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李彤)“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人民银行正在考虑对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评级,并作为部分政策的参考依据。”近日,“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研讨会在北京中信大厦举办。来自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及企业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参会嘉宾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的设计,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加大金融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
在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导各地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切实压实各方责任,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将关上粗放发展的大门,开启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必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需求。”赵鹏高说。
围绕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介绍说,近期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与此前的版本相比有两大进展,一是做到了三部委在绿色债券标准上的统一;二是与国际标准趋同,例如将煤的清洁利用等过去绿色债券项目目录支持的领域、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剔除了。
“实现低碳转型,仅靠绿色金融还不够。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约12万亿元,绿色债券突破了9000亿元。这与低碳转型所需百万亿级别的巨量投融资需求相比,可能远远不够。”周诚君说,不同于绿色金融有严格的标准、界定和分类,转型金融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转型金融是一个新概念,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的关注,金融机构要重视和研究推动转型金融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说:“我们提出的是2030年达峰,有些企业认为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再把峰值冲高点,可能对企业发展更划算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企业不能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变革割裂开,否则要被历史所淘汰。”
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有企业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在研讨会上,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奚国华表示,中信集团将力争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进一步发挥旗下绿色金融业务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助推器”作用和实业发展对产业链和生态圈低碳效应的“放大器”作用,积极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信集团将在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五大板块中,落实‘两增一减’的低碳发展策略,即在助力产业碳减排方面加大投入和贡献,在自身碳排放方面积极做好减法。”奚国华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