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Web3,听起来就充满希望,仿佛一个美丽新世界就在前方。果真如此吗?web3的实质是什么?一种新的观点认为,web3的实质是将我们的生活金融化,把能够数字化的一切都变成抵押品。企业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只不过现在互联网企业再也不装了,开始从 Web2 的伪善的理想主义转向华尔街厚颜无耻的贪婪。文章来自编译。
划重点:
NFT 其实代表了数字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
有些人将 NFT 比作收据
NFT变成了证券化的互联网“有求必得”的神学
Web3代表了从 Web2 的伪善的理想主义转向华尔街厚颜无耻的贪婪
区块链和 NFT的自然终点是计算机所记录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抵押
Twitter 已开始允许自己的用户做这个了:账号的资料图片可以展示 NFT(非同质化代币)。这是这种形式最新的胜利……但你也知道,这就是问题所在。NFT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问题的答案倒是有的。 Twitter 称 NFT 是“独特的数字物品,比如艺术品,拥有证明是存放在区块链上的”。该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这一新功能时,给出了一个更简明扼要的说法:“你所拥有的数字物品”。这种前景,加上用来交换这些物品物品的加密货币市场涌现出的浓厚兴趣与大量财富,在过去一年里引发了一股 NFT 的淘金热。去年 3 月,网名叫做Beeple的艺术家在拍卖会上以 695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一个 NFT。数字雕塑家Refik Anadol工作室的作品以 NFT 形式卖出了数百万个版本。2008 年金融危机后,Jonathan Mann 一时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开始每天写一首歌。现在,他将这些歌曲以 NFT 的形式出售,把一项有趣的互联网爱好变成了可行的谋生手段。
NFT 也已经变成了模因和营销手段。塔可钟出售“灵感源自我们的玉米饼的标志性原创艺术品”。 Gap 制作了 Gap 品牌连帽衫的 NFT 图片。 维基百科(Wikipedia )的第一次编辑变成了 NFT 形式。 NFT 原生藏品系列,比如 Bored Ape Yacht Club 制作的长得不怎么样的灵长类动物图像,现在已经火爆到一个猩猩的售价就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但是,将 NFT 设想为数字艺术或所有权,甚至技术的一种新形式,其实并没有太大帮助。拥有 NFT 并不能赋予所有者对所拥有事物知识产权的任何权利,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自己下载那些东西。购买 NFT 的人最终只是得到了一份数字记录——一份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复制,而且影响为零的东西的契约。
忘记关于加密货币的一切炒作吧。姑且把那玩意儿抛在脑后,想想看,花一大笔钱买一张猩猩的图片有没有意义。这些东西只会让你心烦意乱。东西要看本质:NFT 其实代表了数字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他们把数字化的数据变成了投机性的金融工具。这一转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为计算机无处不在,这会让任何东西都变成数字资产——包括你的银行流水、 Fitbit上面的数据、智能门铃的响声、工作电子邮件的情绪分析等等。一开始,互联网让大家可以轻松地在网上生活。接着,互联网又让变现在线生活制造的注意力成为可能。现在,就像股票、商品以及抵押贷款一样,在线生活的全面数字化有望成为投机性投资的一种资产类别。
NFT 最终也可能烟消云散,这玩意儿就相当于豆宝宝( Beanie Babies )藏品的加密货币版。但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更奇怪也更可怕:那就是它会成为数字数据的证券市场。不管是贷款、飓风还是工资数据,金融家们以前把一切都变成了赌注,现在他们很可能会大费周章,投入极大的精力和金钱到所有这些素材上面。但普通人也可能成为自己或别人的计算机记录的金融家,只是还没什么经验。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最诚实的转变。从一开始,在线企业就展现出自己在制造文化的形象,尽管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创造财务价值。
现在,他们再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收藏了一系列的艺术品或珠宝,并且想要给这些东西投保。为此,你会列出自己的物品清单——里面也许有限量版的签名版,或者祖母的留给你的那颗珠宝胸针。祖母珠宝胸针的账目跟胸针是不一样的。但记录指向的还是胸针——你甚至还可以附上一张照片来澄清情况,以免以后被迫提出索赔时有据可查。作为价值的代理,NFT 跟你的保险箱或保险公司文件柜清单里面你祖母的那颗珠宝胸针这个词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那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找得到它。
就拿Beeple的那个6900 万美元 的NFT 来说吧。艺术品——或者每个人都会诠释成艺术品的东西,你用眼睛看到的图片——根本就不在NFT 里面。相反,NFT 只是指向了可以看到那个艺术的地方。这会导致一些问题。如果 URL 变了,或者托管它的服务器脱机的话,艺术品(图片文件)可能就会消失。此外,任何可以加载 URL 的人都可以查看或下载该图片文件。有权访问托管它的服务器的人,可以更改甚至删除该图像。
