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亚太地区,制造时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绿氢”的生产基地项目相继启动。世界最大海上风力运营商Orsted (丹麦)已讨论涉足。欧美石油巨头也决定参与相关项目。绿氢是新一代能源的首选,来自发电燃料等的需求正在提高。虽然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欧洲领跑,但亚洲也将为推进生产而采取行动。
Orsted是海上风力发电领域的世界最大厂商(丹麦)
在Orsted领导亚太区部门的Pia Christensen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采访表示“绿氢的生产基地此前集中于欧洲,但在不远的将来,将在亚洲推进同样的行动”。设想面向炼钢Orsted于2021年与韩国钢铁企业浦项制铁(POSCO)就海上风力业务合作达成协议。双方为了推进绿氢制造也已启动商业化调查,似乎设想面向以氢能替代煤炭的“氢气炼铁”进行供货等。该公司在丹麦涉足利用以海上风力产生的电力使水分解、制造绿氢的业务。以北海为中心,运营多个项目,将在亚洲应用相关经验。欧美大型石油企业也将参与亚太地区的氯氢制造项目。英国石油(BP)已向澳大利亚最大规模项目“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sian Renewable Energy Hub)”出资40.5%,成为最大股东。计划最多每年制造约160万吨绿氢,BP力争在氢能领域获得全球份额的10%。
美国雪佛龙(Chevron)也携手印度尼西亚石油大企业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和新加坡政府旗下综合性企业吉宝集团(KEPPEL Corporation),开始调查在东南亚通过地热发电获得的电力来制造绿氢的可行性。计划将来每年生产8万~16万吨。
亚洲四国占全球需求的4成氢能目前被用于石油精炼等,但今后随着摆脱化石燃料,用于发电的情况将增加。在制造业基地聚集的亚洲,来自氢气炼铁和汽车等制造业的需求也将激增。由150多家全球企业组成的“国际氢能委员会”和美国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能需求仅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4个国家就将达到2亿8500万吨,占世界的43%。着眼于亚洲争夺战,全球能源企业已展开行动。
作为世界最大的氢需求国,中国寻求在绿氢领域掌握主导权。中国石油化工将建设年产2万吨的制造工厂,大规模项目在各地启动。另外,能确保广阔的土地和丰富日照量、且能低价采购可再生能源的印度也相继启动大规模项目。亚太地区的绿氢生产扩大将给日本带来东风。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统计,在大规模生产项目接连不断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到2050年的氢制造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0.7美元。在日本,氢的制造成本最低也需要约2.5美元。进口更加便宜,日本的绿氢普及也将加速。
日本的商社将着手取得权益。三井物产将参与法国大型电力企业Engie在澳大利亚规划的绿氢制造项目。打算向Engie旗下的实业公司出资28%,自2024年投产。三菱商事也将携手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等,力争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生产基地。
如果作为新一代燃料而被看好的氢的采购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将导致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德国,官民携手向能够低价制造氢的国家的项目出资、多家企业合作签署采购合同等构想已经启动。此前,日本官民携手在石油和液化天然气(LNG)领域获得大型权益。为了维持产业竞争力,在绿氢领域,官民合作也将变得不可或缺。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