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与氢:中国新国运

中国“双碳目标”的背后,是一场新旧能源结构的变革。

解开“变革密码”的钥匙只有一把:碳→氢。

在聊“氢能和国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场“能源领域”闹剧——

中华大地上流传一条玄学规律:任何流量扎堆的领域,必会出现一群高举科学旗帜的“民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民科大神”分别出现在第二、第三次石油危机之后:

八十年代来自哈尔滨的公交车司机——“点水成油”王洪成;以及本世纪初,祖籍广东、生于马来,留学美国的“宇宙永动”梁星人。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爱我家》

氢能源时代,民科又来了——

2021年1月,青年汽车进入破产清算,一场“民科造车”的闹剧就此划上句号。

这家公司在2019年推出“水氢动力车”,号称“加水就能跑”。整个骗局严格遵守“民科三板斧”——先表演、再要钱、快投产时便开溜。

骗局很粗糙,但南阳市政府还是上当了。南阳高新区官网曾显示:“该水氢动力车项目首期投资81.63亿元,其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

骗局得逞的原因可能有二:

1 正值中国开放氢能产业基地的风口,自上而下都对“氢”青睐有加。

2氢气的制取、储运、应用,每个环节都需要高技术附加。

青年汽车号称能一次解决这三大难题,搞出加水就能跑的水氢动力车,正好搔到南阳市政府的痒处。

看到这里相信有读者会奇怪:中国锂电车好不容易走出泡沫,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国家又开始花大力气搞氢能车是为啥?

其实无论锂电车或氢能车,都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应用方式,是“遥远”生产端和储运端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体现。

如果说锂电车是中国光伏、风能、锂电池以及特高压在应用端的整合,那么扶持氢能车就是中国开始收拢氢能产业链的信号。

中国一直在布局氢能。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收入囊中的“风光锂”,未来只是氢能的“打工仔”。

被称为人类终极化学能源的氢,正关乎中国“新国运”。

中国光伏电站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中国重仓氢能,是全球“碳本位时代”的必然。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宣布“碳排放”和“碳中和”计划,环保——这个全新的意识形态,演化为关于碳排放权的政策和实践——以“碳”为本位的新货币体系即将到来。

2020年,中国提出“3060目标”: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中国的“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系,不可避免会受到气象制约,供电不稳定。

而稳定的化石能源体系,中国一方面长期存在“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隐患,三种资源上均是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产生的超高碳排与“双碳”目标相悖。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制图:立方知造局

“氢”作为零碳排、高热值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无论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化石能源依赖的角度,还是从继续保持国际话语权、进而在碳本位体系下获得话事权的角度,催熟氢气的制取、储运和应用技术都已刻不容缓。

面对高技术附加的氢能,中国能否复制“风光锂”的成功?

世界各大国倾力下注,中国的筹码是否足够?

在氢能的发展上,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又有哪些?

这些问题,立方知造局会在本文以下三个部分中一一回答:

1牙买加体系到“碳卖家体系”,气候协定下的军备竞赛

2从美、日、德氢能发展,看中国氢能的三个难关

3“城市群”与钢铁转型——拒绝泡沫的氢能新政

1. 碳排前奏

问:特斯拉靠什么盈利?

答:碳积分。

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年度盈利,GAAP净利润7.2亿美元,而碳积分的“销售额”,达到15.8亿美元。

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又在碳积分上赚到5.18亿美元。一时间,媒体纷纷深扒特斯拉的卖碳主业。埃隆·马斯克的形象,从“科技达人钢铁侠”瞬间变成“闷声发财卖碳翁”。

虽然2021年5月后,特斯拉碳积分的最大客户Stellantis引入电动车业务,可能导致卖碳收入锐减。但依靠碳排放优势赚取巨额利润的方式,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碳积分的买卖不是新鲜事。2008年,依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碳排交易在欧盟25个成员国、1.2万家企业间开展”。以“碳”为本位的新货币体系初现雏形。

2009年,决定《议定书》第二阶段走向的哥本哈根会议在一地鸡毛中结束。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在会议中被彻底激化,“控制碳排放”被认为、也一度成为先发国家阻挡后发国家的壁垒。

2021年,丁仲礼院士在节目里谈到哥本哈根会议图片来源:央视网

中国是少数几个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承诺的国家之一。

一方面是作为大国,在道义上承担控制全球变暖的义务;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成为基本国策,碳排放逐渐和各项政策、目标挂钩。

按照《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到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但相关的部署早已开始:2008年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元年”,油改气、电动车逐渐从商用辐射至乘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氢燃料电池车图片来源:爱卡汽车网

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绿氢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电解水制取,社会接受度最高,也是氢能的终极目标。

因此,发展面向未来的氢能,首先得打好光伏和风电的基础。

利用后发优势,凭借强大的资源配置力和本土制造力,中国“风光水”装机规模已成世界第一。其中光伏产能占全球70%,在中国的8成地区,光伏上网电价低于煤电。特高压电网基建,将弃电率降至个位数。

但是,和减碳大潮相伴相生的氢能源技术,不容后发优势的存在。中、美、日、欧几乎齐头并进,互有优劣,正面对冲不可避免。

一场全新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2. 美、日、德,氢能路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在氢能技术领域,各国之间不止有“竞争”,还有“竞合”。

在探讨中国氢能可能面临的难关之前,立方知造局有必要先梳理美国、日本、德国——如何应对减碳、发展氢能。

关键词: 国运 中国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