有些人将 NFT 比作收据。如果你看过《古董巡回秀》(Antiques Roadshow)的话,就会知道,老款劳力士若是带有包装和原始销售收据的话,可以有助于验证它的真实性并确定它的价值。当你的房子在火灾中被烧毁时,你需要出示限量版印刷品的真品证书,或者对你祖母的那颗胸针进行估价来索赔。但就像嘲笑 NFT 不过是一纸收据罢了一样,买下类似于购买劳力士的装箱单而没有拿到手表本身也很容易被人嘲笑。
这两种定位都有其优点:花几千美元买张收据支付是很蠢,但收据在文化事务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不管是艺术品、养马,还是房地产以及无数的其他人类事务,出处和所有权一直都属于官僚事务:你之所以拥有自己的房子,是因为契约上面说那是你的,而可追溯的所有权记录则证实了这一点。把这个原则用到那个难看的大猩猩的计算机图片上面是有点令人不安,但也许这只是因为这些图片看起来很新。毕竟,人也可以拥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过去的做法是记录在实物的股票证书上,但现在早已交给电子银行记录来办。这种所有权完全是象征性的;股票所有者不能声称公司的某部分库存或总部的某块办公空间是自己的。
所以说,NFT 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因为这是通过对文书工作的集体幻想来唤起价值、出处以及所有权的吸引力。那是旧闻了。NFT让人感到奇怪和新奇是在于,普通人一般不会光靠对日常事物的引用(比方说收银机收据或计算机数据)来诠释货币价值。
然而,在金融领域,相信这种价值是完全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授予所有权、可以买卖且具有货币价值的工具叫做“证券”。股票(stock)就是一种叫做股权(equity)的证券,代表的是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当一家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IPO)中上市时,它会获得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并将其分成股票的股份,然后作为股本证券(equity securities)出售给公众。购买了股票后,新的所有者可以对公司的运营行使部分有限的权利,比方说通过股东投票。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买股票是对公司的未来价值的投机,希望以后能卖出证券以赚取利润。债券或者商品证券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债券其实也是证券,但它的构成是债务而不是所有权。而商品证券则是从原材料的市场价值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在上述情况下,所有权指的是一种标的资产,比方说公司或商品,而不是对这种资产字面意义的占有。这种紧密关系令金融家可以在不必囤积农产品或管理公司的情况操纵价值。比方说,商品交易员可以通过交易期货合约,去押注玉米、猪肉或石油的需求会下降。
证券基础资产往往具备某些明显的内在价值。一家公司的实体工厂、手头的现金、库存以及未来的销售,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玉米、猪肉和油作为食物和燃料具有使用价值。但在 1970 年代,金融开始发明内在价值不那么明显的证券。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池化住房抵押贷款,这种工具支撑了银行以“抵押支持证券”为名进行投资。这类金融工具的崩溃掩盖了高风险贷款的风险,被广泛认为是导致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但即使是抵押贷款在这个世界上也还是有一些明显的用途的。自从房贷成为证券化的热门目标以来,各种资产都成为了证券的抵押品。有些天气衍生品可以让托运人对冲风暴造成的延误或损坏。高盛就发行了一种以鲍勃·迪伦作品未来版税兜底的债券。电影票房期货曾一度获准在商品市场交易,但随后因担心内幕交易而被禁止。虽然有监管,但任何可以被解释为资产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证券的基础。如果任何东西可以成为证券的基础的话,那JPEG为什么就不行呢?在软件吞噬世界之前,金融就已经吞噬世界了。
时至今日,部分技术专家已经将 NFT 纳入自己对互联网第三纪元,也就是Web3的的愿景之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希望,是加密驱动应用的美丽新世界,一个证券化的互联网“有求必得”(name-it-and-claim-it)的神学。
我们不妨从类似的财务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 Web1 与 Web2。第一个网络时代是市场化的时代。Web一开始是以非商业的分布式发布系统的形式存在,研究人员、书呆子以及业余爱好者可以用它来相互交流。然后,到了 1990 年代中期,企业学会了将业务与实体零售世界转移到网上。他们建立了一个交易市场,卖的是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但换了新的方式,或者推测有这样做的潜力。于是,我们得到了亚马逊、eBay 和 Craigslist——还有 Pets.com 、HomeGrocer以及网络泡沫的破裂。
到了中期,在线生活本身就是目的。 Blogger 和WordPress令发表文字变得容易; Flickr 和 YouTube 令发布照片和视频变得容易。 MySpace、Facebook 和 Twitter 提供了社交消遣。智能手机把互联网从办公桌拉到兜里和手提包里,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然后就变成无时不刻不在上网。但众所周知,这些 Web 2.0 公司一般都是免费提供服务。那么他们怎么能赚钱呢?
