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在《中国建设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求真务实推动城市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城市节水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统筹供水安全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动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升。
黄艳指出,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从农业农村向城镇转移,分散的农业用水转化为集中的城市用水,水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水资源利用的集约程度整体得到提升。然而,水资源承载能力偏弱的问题始终困扰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底子薄”,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发展理念出现偏差,节水意识弱,宁可花费高代价远距离调水,也不愿意自身挖潜节水,导致水资源难以承载城市的发展。
推进城市节水,是主动适应我国水资源形势、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路径。要深化对水资源短缺形势的认识,摒弃单纯依靠增加外调水供给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做法。
同时,城市是扩内需补短板、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战场。城市节水应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升城市产业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挥城市节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黄艳强调,强化“节水即是减排、节水即是治污”的意识,持续推进优水优用、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降低碳排放。通过系统性节水,减少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污水产生和处理量,提高再生水利用量,降低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药耗等,实现降碳减排。在流域、区域和城市尺度上,打通制约水循环的“堵点”,构建健康的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有效提升城市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平。
“推动再生水的就近利用、生态利用、循环利用。坚持集散结合,结合城市组团式发展,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优先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促进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狠抓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构建涵盖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设施和用户等动态信息的城市供水物联网。全面改造使用超过年限、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市政供水管网,有序推动小区内部供水设施的改造。”黄艳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