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见证港股历史的一天。
3月14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4.97%,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万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1.03%,创该指数最大单日跌幅。
回港中概股集团重挫,小鹏汽车跌超22%,理想汽车跌超19%,哔哩哔哩跌超19%,美团跌超16%,阿里巴巴跌近11%,腾讯跌超9%。
“说好的价值洼地呢?”贺宇看着账户里少则亏损25%,多则回撤超40%的几只港股基金,越想越觉得意难平。
他最早购买港股基金,始于2020年底。当时媒体都在报道港股是价值洼地,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申购了两只沪港深基金。
结果2021年春节一过,港股便走上了下坡路。同年6月,贺宇觉得港股风险已释放得差不多,便抄底买入一只新发的港股QDII基金,没想到等待他的,是30%的跌幅。
和贺宇一样悔不当初的,还有他的朋友思齐。思齐也是从2020年底陆续买入港股基金,“我中间几次想割肉,但每次都有基金公司或者券商说港股洼地之类的,就又忍住了,结果越亏越多”。
终于在上个月底,思齐决定及时止损,将持有的港股基金全部清仓,“虽然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至少眼不见心不烦”。
贺宇虽然也觉得亏损让人难受,但还是决定继续持有,等港股再跌一跌就定投加仓。
从收盘情况来看,3月14日晚间净值更新后,部分港股基金将再度刷新回撤记录。比如,受恒生科技指数暴跌11.03%影响,国泰基金旗下港股科技ETF跌幅达9%。
“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泰基金量化投资总监梁杏向《财经》新媒体表示,近期香港科技股票也受到科技股众多的中概股集体深度回调影响,主要因为美国“预退市名单”的公布挫伤了部分投资者对于中概股未来走势的信心。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叠加美元加息预期,海外资金同时卖出港股和A股,回流欧美市场的压力明显。
但梁杏认为,实际上中概股整体上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相关财务披露问题并非新的事件。由于情绪宣泄和流动性转移导致的暴跌,使得板块短期可能存在反弹空间,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跟踪国际形势的变化,比如中美监管层就财务披露细则等沟通和合作进展,地缘政治冲突谈判进度和美元加息力度等。
“对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重点应放弃对港股估值的执念,转而落在不在A股上市的知名科技股的稀缺性和其自身价值判断上。”梁杏补充道。
“股价是市场情绪综合表现,目前香港是流动性崩坏,跟公司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老虎证券认为,市场的波动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散户不半路抄底。建议理性投资,不要杠杆。
2021年港股市场格局以震荡调整为主,不少机构在年底对于2022年的港股行情充满期待。然而年初至今,港股市场尤其是科技股仍在回调中。港股到底怎么了?如若此时入场,是将难逃后市江河日下,还是把握了绝妙的反攻时点?
国投瑞银港股基金经理刘扬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市场不确定性增多,港股的悲观投资情绪逐步放大,港股大幅下挫,叠加上周公布的社融数据明显低于预期,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进一步加大。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压制的情况下,今天港股市场经历了恐慌性抛售,
他判断,短期内上述因素仍具有不确定性,并给港股带来扰动,脆弱的市场情绪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修复,港股面临一定压力,“我们的投资策略也较为谨慎”。
长期来看,刘扬认为还是要回归基本面。2005年以来,港股中资股净利润占全部港股净利润的比例逐年提升,2020年已接近90%,因此港股基本面与中国内地经济更相关。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一定压力,近期内地疫情爆发加大了市场的担忧,但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及后续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港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当前很多优质港股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较低位置,投资性价比逐步体现,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刘扬指出,考虑到今年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海外流动性扰动等,低估值、高股息的龙头公司值得关注。当前地产和金融板块走势已经反映了市场较过度的悲观预期,随着政策和解决方案的逐步落地,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有望逐步减少。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曲少杰直言,这一次港股所经历的风险是现象级的:内有疫情冲击、经济承压,外有战争风波、外资抽离、中概股问责。
但目前港股市场出现明显回调,已跌穿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的低点,逼近2016年初的低点,也是30年来首次触及250月均线长期支撑位。
“无论从技术指标或回撤幅度来看,港股未来下行空间较为有限,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凸显。”曲少杰指出,港股的估值已经位于历史底部,资金拥挤度也大大降低,但市场在经历了1年有余的下行周期后还继续杀跌,已经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基本面,而是相对更受到情绪因素影响。
在他看来,港股市场存在一定的过度反应,持续杀跌的情况也忽视了两会期间制定的各项积极政策和5.5%的GDP增长目标。
曲少杰认为,月亏则圆,否极泰来,目前的港股不论是从估值还是筹码角度都已经具备相当的性价比,或为稳健的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上佳的入场机遇,可以从长期角度关注港股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
(注:贺宇和思齐均为化名。本文不代表投资建议。)
关键词: 恒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