通过收集数百万乃至数十亿用户的真实行为与推断行为的数据,Web2 公司为针对大家的注意力与互动卖广告或收取适度费用打下了基础。现在,web已经被“货币化”了。而货币化这种行为,一度曾是古板拘谨的银行家才能弄懂的一个目标,现在却变成了一种日常活动——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创作者”来说,一个很自然的目标。
Web2 巨头的巨大成功,将美国商业野心的中心从华尔街转移到了硅谷。在 Web1 的鼎盛时期,全球 10 大企业里面只有微软一家软件公司,而大型投行则是让新兴科技公司上市的拥王者。二十年后,全球十强里面前五名都是科技公司。尽管有些人对制造业的衰落感到遗憾,但没人会对金融机构失去地位感到太难过。银行家和金融家的名声一直都不怎么好,总是被人看成是骗子,但技术专家又重新把他们定义为懒惰的寄生虫,什么都不做,只想掠夺他人的发明。另一方面,Web的创业者则是建设者,为工作和休闲以及全新的在线生活方式开发工具。
但即便社交媒体和搜索巨头可以利用自家产品的火爆,以及表面上的实用性作为掩护,他们也还是会像银行家和对冲基金那样,以攫取财富和权力为自己的目标。唯一的区别是,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还声称自己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好。
不过现在他们再也不装了。 Web3,这个互联网正在走向新生的第三个时代,代表了从 Web2 的伪善的理想主义转向华尔街厚颜无耻的贪婪。当然,过去以内容表达为导向的web还有部分线索留存。就算这股淘金热可能不会持续下去,一些 NFT 的创作者已经找到了一种从自己的艺术品赚取丰厚利润的方法。但总体而言,就像购买和交易区块链资产的用户一样,开发加密货币平台和工具的技术创始人,正试图通过投机价值的快速升值来创造财富。
当 Twitter 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以近 300 万美元的价格将第一条推文作为 NFT 售出时,这一数字内容的独特性帮助支撑了它的价值。但与任何证券一样,NFT 的价值跟它是什么的关系不大,跟可能的价值的关系更大。正如猪肉期货商品交易者对收购猪肉兴趣不大一样,NFT 的交易者也未必关心那些大猩猩的有用性,甚至连象征价值都不关心。 NFT 交易者赌的既是底层的数字资产,但他们也押注整个资产类别——也就是他们认为,人们,也许其中的很多人,会从数字数据而不是物质商品、企业股权或政府债务作为抵押的证券中发现持续且不断增长的价值。他们还预期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将具备巨大的价值潜力。
作为这场赌博的一部分,区块链供应商正在重新创造一些让金融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奥名称与结构。从技术上来说,如果你只是想要数字资产的一条记录的话,用普通数据库就可以完成这个壮举。 但Web3 的支持者坚持认为,区块链对于生成记录的一个没有代理可控制的公共帐户是必要的。或者,在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情况下,有可以自动执行规则的计算机代码是必要的。但这种去中心化的愿望已经变成了中心化控制,因为OpenSea(充当 Twitter 的个人资料图片功能)等 NFT 交易市场以及MetaMask等加密货币钱包已经达到了 Web2 式的规模。 Web3 最终能不能真正实现去中心化可能并不重要,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它声称打算要创造的投机价值就行了。
随着这种价值的不断上涨,并随着 Web3 的范围和影响力的增长,反思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历史会是比较审慎的做法。简而言之,事情正在变得愈发怪异:先是公司所有权,然后是债务,接着是抵押贷款,天气,然后是鲍勃迪伦。今天,大多数 NFT 的抵押品都是数字艺术——图片、音乐,有时甚至是跑着区块链上面的软件小程序。还有更怪异的:颜色、国家公园、星星(比如天上的)、录音歌曲引用、食用鸡翅证据的衍生品等等,这些皆可NFT。
如果这只是开始呢?时至今日,你发送的每条推文和短信,以及每张照片和每封电子邮件,几乎任何东西都能找到数字版。还有:你进行的所有银行交易、你对Alexa说过的每一句话、运送到你家门口的 UPS 包裹的每一次扫描、你的Labcorp账户里面 COVID-19 PCR 测试的每一条记录、你通过DoorDash买的每一桶鸡翅。我们拥有或所做的一切都被数字化,或者可以进行数字化。由于数字化,即便不属于你或任何人的东西也可以作为概念上的抵押品。为了皮特,一群橄榄花园(Olive Garden)的狂热爱好者甚至开始卖个别橄榄花园餐厅位置的NFT。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新的数字资产令人兴奋或恐惧。不管是哪种感觉,情况只会越来越荒谬。区块链和 NFT的自然终点,也就是Web3的美好承诺,是计算机所记录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抵押。想想看,到那时候你又会有多兴奋或恐惧。
延伸阅读:
掀起NFT革命的那10000个头像
去中心化:Web3 的虚假承诺
译者:boxi。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