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的烟火气:时隔多年,便利店回归

北京地铁再次新开便利店。

1月初,北京地铁14号线来广营站,新布点的京东便利店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是继7号线菜市口站、2号线和平街北里站和6号线青年路站之后的第四家地铁便利店。而位于来广营站的这家京东便利店,也是京港地铁辖内的第一家便利店,其由京港地铁与京东集团联合打造,这是一家集线上下一体的“智慧”地铁便利店。

此前因安全问题而全部撤点的北京地铁便利店,当下可谓风头正盛。地铁便利店的重启,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与商务部倡导的“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密不可分。但是便利店作为细分的零售业态,这更大层面是“弯腰捡钢镚”的一个行业。

目前,试营业的四家便利店,面积均在20平方米左右。在如此有限的经营区域内,要实现单店盈利,这并不容易。与常规的地面便利店相比,地铁便利店不仅存在选址和点位抉择的难题,同时这也很难坚持区域扎推的发展策略。

加热即食产品占主位

位于14号线来广营站的京东便利店,整体面积不大,仅20平米左右。立足整体来看,商品价格与地面便利店并无太大差异。

地铁便利店布点在B口东北方向的站厅附近,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到夜间22点,基本上覆盖了地铁整体运营时段。而店内,不仅设置了食品及饮料区、简餐冷柜区、日用百货区等多个区域,此外还有图文打印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便利店的冷藏区,配备了大量加热即食类食品,如三明治等,且价格基本与地上便利店一致。与此同时,店内的收银区域还放置了微波炉,以方便消费者使用。

另外,京东便利店应安全运营的需要,为减少人员聚集以及提升支付效率,也支持自助结账。但实际上,从地铁便利店推行后,这中间就一直存在短板和尴尬之处——“地铁乘客禁食。此前,京港地铁所辖的4号线自2009年开通之初就通过广播、标识、劝阻提醒等形式倡导不在车站付费区及车厢内饮食。

京港地铁方面曾对外表示,由于地铁车厢是一个人流密集的场所,因此,在车内饮食所带来的气味或食物垃圾,有可能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特别是在早晚高峰,车内饮食还有可能带来危险隐患。

尽管目前地铁便利店在经营区域,以及安全平衡方面存在不足,但这并未阻挡各大便利店品牌的参与热情。

《北京晚报》消息显示,今年全家便利店、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都已确定进驻北京地铁。其中,全家便利店预计进驻北京地铁9号线、10号线、15号线,华润万家则选中5号线、6号线、10号线、8号线部分站点。

政策利好之下,隐患犹存

事实上,地铁便利店的推行离不开政策加持。

2020年年初,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其中,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规划政策引导,优化网点布局,并鼓励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小城镇及农村拓展,便利城乡居民消费。

紧随其后的2020年8月,商务部又细化意见并提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规划中,到2022年,全国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总量将达到30万家,销售额累计增长超过50%,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少于200家门店,连锁便利店24小时营业门店的比例不低于30%(含无人零售店)。

而北京更是如此。北京市便民店的建设与发展之前就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工作的开展,很多社区都存在便民商业网点空白的问题。为补足空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北京近年正在不断建设便民服务网点。

而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不仅有人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此前,北京地铁就已布局了自动售卖机,以及快速拍照机等。而此番重启并布局地铁便利店,这其实更多是对之前便利居民消费的一种服务补充。

就政策来看,丰富业态、补齐短板,这是实现社区商业的系统建设,更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的重要目标。

门店应该丰富自身服务功能,在主营业务外增加打印复印、快递收发、代扣代缴等服务。这在提供居民消费便利的同时,也将给门店增加盈利机会,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在丰富业态的同时,商务部指导意见中,也曾提出“一店多能”的要求。门店应该丰富自身服务功能,在主营业务外增加打印复印、快递收发、代扣代缴等服务。这在提供居民消费便利的同时,也将给门店增加盈利机会,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一个城市的便利店密度,衡量着一个城市的商业化、现代化程度,每三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话就能达到整体的便利化,每两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话,那就是商业的高度便利化。”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黄江民曾如此强调便利店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尽管政策层面存在利好因素,但便利店在经营成本,以及发展规模层面,仍存较大挑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0年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本土便利店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为5297元,净利润率为5%,但门店整体营运能力和供应链效率上仍需加强,特别是高居不下的人工和租金成本。

与国外运营相对成熟的便利店,如7-11的8%的净利润率相比,国内便利店与成熟便利店在营运效率上存在巨大差距。

尽管地铁所属的消费场景,眼下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但碍于平衡商业、政府政策以及乘客安全三方的关系,这中间的挑战并不会小。

至少,在更有限的便利店经营区域中,作出正确的选品、保证商品的动销率,并产生溢价效应从而单店盈利,这需要更深的零售业功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王超,编辑:杨博丞,36氪经授权发布,原标题:《北京地铁便利店能活多久?》

关键词: 烟火 便利店 多年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