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恐慌情绪加剧,为什么葛兰又被骂惨了

平日股市大跌的时候往往都是段子满天飞。

然而今天,很多投资交流群除了各种默默晒惨,基本就是一片压抑到可怕无声萧冷。

没办法,这几天的股市,跌得让段子手都没了脾气。

先是新能源的连续暴跌引发市场恐慌,然后是各种利空刺激下大健康领域全面暴跌,直接把市场情绪砸至冰点。

现在的市场恐慌情绪到了什么地步?从年前的央妈接连放水,到年后的各种官媒重磅喊话稳信心,甚至到今天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亮瞎眼,都全部“抢救无效”!

股市就是这样,在行情大涨的时候,能找到无数涨的理由,在大跌的时候,也能有一千个下跌的借口。

但今天大医药的整个大领域全面暴跌,无论是现象还是原因,都让人震惊。

今天的A股市场,跌幅排行榜几乎清一色都给大健康霸榜了,绝大部分相关概念指数跌幅都在3%以上,个股层面维持上涨的寥寥无几,下跌比例接近百分百。

在整个全A跌幅榜,无论市值大小和赛道区别,也都是医疗医药霸榜。

反正就是要多惨有多惨。

回顾这两天的消息,利空的影响确实不少,且都是重磅,今天的场面不是没有道理。

首先是美国昨晚的通胀数据这次好像真吓坏市场了,数据一出来,美股直接跳水崩不住,大量机构对于加息提前的一致性预期空前赞同。这种情绪也最终传导至国内,导致即使两融数据爆表的巨大利好也拖不住市场恐慌。

但这不是压倒大健康板块最大的一根稻草。

在2月8日,有数据披露已经有923家私募机构的产品净值跌破0.8元,接近预警线,其中有432只跌破0.7元,已在大多数私募基金产品清盘线之下了。

恰恰近期葛兰旗下的中欧基金被巨额赎回的小道传闻传了出来,由此引发巨大恐慌。虽然中欧很快出来辟谣,但无奈市场恐慌起来啥也不听,先跑为敬。最终引发连锁反应,医药板块上演踩踏式暴跌,然后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恐慌

这样一来,又有更大量的私募基金净值继续下杀,搞不好一些私募产品真有可能上演清仓式砍仓,引发下一轮踩踏行情

另一个消息是,昨晚信达生物的PD-1冲刺美国FDA遇挫,虽然还没能说失败,只是被要求补充额外的临床试验。显然,美国因为出于各种利益原因考虑不大可能那么容易让中国生物医药产品通过的。这多少反映出中国的PD-1产品想要出海还是有很多路要走。

而在国内,医疗医药行业都面临面越来越广的集采影响,利润率被大幅压制,“内外夹攻”之下,生物医药的业绩高增长预期逻辑肯定被大幅压制,由此,此前涨势夸张的估值肯定是要回吐的。

这不是信达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正在面临的问题。从去年中至今,绝大部分的医药医疗产业巨头的股价从高位腰斩,说明赛道的成长逻辑已经完全变了。

但即使如此,很多医药股的估值依然在天上飘着,别看他们的回撤幅度已经非常高,但在成长逻辑被杀之下,是不是已经低估真的还很难说。

还是要回归到葛兰这个话题上。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盯着葛兰不放?

很简单,葛兰这两年可以说是抓住了时代红利,在医药赛道上重仓并一举封神,跟美股的木头姐抓住新科技股和特斯拉一样,成为投资者顶礼膜拜的基金女神。

不知是飘了,还是中欧基金在风控管理方面的宽限尺度有点大。

反正葛兰管理的基金越来越大,从2020年一季度到如今,短短两年时间其管理规模飞速突破百亿、千亿大关。截至2021年4季度末,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规模总计1103.39亿元。

但凡事总有度,过犹不及的道理,再性感的赛道也有其阶段容量限制,更不可能无限飙涨下去。

中欧还在葛兰名声大振的时候加快宣传,主动推动基民抢购,甚至葛兰的基金在限购方面也“形同虚设”,到去年四季度末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规模高达775亿,也仅仅是对100万以上的大额认购进行限制。

