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动力电池赛道的寻常一幕。
成立四年的蜂巢能源估值为460亿人民币;万向一二三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预计投后估值将超400亿元;瑞浦能源正寻求以近300亿元的估值,向新老投资者融资约30亿元;卫蓝新能源估值达到150亿元人民币;欣旺达汽车电池估值为124亿人民币……
5月5日,动力电池行业再添一员独角兽。由广汽集团内部孵化的动力电池企业巨湾技研完成A轮近10亿元人民币融资。仅一年多时间,便成为80亿估值独角兽。
这只独角兽,最初起源于广汽集团内部的先进储能材料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巨湾技研所开发的“XFC极速电池”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6C倍率XFC极速电池已经搭载在广汽埃安车型上,并创造了“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世界纪录。
在新能源的火热浪潮下,不止巨湾技研,多家企业都在近一年来获得资本加持,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得以崛起。除了稳居榜首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已经名列前茅,新晋黑马蜂巢能源等二线厂商正迎头赶上。
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在这场持久战中,留给巨湾技研的时间,并不多了。
5月5日,巨湾技研在其官方公众号宣称,完成了A轮近10亿元人民币融资。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从一家初创企业跃升为80亿独角兽。
资料显示,巨湾技研成立于2020年9月,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民营控股混合所有制高科技企业,专注于XFC动力电池和下一代高性能储能器件及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而实际上,这家公司的渊源还要追溯到更早些时候。
从广汽集团说起,广汽集团是汽车界的老兵,同时也是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200亿。在车企纷纷向新能源探索的时代背景下,广汽集团便早早布局。2007年,裴锋博士刚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进入广汽研究院工作。在公司的战略需求下,他受命组建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储能器及其系统的研发。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团队意识到突破核心三电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命题。于是,裴锋又开始带领团队做三电基础研发,公司也重资投入。
经过多年潜心研发,这支团队顺利在2019年完成超级快充电池样件功能测试,并在次年宣告所开发的“XFC极速电池”基本成熟。
2018年,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为新能源汽车赋能,广汽集团决定将这个团队孵化出去。当时,政府也正在推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此契机下,巨湾技研顺势成立。
在广汽集团的牵头下,广汽资本、广汽研究院先导技术团队与第三方战略伙伴共同出资成立了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属性的企业,核心团队都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兵。曾经担任广汽研究院先导技术部、新能源部部长的裴锋博士是公司法定代表人、CEO;董事长兼CTO则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和博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广汽研究院首任院长黄向东。
有趣的是,裴锋还曾对外透露过一个成立之初的小细节:“巨湾成立的时候,广汽集团占股是49%,我们就开玩笑说,我们就拿49%的工资。所以,后来进来的人,包括我工资基本都是砍半的。”
这支自降薪酬的团队,很快迎来了发展快车道。3个月时间,完成了首个研发和生产基地落户国家级高新区的谈判和签约工作;5个月时间,完成了南沙电池系统工厂的建设;6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二代硬核科技—巨电容/电池核心基础专利的授权……同时,一年时间内,巨湾团队也从最初的10人扩展至100余人。
本次完成A轮融资,让巨湾技研一跃成为创投圈的红人。
实际上,目前巨湾技研共完成了3轮融资。除了成立之初,广汽集团为其投入了6000万元的孵化资金之外,2021年7月,巨湾技研还完成了广发信德、广发乾和、广发金控基金领投,中银粤财、广州基金、势能资本等跟投的Pre-A轮数亿元融资。
但直至2022年4月上旬,当市场上传出巨湾技研已经完成了近10亿元A轮融资时,这家企业才引起广泛关注。
这轮融资中,腾讯、上海舜惟、广州胜璟创业、博润资本、新的集团、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科金控股、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南粤基金集团、瀚晖资本、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11个股东参与,近10亿元的注资直接让巨湾技研跨入独角兽行列。
在一众知名投资机构中,腾讯的出资引起注意。天眼查股权穿透图显示,作为A轮投资方,腾讯投资持有巨湾技研2.26%的股份。
一方面,腾讯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赛道,投资了蔚来汽车、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另一方面,早在2017年,腾讯就开始与广汽集团展开合作。彼时,双方合作并全球首发了由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
之后,腾讯又联合广汽等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了移动出行平台如祺出行,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如今已经进入到广州、佛山、珠海等多个城市。根据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透露,如祺出行计划于2023年启动IPO。
近两年来,双方还在产品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构建出行新生态、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战略合作。
对于这次投资,虽然腾讯方并未透露背后具体的投资逻辑,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提到“巨湾的XFC快速充电技术在业内首发并率先进入到产业落地的快车道,坚信其未来可以成为行业中新的领头羊”。这不禁令人好奇,XFC快速充电技术是什么?究竟强在哪里?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的使命就是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给电池充入大量的电能。根据美国能源部定义,极速充电XFC 即动力电池比能量≥200Wh/kg、充电桩功率≥400kw,可在10分钟内充电至车载电池80%的SOC、新增逾55度电或逾322公里的整车续航(平均充电倍率6C及以上)。
