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夏》电影版是割韭菜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先声”(ID:nakedmusic),作者| 朋朋,编辑 | 范志辉 ,排版 | 安林,36氪经授权发布。

1月5日,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2021年11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电影版《乐队的夏天》正式立项,编剧为林子平,备案单位是爱奇艺影业。

虽有曾导演过《滚石爱情故事》的林子平掌舵,但《乐队的夏天》电影版并不被看好,就其豆瓣页面的评论来看,影迷已经早早默认了它是要“早早榨干乐队最后一滴血”的烂片。

为什么音综电影如此不被看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乐队的夏天》进影院,到底有多大胜算?

综艺进影院,说多了都是泪

众所周知,综艺电影脱胎于当下火爆的综艺节目,坐拥大量粉丝、积攒相当人气给予了制作方迈向影院再收割一波票房的勇气。

2009年,彼时大火的综艺节目《快乐男声》首开综艺大电影的先河,为人气选手打造了电影《乐火男孩》。随后,《我们约会吧》、《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快乐到家》等紧随其后。

2014年,《爸爸去哪儿》将一部加长版的节目投入影院,五天的拍摄周期、投资400万,最终斩获了7亿的票房。各色资本蜂拥而入,全瞄准了这块“大蛋糕”。2015年,《奔跑吧兄弟》用时6天拍摄、投入2000万,取得了4亿票房。同期,《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也获得了约1.6亿的票房。

尽管票房成绩亮眼,但是口碑上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业内人士批评真人秀电影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是“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同时,综艺电影收割票房不过是“一时之快”,缺乏可持续性,尝鲜过后市场并不买账。

2015年,《爸爸去哪儿》剧组启用原班人马推出第二部,票房仅为2.25亿元,并且获得当年的“最令人失望中小成本影片”;而为“爸爸们”定制的故事片《爸爸的假期》票房更是跌破亿元大关,骂声不断。

相较于真人秀综艺,音综往往缺乏故事线、场景变换、动感画面,即便综艺节目的火爆程度难分伯仲,但是音综电影却显得格外惨淡。

2009年,音综《快乐男声》打造了首部音综电影《乐火男孩》,由俞灏明、王栎鑫、张杰联合主演,定位为青春歌舞片,并且打出了首部真人3D尝试影片的噱头。但这片子出师不利,最终票房锁定在327万,豆瓣评分只有5.0分。

看似离及格线只有一步之遥,但就评分看来5星和1星居多,很明显歌迷为偶像打高分,影迷为烂片打低分。这样的评分结构中,也潜藏了音综电影的深层逻辑——“粉丝经济”。

4年后,现象级综艺《中国好声音》同样为人气选手量身定制了故事片《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影片投资3000万,拍摄周期仅为20多天,可惜也没有吃到粉丝经济的红利。电影最终票房仅为62万,豆瓣评分更是惨不忍睹,仅为2.5分,其中83.6%的观众打出了1星。

2014年,光线传媒推出音综电影《我就是我》,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为6.6,终于突破了及格线。但是,这部电影定位是纪录片,拍摄记录了2013届快乐男声人气选手在幕后的故事,制作模式全然向真人秀靠拢。

再看《乐队的夏天》,影片讲述了20岁生活不如意的创作歌手春雨在失恋后,意外加入一个摇滚乐队成为主唱,并与18岁的男孩小巴一起重新点燃了一群妈妈们的圆梦之旅。

电影版之所以不被看好,一方面是因为实在缺乏从音综电影到剧情片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音乐+热血+梦想的故事关键词,大有“老调重弹”之嫌。

如何克服观众的审美疲劳,并呈现出足够打动人的故事,是摆在《乐队的夏天》剧组面前的首要难题。

是“割韭菜”,还是“好产品”?

