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凤凰网财经发布了一篇《出租屋顶建光伏电站,为何让“阳光存折”变“负债”》的报道,再次对光伏租赁的行业乱象进行曝光。
其实,媒体对光伏租赁骗局的曝光从没停止过,早在2016年光伏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关于光伏贷和光伏租赁的骗局就层出不穷。
近两年随着碳中和概念的兴起,新能源行业被各方追捧,光伏租赁骗局又披着新的外衣卷土重来。
(资料图)
除了官媒揭黑,在视频平台上,《免费安装光伏,如何骗走农户数十万?》、《免费光伏租赁骗局,盯准无数农户,难道资本产能过剩就该让农户接盘?》等标题的视频也成为热门。
一时间光伏=骗局的声音不绝入耳,不少本来对光伏看好的用户也开始持怀疑态度,甚至引起整个光伏行业的不安。
光伏明明是利民惠民的产业,怎么就成了不法分子的韭菜刀呢?
光伏租赁骗局能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全国屡试不爽,是死死瞄准了人性的弱点,杀伤力非常大。
尤其是在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别说是留守的老人,就连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都无法避免被骗。
在不法光伏厂家和业务员的一步步的引导下,原本利民的光伏逐渐变了味儿。
第一步:精心编织的“躺赚”话术,激发安装欲望。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宽敞的屋顶,平时都是闲置的,把这些屋顶利用起来发电,每个月赚几百元对农户来说极具诱惑力。
因此某些厂家会放大“躺赚”的话术,来激发农户的安装欲望。
在他们的宣传中 ,农户不花一分钱,租金收益20年,20年后光伏电站白送!
在农户的理解中,他们不需投入本金、只需提供个闲置的屋顶,就能月月有租金和发电收入,在收租20年后,屋顶的电站就送给你了,听起来一本万利。
不少业务员还会刻意隐去 “融资贷款”、“租借” 等词条,以免费安装、卖电赚钱利诱农户,并刻意回避维护费用。
更有甚者,一些小公司为了骗取更多贷款虚报造价,再高价兜售廉价的劣质产品,安装前吹得天花乱坠,信誓坦坦保证后续的维护服务。
最后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根本使用不了10年,当农户无力承担维修费用时,公司早就卷钱跑路。
第二步:充满陷阱的阴阳合同,套牢农村用户。
宣传的很好,但只要农户同意安装,就会有一系列的坑在前面等着。
以光伏租赁为例,本身租赁的是房屋,但一些骗子会让农户签订设备租赁协议,这波操作下来就像,你本来有个车位,对方说要租你的车位,实际上是租给你了一辆汽车,并且占用了你的停车位,钱还要自己出。
不仅如此,如果农户不想掏租赁费,他们还会引导农户用贷款的方式, 把原本的“免费安装”变成了“银行贷款0首付安装”。
这还不是最狠的,有人假借融资租赁玩法,谎称只有征信干净的用户才能办,营造稀缺感,然后在合同上做手脚,让农户从出租方变成融资方,购买别人的光伏设备,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时候就背上了十几万的贷款。
在阴阳合同的暗箱操作下,农户需要承担翻新、扩建屋顶、防止光伏板被盗窃、人为损坏等等责任。
卖电收入和政府补贴的银行账户会被新能源公司控制着,钱一到账就被转走,美其名曰冲抵设备租赁费,只留给农户一屁股债。
一切野蛮生长和屡禁不止背后,必然是庞大的利益在支撑。
光伏诈骗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钱被资方和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瓜分,只有底层的农户被掏空。
收割的第一层,就是地区分销商,很多不受控的业务员专坑熟人。
光伏诈骗采用采用区域加盟模式,一层层下沉到乡镇,终端的销售通常是本地人,村干部也会参与游说, 在乡村的熟人社会,这一套很容易获取村民信任。
刀哥了解到,山东某村的老陈夫妇,一辈子务农子女都不在身边,当初劝他们装光伏就是村里看着长大的小伙子。
他连续来了一个星期,每次都帮忙干点活,在他的劝说下,老两口出租了三间屋顶,一共装了46块光伏板。
在小伙的计算下,每块板一年能赚50块,安装费用几年就赚回来了,之后就是纯利润,轻松赚养老钱。
直到子女回来看到合同,才发现不识字的老两口签订的合同有很多漏洞,不仅背上贷款,设备的折旧维修也只补贴三年,设备维修一次就要大几百,最后都需要自己出。
受访者表示,他们乡镇的代理费是1万元,每月1500块的任务量,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卖,全安装完能月入四五万。
业务员和经销商背后一环,就是那些不正规的光伏厂家和金融公司。
在经历了“光伏贷”、“租屋顶”的尝试后,公司们都在探索新的金融模式,现在“租赁屋顶”之外,“融资租赁”更受欢迎,但也更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这种模式引入了金融公司这一角色,金融公司购买了设备,然后租给农户,厂商负责运维。最后产生的收益扣除了金融公司租金和厂商运维费用,剩下的才是农户的。
