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大裁员?裁你个头啊

大裁员不真实,真实的是:这个行业的供需关系正发生变化。

有赞的“裁员OKR”还在进行当中。

继年初大批裁员之后,近日有赞再次被曝裁员70%。在网传的截图中,被裁员工的工卡遍地都是,公司电脑也在成排等待回收。

至于被裁的人数,有报道表示两次裁员分别被优化2000人与1500人。不过有赞方面对媒体表示这个规模被夸大了,表示实际调整比例是20%左右,大概涉及1000人,此外今年一月份裁员属于年底优化,大概离职300余人。

实际上,在很多创业圈人士看来,有赞裁员有因可循。受“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互联网行业环境及意外延长的疫情影响,有赞的业绩并不理想,长期的亏损状态使公司压力更上一层楼,2021年经调整后亏损更是扩大至约9亿元。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的供需关系正发生变化。

原本向“淘金客卖水和铁锹”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如今该何去何从?这才是有赞的真正挑战。

“有赞裁员,没什么诧异的”

3月25日夜里,有赞发了一篇公告,核心就是一句话:预计2021年经调整后亏损扩大至约9亿元。

即便经过了一个周末,这则利空消息的威力犹在,等到3月28日开盘有赞的股价直接跳水,收盘时日涨跌幅达-12.63%。

在公告中,有赞还表示已在2022年度更加严格且精细化地进行费用管控,科学地安排销售和研发等方面的投入,2022年的首要经营目标是提升人均产出、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及优化经营结果。

如何改善?无外乎“开源节流”,从有赞目前的动向来看,它选择继续在人员与业务上瘦身。

也是在近期,各社交平台上不断出现有赞裁员的消息,一个装满员工工牌箱子的截图流传全网,有网友称是有赞裁员后留下的员工工牌,在另一张流传的图片中,有赞离职员工用过的显示器摆满了半层楼,还有人称这是在等待变卖。

关于这次被裁的人数,一位认证为有赞科技员工的网友称,公司裁员2000多人,而且自己也在其列。

另据红星资本局报道,3月27日,有赞一内部人士也确认了裁员的消息。该内部人士表示,有赞确实在裁员,不赚钱的部门都裁掉了,“产研裁了70%,其中教育的产研裁了100%,微商城和零售的产研裁了30%;中台技术裁了79%,销售没裁。”

而对于上述裁员消息,有赞对媒体表示:“规模被夸大了,实际调整比例是20%左右,大概涉及1000人,此外,今年一月份裁员属于年底优化,大概离职300余人。”

关于网传的具体涉及哪些部门和未来规划,有赞方表示:“受经济形势、疫情影响,把中后台做了成本优化,集中资源聚焦关键目标。保证更多精力和资源来支持给商家更好的服务,面对商家的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并没有减少。”

“其实有赞裁员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诧异的。”一位创业圈人士对铅笔道表示。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今年1月份,有赞就传出裁员消息。当时就有内部人士预计,有赞那一轮裁员会超过1500人。“职能部门和产品、技术等中台性质的部门,会是裁员的重灾区。”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软件公司像我们一样囤积人才、重视产品和技术。现在和以后,有赞都会坚持技术超过50%的人,而别人都会坚持销售超过60%。”有赞创始人白鸦曾说过的话还在耳边,而现在,有赞也认清且接受现实,活成了它曾经“瞧不起”的模样。

有赞这两波被开刀的就是技术岗,而很多销售岗人员却得以幸免。在之前的报道中,多位接受裁员的消息人士证实有赞把“人员优化”写入了2022年的OKR中——直营一线销售之外的整体人数全年减少一定比例,优化目标管理和迭代机制把精力保证在核心目标上,减少协作链条和职能模块,保证行动力和协作效率。

“实际上,有赞的OKR一直都在按计划进行中。”上述人士说道。

“卖水和铁锹”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关于业务表现未达预期,有赞在公告中给出的理由是:受“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互联网行业环境及意外延长的疫情影响。

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刘安(化名)看来,前者无疑是更致命的原因。“有赞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淘金的时候,他卖水卖铁锹,赚这些淘金者的钱。”

当互联网淘金热的时候,有赞迎风而起。尤其从公众号到小程序再到视频号,有赞被认为是抓住了微信成长过程中的多次红利。也凭借于此,有赞以“微信生态第一股”的身份于2018年5月在港股借壳上市。

2020年疫情初期,线上交易和直播带货大热,大批线下企业转型线上经营,微盟、有赞等SaaS服务商深受资本追捧。2021年2月,有赞股价一度冲高至4.52港元/股,市值突破770亿港元。

但自此之后,互联网行业的风向变了。所有人都在讲“流量红利”不再有,有赞自然也受到波及。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有赞的收益主要来与三方面:订阅解决方案、商家解决方案以及其他。

