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神话中,雅努斯(英文名“Janus”)被称为起源神,拥有一前一后两张面孔,即执掌着入口与开始,也掌握着出口与结束,雅努斯象征着这个世界上矛盾的万事万物。
如今的医药界,也有一个“Janus”,JAK激酶的全称正是Janus Kinase。
JAK激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靶点,它是整个JAK-STAT信号通路的核心,而JAK-STAT信号通路正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已被证明的免疫调节通路之一,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如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在内的很多疾病,都被证明需要经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输。因此从理论上看,人类只要利用JAK抑制剂阻止细胞因子的表达,就能攻克那些困扰已久的疾病。
基于如此庞大的适用症范围,JAK成为全球最火热的靶点之一,辉瑞、礼来、诺华、艾伯维、吉利德等大型药企都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全球已有8款药物成功获批上市,还有数十款新药仍在临床研发中。
辉瑞推出的托法替尼是全球第二款JAK抑制剂,同时也是全球第一款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的JAK抑制剂。托法替尼已经在欧洲获批四个适用症,并在全球50个国家上市,2020年销售额突破24亿美元,主导着JAK市场。
但就是JAK激酶这样一个看似已经十分成熟的靶点,却存在着安全隐患,甚至被美国FDA使用新的安全警告和限制标签。
雅努斯象征着对立,而JAK激酶也如“Janus”般展现出矛盾的存在。尽管JAK抑制剂在全球都正如火如荼地研发,但其潜在危险也在渐渐暴露。未来如何解决JAK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将成为药企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 01 /
FDA的镰刀
三个月前,FDA对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托法替尼、礼来的巴瑞替尼,这三款适用症包含RA的JAK抑制剂增加了“黑框警告”。
这些警告,不仅要求它们仅用于不能耐受或对TNF抑制剂反应不佳的患者,甚至还提醒着患者,在治疗某些炎症疾病时,JAK抑制剂可能会增加心脏、癌症、血栓和死亡的风险。
究竟为何曾经的“神药”如今让人谈之色变?一切还要追溯到辉瑞发布的一项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结果。
2021年1月27日,辉瑞发布托法替尼针对RA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ORAL Surveillance(A3921133;NCT02092467)的共同主要终点结果,分析显示,预先指定的非劣效性标准没有得到满足。
TNF抑制剂为初代免疫抑制剂,也是目前针对RA主流的免疫抑制剂,JAK抑制剂一度被认为是TNF抑制剂的最佳替代者。为此,辉瑞做了与TNF头对头的研究,评估托法替尼与TNF抑制剂在RA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是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恶性肿瘤方面,托法替尼与TNF抑制剂相比的非劣效性。
具体来看,托法替布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达3.37%,TNF组为2.55%;JAK组肿瘤发生率为4.19%,TNF组为2.89%。也就是说,与服用TNF抑制剂的患者相比,服用托法替布的患者发生血栓、肿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由此,JAK抑制剂替代TNF抑制剂的想法也几乎成为泡影。
实际上,尽管托法替尼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不良反应,其安全性问题也一直被诟病。
而这份安全性研究,又一次引发了新一轮公众及FDA对JAK抑制剂的安全性质疑,甚至引发了蝴蝶效应,FDA对JAK抑制剂的审批变得格外严格。
去年3月,艾伯维的乌帕替尼拟将适用症扩展至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但补充新药申请(简称sNDA)的审查期限被延长三个月;4月,乌帕替尼关于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简称AD)的sNDA被推迟至3季度。
同样在4月,托法替尼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适用症sNDA以及另一款治疗中度至重度AD的新药abrocitinib的NDA也都被推迟三个月;礼来巴瑞替尼的AD适用症的sNDA也被推迟至3季度。
影响并不仅仅停留在JAK抑制剂新药审批的表面,更深层次,FDA还正在推后JAK抑制剂在治疗中的顺位,只批准某些存在使用限制或已经失败不适用TNF抑制剂的患者使用。
在FDA强硬的态度下,JAK抑制剂正遭遇诞生以来最大的危机,甚至美国很多风湿病学家对于JAK抑制剂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直至等待JAK抑制剂更多的安全数据。
/ 02 /
重磅炸弹的安全困扰
作为人类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JAK-STAT通路实则也是人体正常信号介导的关键。
截至目前,JAK家族一共发现了四个成员:
JAK1:主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实体器官恶性肿瘤相关;
JAK2:主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相关;
JAK3:主要与急性巨幼细胞白血病、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疾病相关;
TYK2:主要与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T细胞白血病相关。
JAK家族的成员相互结合形成二聚后,在特定细胞因子与跨膜受体结合后被激活,从而实现信号转导。
例如,JAK1 / JAK2信号传导参与T细胞分化,淋巴细胞效应子功能和巨噬细胞活化;JAK2 / JAK2信号传导参与髓样和淋巴样分化,T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淋巴细胞效应功能,造血作用,生长和合成代谢;JAK2 / TYK2信号传导干预T细胞分化和淋巴细胞效应子功能等。
