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荷兰的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看中了一件旗袍,如果从中国本地直接邮寄至收货点,即使空运也要一个星期左右到货。然而,在“当日达”已成网购标配的荷兰,这个物流速度对远在中国的商家来说可能是灾难。
但是,若中国电商公司在荷兰设置海外仓,将旗袍提前备货,从海外仓发出并送达,则与当地物流速度无异。
一仓难求,基本上开一个就爆满一个——这是中国头部海外仓运营商之一纵腾集团高管在去年年底对媒体的描述。
位于中国跨境电商重镇宁波的遨森电商,用“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仅去年前三季度,就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9倍的战绩。
电商巨头们更是对“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虎视眈眈。
2022年1月10日,京东在一天之内,宣布已分别在荷兰鹿特丹和莱顿市开设了两家“超级仓店”,下一步计划则是在荷兰一城一“超级仓店”。
极兔速递也有新动作,它在2月2日宣布,将在中东物流枢纽沙特建造智能物流产业园,目标是“世界级快递分拣中心”。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行动更早,海外物流已能做到在今年春节期间,通过保税仓、出口优选仓、海外仓等提前备货超2亿件商品,早盯上了让海外消费者“收货自由”这个大需求。
跨境电商巨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厮杀后,2022年,巨头的新战场和桥头堡,越来越集中到了海外建仓的新阶段。
一直以来,京东作为阿里电商的正面硬刚者,从未放弃过在“仓”上的布局,包括在出海版图上。
2022年1月10日,京东在距离中国7486公里的荷兰开设了两家“超级仓店”——Ochama,另两家位于阿姆斯特丹和乌得勒支市的新店,也将在近期开业。
作为要帮助中国品牌和技术走出去的“全渠道全品类超市”,Ochama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后,到超级仓店提货,也可以在店内的展示区挑选后下单,下单货物由仓内机器人完成分拣后传输至提货区。
这是京东首次在欧洲落地独立实体零售品牌业务,ochama也成为荷兰首家提供全品类线上购物的零售商,使中国商品通过“仓+店”模式直接触达欧洲消费者。
除了“仓+店”模式外,2021年,京东在英国、德国、荷兰、中东等地开设了海外仓,超过一半为自动化仓。目前京东在全球总计运营着80个海外仓和保税仓。
京东发布的消息称,未来还将继续扩大海外仓网络,打造国内外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
除了电商巨头建海外仓之外,快递业的黑马极兔也在2月2日宣布,将在沙特建立中东、北非区域最大的智能物流产业园、世界级快递分拣中心。至此,极兔的海外快递网络覆盖阿联酋、沙特、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9个国家。
极兔速递在沙特的最新动作,除了看上沙特的中东物流枢纽地位之外,还在开发当地电商市场。目前,阿联酋是中东地区电商流量最大的国家,有1亿人口的沙特,则是中东乃至全球开发潜力最大的电商市场,尤其高端消费想象空间巨大。极兔在阿联酋和沙特已分别建立全国性自有配送网络和本地化仓储系统,覆盖当地全部省区。
阿里巴巴的海外仓布局更早一些,欧洲的首个数字贸易枢纽,就是2018年11月阿里巴巴在比利时开始建立的。此前,荷兰曾希望阿里巴巴把欧洲物流枢纽建在该国,但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坐落在欧洲地理中心的比利时列日市。
在2021年年底的“阿里巴巴年度投资者日”上,菜鸟CEO万霖称:“全球化,是菜鸟区别于其他物流公司的显著优势之一。”
不过,“不做物流,只做物流服务商”的菜鸟,在全球化时选择了直接自建物流基础设施的道路。万霖在投资者日上表示,菜鸟在比利时列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建设的eHub(数字中枢)已投产运营,7大海外分拨中心已经建设启用。
巨头们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厮杀,只有拼多多处于弱势。
2019年2月,名为“多多国际”的跨境项目受到媒体关注。但或许因为社区电商的国际化难度更大,随后3年,多多国际的进展没了下文。
随着跨境电商的投资逐步聚焦到海外仓建设,在跨境电商活跃的地区,地方政府也在支持企业的海外建仓。
2021年12月,广东省政府发布文件《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并提出“到2025年,争取海外建仓数达到500个、建仓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在海外仓成为新战场之前,跨境电商的大潮已经过了一浪又一浪的洗礼,在激流涌动中不断迭代。
跨境电商第一浪,是20年前中国商家在谷歌上自建网站向全球消费者展示。不过,那时的商家网站只能展示,不能作交易平台,交易需通过线下传统方式完成。
跨境电商的第二浪,则开始将原本在线下完成的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电子化,从2004到2012年,逐渐成长出专业的跨境电商平台,如敦煌网。
在随后的跨境电商第三浪里,大平台、大用户、大订单和移动化成了主流。从2013年到2017年,B端的阿里巴巴、敦煌网等,C端的天猫国际、考拉海外、京东全球购等大型平台,一改之前代购、海淘等良莠不齐的跨境电商乱象。
在2018年至今的第四浪里,跨境电商向纵深发展,一方面是跨境电商出口比重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线上线下双线拓展,尤其是不断加强线下布局,以提高中国电商在海外的本地化竞争力。如今巨头厮杀越来越集中的“海外仓”,则是这一浪潮里的最新战事。
在2020年以来的全球疫情影响下,时断时续的线下物流,让巨头们是否拥有海外仓的竞争力差异更加凸显。并且,海外仓提前备货带来的比传统物流更快的到货速度、更低的运输成本,也让更加精打细算的互联网公司青睐。
最后,建设海外仓本来就是一石二鸟的事情。作为一种有形资产,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商户服务,还可以通过对外租借获得收益。
2018年,唯品会向京东开放了12个海外仓资源,为京东全球购提供海外仓储物流服务。与此同时,京东物流的国际供应链近千条海外运输链路资源,也向唯品会开放。二者之间的合作,已将海外仓变成了一种可以互换的资源。
当多家巨头加紧布局海外仓时,挑战也如影随形。
海外仓运营门槛高。京东物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仓储和配货场地的租金,就占到了京东物流营业成本的11.7%。
据雨果跨境网的报道,2021年,中企在美国海外仓的年租金是100-120美元/平方米左右,在英国海外仓的年租金为80-100英镑/平方米左右。而仓库的平均面积大约在八千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在美国一个仓库所需要的投资金额约为88万美元,金额可观。
海外建仓的另一门槛,还在于缺乏通晓国内、国外市场人才的不足,尤其是刚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建海外仓时,对当地政策、宗教信仰是否了解都是考量团队的关键点。
海外仓还面临阶段性空置风险。淡旺季是影响因素之一,从跨境电商本身的运转规律来说,海外仓大多有“旺季爆仓,淡季空置”的缺点。此外,由于选址不佳,也会导致部分海外仓的空置率较高。
整体来看,巨头们的海外新战事,必将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炮灰的局势下层层推进。2022年,随着“后疫情世界”的到来,战况将更加激烈。
关键词: 欧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