可以很明显看到,去年同期,有赞的订阅解决方案与商家解决方案两大收益支撑出现明显下滑。

“当互联网上的‘淘金客’越来越少时,有赞们自然就无用武之地。”刘安说道。

有赞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有赞的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为90282家,较2021年6月30日环比增长3%。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32744家。

这个成绩看似不错,但是在2020年的财报中,彼时有赞的存量付费商家数量97875家,另外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45328家。

根据有赞财报,即便是在业绩亮眼的2018年和2019年,有赞的续约率分别也只有73%和72%。而根据2021年Q3财报,有赞过去12个月的续约率仅有63%。客户数负增长加上高流失率,有赞的根基有些动摇。

一位行业人士评论有赞的困境时说道:“像有赞这样的厂商,最大的生存困境是——流量是平台的。”

在平台的电商业务成型后,都开始过度到自身为平台商家提供工具包。近几年,微信、快手纷纷自建了开店工具。如今,有赞想要“卖水”“卖铁锹”难度骤增。

“有赞并不是不可替代的,随时可以被抛弃。当然,这不仅仅是有赞,其他依赖于平台的工具、服务软件几乎都是这样的结局。”一位有赞前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为了继续获客,之前有赞选择承受开展业务带来的高昂开支和成本,在有赞的财报中销售成本始终高居不下,一定程度上也因此使得有赞始终难以迈过盈利门槛,连续多年亏损。

反映到股价上,自2021年2月股价至最高点后,有赞市值已经蒸发了735亿港元,股价也跌去约95%。

有赞需要时间,但客户等不了

有赞进行调整,慌乱的不仅有自家员工,还有9万多家客户。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商家而言,有赞就是他们的全部依靠。

于有赞的这些客户中小而言,所有产品数据都在有赞上,如果有赞恰好放弃了自己所在的业务领域,用户与数据若是无法转移的话,就相当于从头重新开始。

据了解,针对中小商家,有赞订阅服务费用分为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每年收费为6800-26800元。所以,即便很多商家觉得有赞很贵,但也得默默祈祷有赞一直经营维持下去。

其实,关于有赞收费的问题,业内也有过一些讨论。

“原本说永不收费,结果用了1年,所有东西都转到有赞后又开始收费。”一位有赞客户表示。还有一位创业者告诉铅笔道,因为收费的问题,他们很多时候都转而使用第三方的工具,比如H5、活动等。

对于这些客户而言,原本可能是没的选,或者说其他几家SaaS平台在收费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也因此,当各平台开始上线开店工具后,自然就会对“有赞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020年7月,微信官方上线微信小店,相当于一个免费的基础版有赞,客户选择哪个不用多说。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天有赞股价就下跌7.53%。

“其实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而言,有赞收费是必然会出现,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奈何现在有了免费产品做对比,难免会有心理落差。”上述创业者自我剖析道。

国内的SaaS行业一直有个难题等待解决,就是如何让中小客户为SaaS掏钱?

从本质上来说,决定SaaS公司业绩的主要是三个部分:产品、获客和续费。很大程度上,后两者也是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些专家分析有赞的现状时,也会评论道,“有赞对商家缺乏流量支持,服务形式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问题。”

但从有赞在财报的规划来看,一直在强调在自己的产品力。“不断创新及扩展我们的解决方案组合”“持续扩大我们的生态系统及提升服务大型商家的能力”,从深度和宽度一起发力。

不过就目前而言,有赞的主营业务是SaaS,盈利方式还需探索。

差不多两个月前,网络上流传着一张有赞内部关于战略思考的记录截图。其中谈到,“持续创造价值”的必要组织能力应该是: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的能力;有效率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有效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价值的能力;以及通过合理商业模式设计/商业化设计获取价值的能力。

其实关于有赞未来“怎么做”这个话题,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调整与变革都需要时间。

参考资料:

《市值蒸发735亿港元!有赞裁员 内部人士:“不赚钱的都裁了”》,21世纪经济报道

《3年亏20亿,有赞还在啃微信老本?》,开菠萝财经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
Saleforce增长放缓:SaaS的天花板在哪里?
丰巢:何处安放?
净利断崖式下滑?从IGG 2021财报看出海厂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NFT内幕交易猖獗,LVMH老板之子也来插一脚?
程一笑还没让快手彻底“回魂儿”
资本热捧,却遭年轻人疯狂转手,小家电不香了?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抖音盯上二手电商:压力来到了闲鱼转转爱回收这边
“i茅台”能拯救茅台吗?
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13家公司累计融资超60亿元,昆虫蛋白缘何成为新风口?
我花50w,成全了瑞幸和星巴克的“博弈”
贵州茅台,“一哥”的隐忧
咖啡格局已变,还能容下瑞幸?
快手选择「不躺平」
英国的B面:包容文化孕育绝佳商业环境与发达的科技
历史抛弃了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