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台加码线下门店,或依旧是在进行探索

随着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行业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这也直接促使二手商品的数量急剧膨胀,并使得互联网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成为了一门看似不错的生意。如今在这一赛道中也诞生了诸多头部平台,例如闲鱼、转转、爱回收(万物新生)也成为了许多朋友处理闲置数码产品的首选。

在这些平台中,爱回收虽然早在2016年就曾有IPO的相关消息传出,但直至今年6月,万物新生才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二手3C平台。在官方公布的招股书中曾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约30%用于在平台上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约30%用于进一步扩展线下门店网络,并为拍拍开发新的销售渠道,约2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其中,就已经提及进一步扩展线下门店网络。

日前,万物新生方面宣布“一体化城市模型”战略正式启动,并提出了“百城千亿”的战略目标。据悉在未来的3-4年,其将在全国数百个城市逐步推行“一体化城市模型战略”,驱动业务规模增长,目标是2025年集团GMV超过1000亿。在外界看来,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万物新生对于线下渠道的重视。但对于此前依靠于线上渠道发展的此类平台来说,到目前今线下渠道的走红,自然也引发了诸多的关注。

业务模式决定,万物新生继续拓展线下是必然

据了解,万物新生所谓的“一体化城市模型”战略是以城市为单元,进行业务拉通和资源配置,进行精细化的经营分析和业务驱动,以及财务核算和团队激励。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区域内线下门店的相互配合,来实现降本增效。据万物新生集团CEO陈雪峰介绍,“一体化城市模型”战略是2019年至今,万物新生集团持续拉通爱回收(C2B)、拍机堂(B2B)、拍拍(B2C)三条业务线形成合力的“一体化平台”战略,在城市层面的延伸。

在今年6月完成IPO后,万物新生的运营情况也得以用财报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官方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18.67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958亿元相比增长56.2%,净亏损为5.057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073亿元。而从此前的“百城千店”到如今“百城千亿”的升级,万物新生无疑是在试图通过各项业务的打通,打造循环更短的供应链,以实现降本增效。

事实上,万物新生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非常的清晰。C2B的“爱回收”平台负责从线上线下回收二手3C产品,之后再通过B2B平台“拍机堂”和B2C平台“拍拍”,分别向零售商和消费者卖出二手3C产品。其业务的本质是赚取用户中间信息不透明的差价(产品收入),同时兼顾向拍机堂和拍拍上的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服务收入)。

作为一整套C2B2C模式,万物新生在运营过程中为了让不同地域的消费者能够顺畅地与平台对接,除了线上渠道外,同样也需要线下门店来为业务拓展提供支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万物新生集团的850家爱回收门店遍布全国184座城市,同比今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末增长97家;截至二季度末,其共有拍拍严选门店12家。

不久前,万物新生方面已宣布“百城千店”目标全面达成,目前爱回收已在200余个城市布局了超过1100家门店。因此在其在线下业务的正处于扩张之际,门店的拓展以及运营模式的优化也就成为了非常自然的延续。

线下门店的兴起,有优势同样也有弊端

尽管此前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市场教育,但如今线上二手交易市场依旧有着极大的缺口。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国内二手电商市场规模从45.9亿元已经激增至3745.5亿元,商品品类也从图书到数码产品、服装、奢侈品等几乎所有消费品,但国内市场二手电商的整体渗透率尚不足8%。作为一个千亿量级的市场,在渗透率仅有个位数的情况下,显然也意味着还有着极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前景,使得竞争也开始趋于白热化,并且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消费者必然会更倾向于哪些有着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平台。因此在拓展市场方面,线上与线下也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从此前拍拍、爱回收的早早布局,到闲鱼、转转的跟进,线下门店如今已成为了一众平台的重点。

而之所以这些平台倾向于打造线下门店,主要原因无非是在其能够更好地获客,并且缩短交易信任传递链条,并且线下门店对于品牌传播和用户信任方面也有着诸多的益处。但是相比线上渠道,由于二手回收平台本是借助信息不透明来赚取差价,所以在整个行业还没有相对透明的价格评估机制前,线上渠道在经营成本以及差价的赚取显然更有优势。所以如何解决线下门店尽管带来了信任感,但却不可避免会遇到同行直面冲击的情况下,也成为了二手回收平台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手交易平台的种种尝试,仍有待时间观察

如今在运营模式上,二手交易赛道也逐步分化为C2C及C2B2C两种上也模式,其中C2B2C在回收方面的主观评价,也导致了平台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可能,再加上目前大量被采用的线下门店模式,也使得其在成本端也增加了一定的压力。而在C2C模式中,平台所充当的是第三方的角色,虽然成本相较更低,但卖家与买家之间、社区氛围,以及商品质量本身(例如假货和商品成色一致性)同样也有着诸多的问题。

毕竟现阶段的二手商品的交易至今还没有标准化,所以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有自己主观判断的情况下,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成为了任何一种模式的平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一旦二手商品交易无法处理好与货品价值相关等问题,就难免丧失最为重要的用户信任。

所以当二手交易平台从此前押注线上渠道,而如今纷纷转至线下,究竟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否可以加强用户信任,或许都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是在 门店 二手交易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