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和产业发达地区,引导基金政策没有太多变化,却依然不缺优质GP,引导基金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地区,要求逐渐宽松化,同时陷入了“争抢产业和机构”的拉锯战之中。
2022年已然离去,募资难、退出难却依然是常态。动辄百亿甚至千亿的引导基金频繁设立,层出不穷的新闻为地方和市场持续带来热度,然而引导基金火热的背后却是两极分化的割裂或断层局面。
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超大规模引导基金设立的消息,一方面是地方引导基金退出遇困,GP返投不达标等,无奈要求前置返投或直接要求GP拉明星项目到地方。
【资料图】
强者愈强,不仅仅体现在一级市场GP层面,从地方层面来看,引导基金的运营发展情况及思路也同样如此。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发达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起步早、创投行业发展也相对成熟,从来不缺优质GP,引导基金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引导基金起步较晚的地区,则陷入了“争产业和机构”的拉锯战之中。
受此前国内疫情散点式爆发以及国际经济动荡等因素叠加,2022年以来,机构LP出资持续走低,FOFWEEKLY股权投资行业观察报告指出,2022年11月份,私募股权市场热度跌至全年最低点,机构LP出资频次下跌25%。
而作为私募股权基金重要出资方的引导基金却始终排在活跃LP前列,据FOFWEEKLY统计,截至2022年11月份,新备案基金背后LP中,政策型LP连续9个月位居活跃LP第一位,其中10月和11月分别位居活跃LP的第二和第三位,此外,引导基金平均单笔出资规模较高,也位居前列。
据FOFWEEKLY观察,2022年承担活跃出资的政策型LP多为国家级母基金以及江浙和广深地区引导基金。此外,在中西部引导基金崛起的当下,部分中西部地区引导基金也成为活跃出资的典型代表。
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等国家级母基金一直保持频繁出资。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2年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出资9笔,投资了琥珀资本、海邦投资、兴橙资本、中科创星等GP。
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持续活跃,在年底发布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第五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
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已组织实施了三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开遴选,如期完成三批子基金设立任务。目前已设立27支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超800亿元,母基金认缴出资约220亿元。子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超800个,累计投资金额约300亿元。
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基金2022年已有近30笔出资,包括金沙江创投、东方富海、曜为投资、华盖资本、春华资本、襄禾资本、渶策资本、愉悦资本、众为资本、线性资本等一众GP在去年获得了国家新兴产业基金的出资。
清科研究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上半年,江苏省政府引导基金237只,浙江省政府引导基金182只,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而江浙地区拥有经济和产业基础,创投环境成熟,引导基金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出资活跃的特征。
通过出资数据来看,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去年已有超10笔出资,薄荷天使基金、博远资本、渶策资本、启明创投、沃衍资本、元禾控股等GP均在2022年获得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基金的出资。
苏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去年有20笔出资,投资了嘉御资本、幂方健康基金、协立投资、清松资本、峰瑞资本、复健资本等GP。
除了江浙地区引导基金以外,广深地区引导基金也持续保持活跃。
其中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已有10笔出资,投资了越秀产业基金、毅达资本、盈峰投资、兴橙资本、穗开投资等机构。
而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在去年也已经出手超10笔,包括基石资本、鼎晖投资、啟赋资本、金沙江联合资本等在2022年获得了深圳天使母基金的出资。
对GP而言,想要获得江浙地区及广深地区引导基金也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对GP的综合能力和专注的细分领域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同于经济和创投环境发达地区,中西部引导基金在近两年全面爆发,但中西部地区引导基金的偏好更多是头部及地方本土机构。
其中,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在2022年有10笔出资,青松资本、蔚来资本、平安资本等GP在去年获得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的出资。
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则有7笔出资,投资了不惑创投、中科院创投、湖北高等机构,被投GP中,湖北本土机构占比较高。
而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8笔出资,投资了英诺天使基金、中科创星、国投创合、陕西天宏投资、陕西新时代资本等GP,被投GP中主要为陕西地方本土机构以及国资背景的科创机构。
自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先后经历“萌芽—探索发展—快速发展—理性发展”四个阶段,2017年后,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速度与规模均出现下降,增长动力不足,进入存量优化的发展阶段。