认购的太多,肯定要投入,于是在去年四季度医疗医药行情已经开始明显大跌之下,葛兰还逆势大幅加仓。但没有等来医药股的大反弹,反而不断跳水下跌,在之前追高进去的大批散户基民被大幅惨套。

现在,葛兰的持仓不仅是大健康板块的情绪风向标,一举一动都被基民看在眼里,更严重的是,她持有的医药股流通盘占比太大,动一动都会反应巨大,反而更加不能轻易减仓,否则可能形成跟风,甚至带崩情绪。

最终,导致了今天非常被动的局面。

从客观讲,在大健康领域如此估值下杀的背景下,葛兰还逆势加仓,即使是出于对这个板块的长期价值高度看好,也错在了买入的时点。

葛兰作为医学博士,对大健康领域的认知肯定比绝大多数股民都强无数倍。但也不能说如此大力度逆势而行就是对的。

起码,有三大方面我们要是深刻理解清楚的:

第一,流动性环境限制。任何股市持续大行情,都绝对离不开宏观经济面尤其流动性方面的稳健与充裕。现在这两方面都不是好趋势,尤其美国加息周期开启,全球流动性紧张背景下,虽然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相对合理充裕,但国内货币政策更多是去救实体经济,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流入资本市场肯定有部分,但股市的资金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那么股市泡沫肯定就难支撑,尤其泡沫成分很高的大健康领域。

很多成长赛道固然非常有想象空间,但只能在流动性无忧的背景下才有散户去听故事和资本接着唱歌接着舞。一旦散户没钱入场买票,再好听的故事也没人会听。

这种赛道股跟着宏观流动性起伏轮回,已经上演过无数遍了,从来没有被打破过。

第二,赛道容量空间限制。大健康领域虽然细分赛道很多,未来成长空间很大。但凡事都不可能一下吃成大胖子。现阶段的大健康领域,市值规模已经远远大于业绩对应的合理估值区间了。这可以从绝大部分的概念股市销率几十倍,但市盈率动不动几百倍甚至还在亏损状态看得出来。

现在仅葛兰手下的基金就上千亿规模,外面还有大量布局医药的公私募基金,以及无数跟风配置个人资金,这导致很多生物科技的市值在此前巅峰思考贵得吓人,动不动几千亿市值,甚至连营收和利润都没有但市值大几百亿元的公司比比皆是。

说白了,就是之前押注这个领域的资金实在太多,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到,这估值泡沫到底有多么疯狂。

第三,政策与业绩限制。在我国体制下,大健康作为涉及民生最大最关键的领域之一必然是要走向物美价廉的惠民路线的,这是集采的政策背景,传统医药也会,生物科技也罢,在行业成熟之后肯定不会持续享受超高利润率红利。同时在充分市场竞争下,生物科技行业必然也要从高成长期到平稳增长期过渡,这是很多行业的宿命,尤其是大健康这种深度涉及民生的领域。

众所周知,自从近几年监管层放开对生物医药行业上市条件以来,在资本的疯狂涌入下,有太大量相关企业被包装上市,一些本不具备产品优势或者研发实力的企业虽然成功上市了,但这些公司最终还是要回归业绩本身,接受业绩考验的。如今差不多也是陆续到了交成绩单的时期,肯定会有一些在这波潮水中裸泳的问题公司原形毕露。

那么大笔重仓这个行业,踩雷的概率肯定直线上升的。

这两年,爆雷的医药医疗公司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长春高新这样的超级大白马,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葛兰也就是踩雷长春高新,才被开始骂惨上热搜的。

那谁敢说,她手上还有没有下个这样的雷呢?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机会是跌出来的,闪电打下来就是要在场,嚷嚷着准备去抄底。但结合宏观大环境和市场情绪来看,这一次的暴风雨可能还没结束。

所以还是先悠着点吧,等这波恐慌情绪过了再看也不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财经热点”(ID:glh_finance),作者:陈肖,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