综艺电影甫一诞生,就争议不断。

知名导演冯小刚就曾连续炮轰“综艺”电影,斥之为“电影的自杀”。许多业内人士都站在冯小刚这边将其视为旁门左道的存在,并认为它们对于电影艺术性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报端上,更是不乏批评文章,将综艺电影视为没诚意、没剧本、靠节目人气来“割观众韭菜”的“货色”。成都商报就曾发布题为《大腕忙活几年不及“跑男”6天》的文章来“四问制片人”,质疑电影的诚意和质量。

与此同时,出品人和投资方却早早消除了“偏见”。《爸爸去哪儿》系列电影的出品人龙丹妮就曾针锋相对地提出:“在我的概念里,电影不叫电影,电视也不叫电视,它们都是产品。”从屏幕到大荧幕,不过是换了个载体,并不影响它用内容来打动观众。《爸爸的假期》投资方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也曾回应道“存在就是有道理”。

“存在就是有道理”,言外之意就是存在就行了,不用讲道理,当然更不必去创新和探索。但电影不比综艺节目,二者在商业逻辑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综艺节目好比免费的午餐,权当娱乐也不乏有人捧场,而电影需要吸引观众购票走进影院,势必要有本事傍身。类似“榨取剩余价值”、“不创新才是王道”的观点早就耗尽了综艺电影的寿命,毕竟距离《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的“票房飘红”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再无一部作品来征战市场。

所以说,《乐队的夏天》想要搭着综艺节目的“便车”再赚一笔,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抛开综艺节目的性质不谈,以乐队为落点深入挖掘创新音乐产品的延伸价值,《乐队的夏天》还是大有可为的。

近年来,荧幕上不乏将小众音乐与电影融合的上乘之作。2017年,致敬摇滚乐的喜剧电影《缝纫机乐队》上映,不仅收获4.59亿的票房,还挽回了大鹏在《煎饼侠》中透支的口碑,更重要的是带火了主题曲《都选C》,电影中的缝纫机乐队也走出荧幕站上了音乐节的舞台,还参演了群星璀璨的公益义演《相信未来》。

同年,着眼于民乐的青春片《闪光少女》虽然票房不过亿,但却被誉为“青春片中少见的一股清流”,在民乐与西洋乐的加持下,《闪光少女》突破了“疼痛、爱情、怀旧”的惯有套路,赢下了不俗的口碑。

再如2021年上映的《盛夏未来》,豆瓣评分7.1,影片巧妙地用电子音乐捕捉Z世代的性格,呈现Z世代的生活。在青春片中使用电音不仅不突兀,反而让内容设定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纵观这些影片之后,不难得出结论:《乐夏》电影版想要成功,需要以电影的品质自律,来打造一个好故事,赢得普通观众甚至乐迷的共鸣,而小众音乐则作为一个新要素服务于电影。

《乐夏》这张电影票,你打算买吗?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之后宣布停播一年,粉丝们千呼万唤第三季却等来了电影版。对于这一大热IP而言,电影市场远比音乐市场难征服。

相较于2020年,刚过去的2021年年度票房整体复苏,全年累计实现票房470.3亿元,同比上升231.6%。但就票房排名来看,榜首《长津湖》一部就占有57.72亿,位于第二名《你好,李焕英》又瓜分走54.13亿,仅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就占全年总票房的23.8%,剩下的738部分剩下的358亿,竞争非常残酷。

换句话说,虽然电影市场稳中向好,但是票房的“寡头”已经形成,主旋律电影抢占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乐队这一小众文化冲击电影市场,任务格外艰巨。

同时,音乐IP开发成电影格外考验制作团队的水准。《盛夏未来》、《闪光少女》都是超越音乐电影的“追梦+热血”套路的创新之作,也是基于此才赢下口碑。相反的,《为你写诗》、《栀子花开》两大音乐IP累积了多年的受众,但是由于难落“狗血青春片”的窠臼,最终被广受诟病。影迷对于音乐的爱并不会全然蔓延到影片本身,既然以电影自居,就要接受电影审美体系的审视。

如果没有足够的质量和诚意,《乐夏》的情怀将尽是泡沫。

事实上,从音乐行业的角度来看,如今是小众音乐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民乐、音乐剧还是摇滚、电音都在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各类综艺舞台上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可以说,繁荣发展的音乐产业早早就为音乐电影准备了好故事的土壤。打造一个好故事,不仅可以赢得票房,还能助力好音乐出圈。

所以说,《乐夏》握着一把好牌,是打出王炸还是输得落花流水,最终还是要看打牌的人用了多少心思。

关键词: 韭菜 电影版 乐夏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