而近两年,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设立引导基金。其中,中西部引导基金这两年陆续崛起,呈现规模大、落地快的新趋势,市级和区县引导基金增速明显加快。
根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从新LP来看,2022年江苏省和江西省、安徽省完成注册或备案的LP最多,分别有12支、9支和6支,其次是广西、湖北和浙江,均有5支母基金完成设立或注册。
以往的存量和增量结构性不平衡以及过往高歌猛进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让引导基金不得不采取更加直接的手段来达成引导目的,而这样的节奏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
一方面受各地拼招商、抢资产、强落地的影响,各地引导基金进入内卷状态,背后却引发一列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存量规模亟需优化,在退出难题下,逐渐进入延期状态。
1.诉求不清、产业方向不明朗
引导基金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引领投资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各地引导基金加速设立的背景下,不少地区实际上的诉求和产业方向并不清晰,缺乏科学有效的地方印证,却对GP提出过多诉求。此外,在没有优势产业基础的背景下,却紧盯热门行业,不了解、不擅长、缺乏有效的经验来验证,并不能对产业和地方创投行业发展带来本质的效果。
2.新设立的引导基金基金内卷
同时各地进入比体量阶段,市场上到处都是百亿及以上母基金设立的新闻,区县级百亿母基金设立速度也明显加快,尤其是经济和创投行业发展相对逊色的地区。而实际情况却是目标规模大、落地规模小。据FOFWEEKLY私下了解,由于此前疫情影响,多地财政并不乐观,有些引导基金落地的规模仅为5%,这对于最终完成招商引资的效果实际上没有好处,且过大的规模也将给财政带来负担。此外返投降低,不设注册限制等宽松政策也扑面而来。
3.利好政策热度高,落地难
去年开始,各地争抢“创投高地”,打造“创投生态”的热度不断,陆续推出利好政策,而政策的主要内容却大同小异。事实上政策的关键点不在政策本身和数据上的高额奖励,而是能否落地,真正将政策有效化利用,以免被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机构钻空子,为了募资而落地。
从政策的设置到落地,需地方紧紧结合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实现真正有效的政策引领。
4.退出难,基金进入延期状态
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汇聚,一级市场面临空前的挑战,一方面是募资难题,另一方面是退出压力。清科报告显示,2022年处于退出期和延期的基金规模分别为:12.97万亿和1.7万亿,处于退出期和延期的基金今年持续增长。
对引导基金而言,一边是退出业绩不佳,DPI普遍不足1,另一边是大量基金到期未退出,无法拿回钱来持续投资。
为达到自身诉求,部分地方引导基金对“招商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前置返投,或直接要求GP拉明星项目到地方。
在实际问题及市场发展和需求面前,部分引导基金开始求变,在运营和管理思路等多方面做出大的调整,策略也更多元。具体来看:
1.借力模式,引入专业的外部管理机构
为弥补市场化运营不足的短板,2022年以来,多个地方开始引入专业的外部管理机构,券商或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机构,正在成为地方提高市场化运营的新手段。此外,日前,安徽省宿州市提出借力模式,或将为引导基金运作提供新的思路。
2.多级联动,迈向集群化
去年年初开始,包括江西、安徽、深圳、江苏盐城等地陆续提出多级联动、“组建基金群”的新模式,并初现成效。
此前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表示:团队以多级引导基金联动的方式支持子基金的募集工作。“我们希望给子基金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通过把区、市联动起来,还可以在一起申请省里的出资,共同争取更多资金进行支持。”多级募资的模式,逐渐被各地政府所采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GP募资压力。
3.全链条发力,打造生态圈
人才、产业、资金、资源、政策等组成了创投生态链的关键基础,从引导基金发展较好的地区来看,要么有丰厚的产业基础,要么全链条发力,奋力打造生态圈,利用政策优势,充分打造适合地方的产业生态圈。
4.重组基金、策略多元
在存量规模优化和退出遇困叠加下,近两年,引导基金重组案例频出。包括福建省级投资基金、浙江省产业基金、重庆市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以及贵州省级4支产业基金和生态环保基金等。除了重组再战,加入直投和S策略也成为引导基金的普遍策略。
实际上,引导基金对GP的要求与地方财政以及经济和产业发展导向息息相关,创投兴则产业兴。对于经济和产业发达地区,引导基金政策没有太多变化,却依然吸引大部分优质GP争先落地,反而是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地区,要求逐渐宽松化。
在国内,创投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方,除了成熟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以外,核心点在于政府花大力气,懂招商,懂产业,更懂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结合地方优势,围绕产业链发展布局,吸引创投机构落地,发挥政府与GP和产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创投行业和地方产业发展。
实际上,不论政府的要求如何变化,诉求始终如一,就是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发展。对GP而言,关键点在于能为地方带来什么?是招商引资,能为当地带来优质项目,或者业绩是否足够稳定和抗打,再不然,在推动国家经济创新和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方面是否能够做些贡献。
2022年已然离去,悲观者出走或躺平,乐观者早已在环境萧条之初就找到新出路。不同的环境和视野造就不同的境遇,无力改变环境,就应顺应环境调整策略,或寻找新的适合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