亟待解决自身经营问题,创新技术,进行产品升级。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消费市场拓展才能重现昔日辉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鳌头财经”(ID:theSankei),作者:晓敏,见习生:约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