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荡整理之际,出现一积极信号,基金发行市场开始回暖,年内新成立公募基金117只,投资者热情高涨,“日光基”频现,仅在2月份就有3只基金一日售罄,多家券商机构预计,2023年公募基金带来的增量资金可期。
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发行市场如同股市,为结构性行情,如果发行的新产品中有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会比较受欢迎。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FOF型产品,机构投资者对基金的配置需求比较大,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前景依旧乐观的预期下,机构资金进场意愿比较强烈。
(相关资料图)
一个月出现3只“日光基”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结募大潮又起,年内超过40只新基金缩短募集期,2月28日,国联安国证ESG300 ETF宣布提前一个多月结束募集,3月1日不再接受认购申请,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4月14日提前至2月28日;华安基金也在2月28日公告称,旗下华安匠心甄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国投瑞银策略智选混合则在2月25日披露了提前结束募集公告,将最后一个募集日提前至2月24日,募集期缩短了一周。
此外,新基金密集发行之下,一日售罄的“日光基”频现,仅在2月份就出现了3只。
其中,股票型ETF备受资金追捧,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在2月6日正式启动发行,仅用一天的时间,该基金就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成为今年首只指数基金“日光基”,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达到9831户,户均认购金额约14.83万元,合计募集金额为14.58亿元。
同样,当月还有2只纯债型基金也战绩不俗,华安鼎盈一年定开、国泰君安安平一年定开均在一天结束募集,发行额分别为50亿元和8亿元,而这2只债基原定募集时间分别为一个月和一周。
外资公募也在跑步入场,截至目前,7家外资系公募年内均已上报新品,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两家外资公募,更是在2月份先后宣布首只产品已获批。
三大原因提振基金发行市场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基金产品发行数量激增,权益类基金重获投资者青睐,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
一是A股投资价值凸显。近年来居民存款持续大幅增加,而A股在经过回调之后,估值再次回归低位,投资价值凸显,普通居民的配置需求也随之转移至权益基金市场。
Wind数据显示,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夺下第一,成为年内主流新品。截至2月26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17只,规模为1063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是新产品主流,合计数量高达82只,占比七成;其次是债券型基金,数量为34只,募集份额为598亿份。
二是基金公司纷纷降低管理费率,或大手笔自购基金,以此吸引投资者。今年以来,已有多只基金产品实施“零费率”让利,例如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通过超级现金宝申购及定投公司旗下适用的证券投资基金,费率可达“0折”。此外,鹏扬基金、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也有类似费率打折的活动。
三是优异的业绩和基金经理明星效应,今年以来,随着二级市场的反弹,部分基金业绩涨幅喜人,并得到了基民的认可,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投资者认购基金热情空前高涨。
A股增量资金可期
随着新基金密集发行,基金产品数量的猛增,更多资金陆续涌入市场,A股增量资金蓄势待发,多家券商机构预计,2023年公募基金带来的增量资金可期。
华鑫证券预计,随着赎回压力缓和、权益市场回暖,新发基金有望快速回暖,2023年公募基金所带来的增量资金可期。如果以2022年9月作为2023年净增份额的月均值,2023年公募基金净增份额有望达到9600亿份。
西部证券策略团队测算,A股有望迎来8000亿元增量资金。随着市场热度回温,公募基金发行有望重回万亿元规模,扣除约2000亿元的年度净赎回变动规模,预计偏股基金带来的2023年资金净增量将达到8000亿元。此外,股票型ETF基金有望扩容3000亿元,预计2023年股票型ETF基金维持扩容趋势,近三年增速均高于40%,给予10%的增速保守预测,对应3000亿元增量空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居民来说,通过投资优质股票、基金来提高财产性收入是非常好的途径。预计2023年居民储蓄大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延续,更多居民财富通过买基金或者直接开户入市,给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每年新基金的发行量达到3万亿元,2022年由于受到股市影响,基金出现了亏钱效应,新基金的发行量减少了一半,但仍然接近1.5万亿元。2023年股市回暖预期下,预计将有更多居民财富流入资本市场,基金的销售可能会重新火热。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关键词: 提前结募大潮又起40只新基金遭热捧 A股增量资金箭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