抑制JAK-STAT通路虽可以减缓症状,但也极有可能抑制人体必要细胞因子的正常传导。尤其是当JAK抑制剂通盘打击,无法选择性抑制特定与疾病相关信号通路,势必会对人体整体细胞因子的表达造成影响。
比如,JAK2的错误抑制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JAK3错误抑制可能导致T细胞和B细胞缺乏活性,从而引发免疫缺陷及感染。
也就是说,由于JAK家族介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不同的受体与不同的JAK相关,全面抑制JAK家族会带来多种副作用。这也是包括托法替尼、巴瑞替尼在内的第一代JAK抑制剂最大的安全隐患。
比如,根据托法替尼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几乎所有JAK亚型都有活性,没有选择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托法替尼对炎症有较为积极的功效,但小概率的不良反应也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肝损伤等等。
不过,对于JAK抑制剂的安全问题,辉瑞CEO Albert Bourla曾在JP摩根大会上表示:“我认为,JAK抑制剂带来的好处显然会超过任何潜在的风险。”
Albert Bourla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除了给自家公司的产品打气,更重要的是业界已经找到了降低JAK抑制剂副作用的方法。
不同的疾病由不同的JAK-STAT通路传导,因此只要更加精确地找到促成疾病发生的通路,并加以针对性的抑制,就能将负面效果降至最低。
2019年,赛诺菲和新基联合推出了具有高选择性的菲卓替尼,其能够更加高效的选择JAK2,减弱对于其他位点的抑制,从而降低副作用风险。据相关试验数据,菲卓替尼作用于JAK2的选择性比JAK1和JAK3高35倍和334倍。
这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JAK抑制剂被称为第二代产品,目前已成为JAK抑制剂迭代的方向,尤其是针对于TYK2的选择性JAK抑制剂,有望凭借较低的副作用,成为未来JAK抑制剂的主流方向。
然而,尽管理论上第二代抑制剂能够进一步降低JAK抑制剂的风险,但在没有临床数据正式披露前,FDA无疑很难改变对于JAK抑制剂的担忧态度。
/ 03 /
机会与风险同在
全球各大药企对JAK抑制剂的追逐,展现了其作为创新性疗法的巨大的潜力。
尽管在RA适用症上,JAK抑制剂遭遇“滑铁卢”,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适用症上JAK抑制剂的战斗力也不行。《柳叶刀》杂志曾发文表示,JAK抑制剂乌帕替尼在AD适用症上具有显著改善的临床意义。
在去年8月与AD治疗“金标准”的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的“头对头”比较中,乌帕替尼取得了更优的效果。有27.9%的患者在接受乌帕替尼治疗16周以后,病症几乎完全消除,明显优于dupilumab 组的7.6%。
据《JAMA Dermatology》杂志披露,从一开始乌帕替尼就显示出明显更优的效果。治疗1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31.4%,而dupilumab组降低8.8%;治疗4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59.5%,而dupilumab组降低31.7%;维持治疗16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66.9%,而dupilumab组降低49%。
在AD更据统计意义的EASI评分方面,治疗第2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有43.7%的患者达到EASI 75(皮损降低75%)评分,优于dupilumab 组的17.5%;治疗第16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有71%的患者达到EASI 75,同样优于对照组61%的数据。
总体而言,在中度至中度AD成人患者治疗方面,乌帕替尼展现出比dupilumab更佳的疗效。
基于此,去年8月、今年1月份,乌帕替尼分别被EMA和FDA批准用于治疗成年和青少年中度至重度的特应性皮炎;今年2月24日,我国药监局也批准乌帕替尼上市,适用于系统性治疗的成人和12岁及12岁以上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
如此来看,即使JAK抑制剂在RA存在较高副作用的情况,但在其他适用症上,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AD之外,乌帕替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关节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克罗恩病、巨细胞动脉炎(GCA)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瑞银集团分析师此前预测,乌帕替尼的销售峰值将达到110亿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JAK抑制剂安全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各大药企依然对其倍加青睐。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8款JAK抑制剂获批,其中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赛诺菲/新基的菲卓替尼以及辉瑞阿布昔替尼都是选择性更高的第二代JAK抑制剂产品。
聚焦国内,全球8款JAK抑制剂中已经有4款登陆国内市场,但在这其中我们暂时没有看到中国药企的身影。
目前,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恒瑞医药子公司瑞石生物研发的SHR0302、信达生物与Incyte联合开发的itacitinib,几乎都处于临床III期。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JAK抑制剂有望在它们之中产生。
总的来看,虽然JAK抑制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隐患,但同时其也拥有强大的功效以及庞大的市场。对于JAK抑制剂这样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产品,投资者既不应该盲目夸大疗效,也不应该过度放大风险,还是应该更加冷静客观地看待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