这就使得,业务员在合同上稍微做点手脚,就能让农户颗粒无收。
比如农户收益这项,会采用“区间”来代替具体数字,公司可以旱涝保收,一旦出现问题,吃亏的只有掏腰包的农户。
在整个光伏诈骗的链条中,业务员只要卖出产品就能拿到提成;金融公司看似利用农户的身份可以融资,还能收到能源企业的合作资金,两头赚钱;无良厂家拿着卖设备的钱,领着国家补贴,赚着光伏设备发电的钱,一旦赚够钱破产跑路,债务全是农户的。
可以很肯定的说,再这么任由光伏租赁乱象继续下去,以后只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方面尚未被挖掘的农村光伏市场,对分布式光伏入户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大量头部光伏企业被劣币驱逐,需要投入更大的市场教育成本。
回到最开始的争议,光伏发电的收益究竟如何,光伏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其实不然,闲置房屋光伏发电本身是好事,一来可以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符合我国碳中和的政策方针。
二来可以增加农户的一些额外收入,这是农户分布式电站的根本意义所在。
第三还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都有极大意义。
从旋涡中心的农户角度看,不能只看到被骗的那部分阴暗面,而忽略了那些实实在在赚到钱的群体。
郑州的一个光伏用户表示,他是在光伏的第二波热潮上才安装的,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业务员上门七八次,但都被他拒绝了。
如今国家补贴已经从2016年的0.42元/度,降到了2022年0.03元/度,当初安装的那部分人,确实已经实现了躺赚。
他虽然装的晚了些,但也在2年多的时间里,收回了当初的投资。
他说了一句话,刀哥印象很深刻: 永远不要想着躺赚,要用投资的眼光看,这样才能在挑公司,签合同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坑。
无论从炭中和的政策趋势还是投资前景看,光伏都是利民的行业,不该让个别的诈骗行为,污名化整个行业,以至劣币驱逐良币。
那在光伏下乡的过程中,怎么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呢?
于用户而言,一定是找产品质量过硬负责任的公司,不能听业务员忽悠。
正规厂家在光伏板出厂时,都会有各种测试:包括冰雹、机械载荷测试和风压测试。如果根据当地气候合理的设计和安装电站,抵抗8至10级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后期维护也省力不少事。
安装运维要有基础的完善团队,否则安装不规范、售后运维不完善、有遮挡不告知、不留运维安全通道,导致运维困难等等不负责任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发电量不足不够偿还本息、回本周期过长。
在签合同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几个点:租、贷责任一定要看清楚,明确违约责任,约定好增项比例,关注维保,看好合同附件,看好报价清单和型号。
从行业的层面看,户用光伏乱象需要有责任的大品牌企业引领。
比如各地安装商要自觉规范宣传口径,约束好销售团队:在推销光伏电站产品时,要客观介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功能和收益以及存在的不足和风险,不能采用不实言语夸大产品功能与收益,要明确告知农户的权益和责任,让农户清楚分布式光伏站的运行机理和贷款的还款责任。
与其唱衰行业,不如加速行业规范,让更多人避免被骗,把光伏的优势放大。
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
且国家队的光伏企业,也带头做出了很多成绩。
像中国石化新星公司陕西白水光伏发电项目,年产绿电约2750万度,光伏板下可以种粮食。
中建三局贵州省毕节市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为当地提供近500个就业岗位。
三峡能源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采用“光伏+农牧业”模式,是吉林省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
光伏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有责任的大品牌企业驱逐劣币,农户擦亮眼睛,行业形成法律规范,各方面缺一不可。
毕竟,如果光伏行业的用户口碑崩盘,链条上任何一环都无法独善其身。
关键词: 阴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