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增近20%。除贵州茅台外,广汇能源、天华超净等个股预计净利同比翻倍,傅鹏博、谢治宇、陶灿、洪流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已提前埋伏其中。
(资料图)
业内人士对后市继续保持乐观,建议关注高端制造领域“安全”这一长期主线以及需求场景恢复下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2022年的投资已经落下帷幕,这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年报行情即将拉开序幕。作为年报行情的序曲,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Wind统计显示,截至1月9日午间,已经有12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
净利润规模方面,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达到或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81家,预计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20家。
预计实现净利润最多的是贵州茅台和广汇能源,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均超过100亿元。贵州茅台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6亿元,同比增长19.33%;广汇能源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长125.86%-129.86%。此外,立讯精密、天华超净、云天化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均超过50亿元。
净利润增幅方面,预计2022年盈利实现正增长的上市公司有77家,其中,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下限超过10%的有66家,达到或超过50%的有38家,超过100%的有21家。
预计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电子城,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亿元至6.80亿元,同比增长1388.52%至2053.60%。此外,天华超净、京泉华、艾比森等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500%。
陕国投A和保利发展还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地产龙头保利发展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183.03亿元,同比下降33.17%。
基金“盯”上绩优股
预告业绩的上市公司虽然尚不算多,但可以看到,业绩表现较好的公司已经得到基金公司的重视,多只基金已经布局绩优股。目前,预计2022年盈利最多的贵州茅台历来是基金重仓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超过100家基金公司旗下有产品持有贵州茅台股份,行业龙头易方达基金旗下更是有95只基金持有贵州茅台,合并持股数量高达1330.45万股。
保利发展、广汇能源等预计2022年盈利较多的公司,也获得众多基金持有,其中不乏傅鹏博、谢治宇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比如广汇能源的机构投资者名单中,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持股最多的基金是傅鹏博和朱璘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持有广汇能源1.02亿股。
业绩增幅较大的公司也得到基金的青睐。比如天华超净获得逾30家基金公司持有,嘉实基金洪流、建信基金陶灿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合计持有天华超净较多股份。高测股份、爱玛科技等业绩增幅较大的公司得到了众多基金的持股,其中不乏广发基金、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一些业绩反转的公司也被基金公司“盯”上了。上海谊众2021年出现亏损,2022年预计净利润超1.5亿元,德邦量化优选已经提前布局。同样在2021年亏损的盛路通信,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2.25亿元-2.27亿元,中邮创业基金、万家基金、广发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均已有所布局。
当前是配置权益资产的好时机
年报行情即将开始,多位基金经理对后市保持乐观,认为当前仍是配置权益资产的好时机。行业上建议关注高端制造安全这一长期主线以及需求场景恢复下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认为,在经历了完整的海外货币紧缩叠加国内疫情扰动后,A股将回归自身经济周期驱动的模式。节奏上,A股有望在2023年领先海外市场回升;力度上,本轮上升期可能会超越前两轮周期。所以,对后市保持相对乐观的展望,目前是继续加大布局中国权益类资产的良好时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2023年的A股市场整体是向上的,核心因子与2022年显著不同,盈利重于估值。风格上是价值搭台,成长唱戏,节奏上或呈现先抑后扬。结构上抓住两条线,一是盈利稳定资产估值修复,宏观经济复苏主线叠加央国企价值重估,红利资产占优。高端制造安全主线这一长期方向,建议逢低关注。
富国基金表示,当前沪深300指数估值和股权风险溢价均与2022年4月低点大致持平,市场仍在底部区域,机遇大于风险。总体上,短期“疫后复苏”行情有望强化,随着交投情绪回暖,市场有望进一步走强。
行业配置上,富国基金建议,重视成长、消费板块和情绪整体复苏带动的部分行业估值修复。
金鹰基金建议,维持中期兼顾成长和消费,均衡策略应对多重变化,需兼顾持股性价比,短期1月重点关注本轮疫后科技制造业复工复产的修复。科技配置方面,科技安全仍是未来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政策抓手,信创、航天航空、半导体、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等是自主可控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科技制造领域的估值、交易拥挤度普遍偏低,进入配置窗口。消费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在需求场景恢复下,具有自身行业发展动能的消费领域,包括白酒、啤酒、免税、医疗服务、医美等。
编辑:于红波
关键词: 这些公司预计去年大赚超百亿 多位公募顶流已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