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的“瘦肉精”,双汇背后隐藏的万亿检测赛道

2022年“3·15”前后,知名肉食品牌“双汇”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起因是在3月14日,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员工体检敷衍了事、工作服脏臭、员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播出后,双汇公司股价于3月15日应声跌停。

回顾双汇发展历程,再次被“3·15”点名,其实也算是情理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双汇前身是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随后经历时代变迁,万隆当选厂长,90年代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创立双汇集团,2007年,双汇完成重组。

这次重组后,双汇引进美国资本高盛集团,持有双汇60%股权,花费数10亿美元,随后主导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经过多次股权转化,双汇发展股权结构可谓是一环套一环。根据同花顺控股层级图可知,万洲国际持有格罗林克(Glorious Lin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100%股权,格罗林克持有罗特克斯100%股权,罗特克斯则持有双汇70.33%股权。

而根据企查查信息,万洲国际注册地,是网友熟知的英属开曼群岛。

瘦肉精不能“长瘦肉”

其实自双汇完成重组之后,公司负面新闻不断,2011年,同样是“3·15”晚会曝光了双汇使用“瘦肉精”养猪。

“瘦肉精”在公众的印象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和“运动员”一起,作为“兴奋剂”禁药报道,甚至有人误认为这只是增加瘦肉比例的添加剂。

实际上,“瘦肉精”有较强毒性。“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泛指所有能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的物质。

目前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物质,主要为β-受体激动剂(也称β-兴奋剂)类药物,较为常见的是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马特罗和硫酸特布他林等。

此类产品由于可以减少脂肪生成,促进蛋白质合成,以避免肉类脂肪含量过高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但这一类产品,最初是用在医疗领域,治疗哮喘。

“瘦肉精”类产品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脂肪产生,但“是药三分毒”,“瘦肉精”类产品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而急性中毒表现为心悸,恶心,呕吐无力甚至猝死。

近年来,各类瘦肉精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首先是2009年4月,广州接连查获来自湖南、河南等地的“瘦肉精”猪40多批次,累计70余人住院。2011年3月15日,媒体曝光双汇子公司,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连续多年收购“瘦肉精”猪肉。

为加大瘦肉精处罚力度,2021年3月19日,我国印发《关于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禁使用“瘦肉精”行为。

而这次生产环境脏乱差的南昌双汇,早在2019年抽查中,就曾被确认里脊肉里检出禁用物,氧氟沙星和超标3.48倍的磺胺类物质。

据相关规定,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是四种禁用兽药,氧氟沙星残留在人体内蓄积,可能引起人体的耐药性,长期摄入氧氟沙星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症状,大剂量还可能引起肝损害。在2019年检测结果中,相关部门对双汇的抽查中,氧氟沙星检测值高达88.1μg/kg。

另一种磺胺类(总量)兽药,虽然属于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但是国家明确规定最高残留限量为100μg/kg,本次检测值为448μg/kg,超过国家标准3.48倍。长期摄入磺胺类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能导致泌尿系统和肝脏损伤等健康危害。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肉类服务商的双汇,为何近年来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疏忽导致,还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企业运营问题重重?

早在2021年8月17日,万隆之子,万洪建发表一篇名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将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的遮羞布无情扯下。

万洪建对外表明,万洲是“大律师李署峰出谋划策所造出来的套钱工具而已”。

据王洪建所述,万洲没有实际生产运营,实际上是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拼盘,作用就是“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财务手段,复杂的架构,将国内双汇的钱不露痕迹转出境外,从来没有逆向回流过”。这也可以解释前文对双汇股权分析中,为何公司股权结构“一环套一环”。

为证明双汇将钱转向境外,万洪建举例“2月26号,万老板携郭丽军一起签发“关于调整美国六分体价格建议”,不理会国内双汇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2月底进口六分体的市场平均价格只有21500元,你们却强行将美国产品进口结算价格从21000元/吨大幅提高到25800元/吨,进口量接近10万吨”

据万洪建所述,“这批从美国史密斯出口到中国的六分体,给中国双汇造成的损失多达8亿人民币以上。”同时,万洪建认为,其父万隆这种行为是肥美损中,是毋庸置疑的坏事。

通读万洪建的这封信,主旨只有一个,即“万隆带着一批人做了坏事,万洪建没有,所以万洪建敢写这篇文章”。我们姑且不评论万洲国际、双汇对资金的运作,亦不纠结于万氏父子之间的纠葛,仅就一家食品企业本身来说,双汇近年来似乎忘了企业是什么。

双汇设立之初,便是以肉类产品立身,如今在食品安全层面频频翻车,除了公司管理层存在的种种问题,难免让人怀疑公司自测设备是否健全且可用。

根据相关规定,食品加工厂,建厂时应具备自己的检测室,无论双汇或万洲国管理层如何混乱,其产品出厂时落实自检自测,也可有效避免频繁出现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披露关于双汇自检自测层面的信息,但不影响我们率先关注这个行业。

食品检测行业等风来?

上世纪末,国内就已经有大量业内人士,致力于推动建立食品企业自测系统。

近几年,国家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旺盛的下游市场需求驱动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持续向好。检验检测行业主要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医疗检测、工业检测等细分领域。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营业收入从1,398.5亿元增长至3,58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40%,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未来行业规模还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328.10万台/套,而在2020年已经增长至808.01万台/套,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3.74%。

经梳理,A股上市公司中,聚光科技是国内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以高端分析仪器及相关耗材为核心,结合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配合智能装备和服务,为环保、实验室、钢铁、石化、应急安全、食品、医药、生命科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提供创新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可在先进工业、生态环境、医疗诊断、生命科学、食品药品、应急安全等领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专用化的科学分析解决方案。2015 年,公司成功发布国内首台ICP-MS,主要面向无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打破国外长年以来的垄断局面。

另外还有科创板上市公司莱伯泰科,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多通道平行浓缩仪、全自动热裂解仪、全自动吹扫-捕集仪、热解吸仪等,下游客户涉及高等院校、政府监管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等用户以及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农产品检测、商品检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行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在市场中位居前列。

2021年5月,公司推出LabMS3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首攻方向为医疗和半导体行业。

食品检测领域,创业板企业谱尼测试,多次参与政府部门监督抽检及重大活动保障,先后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服务。

现阶段,公司主要服务为检验检测、计量、认证及相关技术服务,业务领域涵盖食品、农产品、药品、生态环境、节能环保、医学医药检验、口罩、医美材料检验、化妆品、日用品、汽车等领域。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业务涉及食品检测的公司,还包括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多家企业,据R&DWorld的数据,2019年全球R&D支出超2.3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72%,2001年-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超6%,其中研发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2019年,研发经费支出最高的10个国家R&D占全球总额的78%,美国和中国是全球研发经费支出的主要贡献者,占比分别为25%和22%。增速如此之快的行业容量,跑出一个巨无霸企业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