而巨湾技研一直专注于快充技术的研发。目前,巨湾XFC极速电池产品的充电倍率覆盖3C~6C,整车/电池包按3C或6C充电,在室温下完成0-80%SOC极速充电则只需要15分钟或者8分钟,比美国能源部制定的2023年近期目标还快。
在市场方面,巨湾技研自主研发的6C倍率XFC极速电池已经搭载在广汽埃安车型上,并创造了“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世界纪录。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广汽埃安新车销售10212辆,是销量唯一过万辆的新品牌;前4个月,累计新车销售55086量,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小鹏汽车。优秀数据的背后,除了有广汽集团为其背书,也与其快充技术离不开关系。
另外,广汽AION V plus车型上,配置了巨湾3C倍率XFC极速电池,目前已面向市场销售。在技术加持下,该车型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207公里”;2021年9月30日,配置巨湾6C倍率XFC极速电池的同品牌车型也已经获得国家公告,有望近期上市。
本轮融资完成后,巨湾技研将持续强化XFC极速充电技术研发、加速提升XFC极速电池的产能,积极促进XFC超充生态推广。预计在2023年完成南沙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和投产,新增XFC极速电池产能8GWh,可为12万辆新能源车提供配套服务。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120GWh,并在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多地布局。与此同时,巨湾技研将以大湾区为起点,积极促进XFC超充生态推广。
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已不用再多叙。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动力电池赛道也已风起云涌。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主要分为三类: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从消费锂电跨界而来的企业;如蜂巢能源、巨湾技研这类从车企旗下拆分出来的独立事业部;如中创新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这类“土生土长”的动力电池厂商。
天眼查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我国拥有超过9500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67.7%的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1100家,增速达13.0%。
这种情况反映在一级市场,则是厂商们需要巨大的资金规模完成扩产与发展,资本们也看好这条赛道,多次投资。比如,4月11日,美克生能源完成B+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投资。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自2021年4月获得天使轮融资以来,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4轮融资,背后囊括英诺天使基金、源码资本、君联资本、GGV纪源资本等知名机构。
3月29日,作为万向集团重要的电池业务板块,万向一二三获得盈科资本等股东9亿人民币注资。
3月28日,卫蓝新能源获战略融资。目前,该企业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背后资本阵营同样豪华,包括中科院创投、IDG资本、蔚来资本、哈勃投资、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吉利控股等。此外,还有欣旺达汽车电池、中科海钠、瑞浦能源、蜂巢能源等企业在今年一季度获得融资。
在热钱不断涌入的情况下,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新投建项目共计29个,总投资经纬高达3391.1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近877GWh。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赛道火热氛围的烘托下,估值暴涨不可避免。在动力电池领域涌现出一个个独角兽:就在盈科资本宣布入股万向一二三的同一天,万向钱潮也发布公告称,拟出资40亿元投资万向一二三。据媒体透露,万向一二三完成本轮融资后,预计投后估值将超400亿元;蜂巢能源已经完成7轮融资,仅官方披露的交易金额就已经超过200亿人民币。在完成2022年1月的战略融资后,蜂巢能源估值达到460亿人民币;还有媒体报道,瑞浦能源正寻求以近300亿元的估值,向新老投资者融资约30亿元。
此外,小鹏汽车、IDG资本、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投资的欣旺达汽车电池估值为124亿人民币;卫蓝新能源估值达到150亿元人民币;专注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国鸿氢能正开启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到70亿。哈勃投资、中科创星、国科嘉和等机构投资的钠离子电池公司中科海钠目前估值已超过5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涨了800%。
重资投入研发,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在全球出彩。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名排行榜中,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了六席。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为91.8%,而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了55.7%。
在这背后,可以看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强劲增长。但是,随着市场份额不断被龙头企业抢食,动力电池行业也呈现出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
回到巨湾技研,与上述企业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可以看出,龙头企业的客户结构都是十分多元化的。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是特斯拉,“朋友圈”还囊括了大众、上汽、上汽通用、威马、长城、长安、华晨宝马、东风汽车、宇通等国内主流车企。
虽然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多用于自家品牌,但有传闻称,比亚迪已经获得了特斯拉10GWh的订单。新晋黑马蜂巢能源的客户除了长城汽车自有品牌以外,还包括吉利、东风、哪吒、零跑等国内外25家车企。
而巨湾技研的XFC极速电池目前则主要应用于广汽埃安旗下车型。要想追赶巨头,研发的同时,也需要打开市场,与更多车企合作。公正地说,成立仅一年,巨湾技研的成立已经十分亮眼,对比巨头,巨湾技研还需经历一段必要且常见的蛰伏期。但在不断被挤压的市场,留给它的市场和时间还有多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