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港股“失落”的一年,恒生指数全年收跌14%,垫底全球主要市场。然而,2022年港股掀起了一波小反弹,在A股表现惨淡的背景下,恒生指数上涨5.5%。
处于估值洼地的港股会否“超跌反弹”?后续哪些板块或者行业更优秀?借道基金该如何布局?中国基金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广发中概互联ETF基金经理夏浩洋、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股票QDII基金杨涛、光大保德信国际业务部总监詹佳、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曲少杰、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基金经理李志武、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江俊晨。
海外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被市场消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较好、美国上市中概股上涨刺激等利好因素之下,港股在年初出现“触底反弹”,这一反弹或能持续,2022年港股机遇应该大于2021年。
多因素引发港股“触底反弹”
中国基金报记者:港股元旦以来出现反弹,由什么因素引发?持续性强么?
夏浩洋:近期市场反弹,主要还是海外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被市场所消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较好等利好因素。未来,港股和美股科技板块将步入业绩主导期,反弹动力还要靠业绩驱动。
张金涛:2021年,港股跌得也比较“透”,若基本面发生反转,向上的弹性也非常大。如今的港股拉长时间看,企业盈利和股价比较匹配。预计2022年部分港股的盈利预期是前低后高,这可能意味着一些机会。
李志武:港股年初的反弹契机在于隔夜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集体上涨。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受行业规范政策和美国监管措施的双重压制,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今年虽然该制约因素尚难以消除,但对股价的边际影响可能会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因此2022年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詹佳:港股近期反弹,主要是美国近几个月货币政策调整节奏有所加快,无论是加息次数,还是减少买债和缩表的节奏。在此影响下,全球股市都跟着做估值的高低切换,而港股在全球来说属于估值比较低的,因而相对受益。
至于持续性则有待观察。一方面,港股中无论是互联网权重股、中资的银行股,或者其它一些大的国企股,它们的底层资产大都是人民币计价,而今年人民币汇率预计存在一定压力。
曲少杰:去年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场属于最差生,今年我倾向于认为港股会全年温和复苏,首先是港股有反弹的动力回填过度下跌带来的估值底,其次是情绪平复后,关注力将在寻找业绩稳健增长的好公司上,或有温和上升期。
杨涛:反弹因素有三:一是交易层面,港股整体估值仅有10倍左右,节前以来海外资金开始陆续抄底;二是政策面的积极信号让市场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三是近期港股龙头公司纷纷启动回购,回购价格普遍高于当前价格。反弹能否进一步演化为反转,还需要密切关注接下来的港股上市公司年报。
今年结构性机会多于去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2022年的港股投资,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夏浩洋:目前已逐渐由前期的情绪修正期进入到业绩和宏观经济主导期,未来股价的动能将取决于业绩恢复的进度以及宏观经济大环境。预计部分科技龙头公司业绩在2022年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情况,下半年或许会更好,股价或许会提前反映。
张金涛:港股结构性比去年高,特别是低位企稳以后回升的结构性机会,个股的机会更丰富一些。
詹佳:从目前情况看,美元今年可能还会有加息,而国内货币政策或会朝宽松方向发展,相应之下人民币汇率是有压力的。在人民币汇率有压力的情况下,需要降低指数级别收益的预期,自下而上的机会更多些。
李志武:我认为会出现较好的反弹行情。主要因素包括:第一,利空逐步缓解。第二,利好逐步可期。第三,美国的加息进程可能会产生扰动。如果美国出现超预期的加息幅度或者进程加快,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曲少杰:2021年初,过度乐观结果后面3个季度利空连出,今年我预计前期市场依然保持谨慎,后期逐渐趋于平和。
杨涛:2022年港股市场我们倾向于是震荡向上的走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面,稳增长的大背景下,相关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地产板块、互联网板块估值修复趋势不改;二是基本面,在美中概股加速回流到港股,以及新经济独角兽转而登陆港股IPO,港股市场上优质标的更丰富,吸引长线资金进入;三是资金面,今年国内货币政策整体是结构性宽松,流动性边际放松,但美国加息缩表导致海外资金面紧张,因此反映到市场走势上呈现波动加大的趋势。
江俊晨:预计港股总体处在“磨底”回稳的阶段。从长期角度来看,一旦不确定性利空落地,新经济中具有独特性的龙头企业仍然具备较强吸引力。
看好大消费、新能源、
科技、医药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港股领域,2022年您更看好哪些板块或者行业?
夏浩洋:我个人比较关注互联网板块,放眼长远的未来,互联板块或将持续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巨头之间放开生态,流量打通有利于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二是5G渗透率持续提升,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业务以及增长点;三是元宇宙兴起,或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发展阶段;四是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有利于打开业绩和估值边界。
张金涛:看好大消费、制造、能源、科技、互联网、金融地产产业链等板块。底仓品种,可能更多的会在大消费里面找,中间穿插着医药。其次是先进制造。
詹佳:看好板块包括以下几个:一是必选消费这块,从历史情况来看,港股消费品在经济偏衰退的时候,存在较好的韧性。二是顺周期板块,港股中顺周期板块还是比较多的,目前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有所放松,随着经济稳增长逐渐见效,顺周期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曲少杰:经过1年的风险释放,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已经具备长期配置价值,能源改革作为一个长期过程,将长期利好新能源车、风电光伏板块,港股的传统强项如消费、医药、科技等在稳增长的基调下也可以预期乐观一些。
杨涛:分为两个时间维度,上半年更看好价值板块:包括银行、券商、有业绩支撑的地产、物管板块以及大宗商品涨价的相关板块;下半年更看好成长板块,港股核心资产仍然在成长板块,细分子行业例如业绩扎实的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新能源产业链(上游资产端、中游制造端)以及有业绩支撑或产品管线的生物科技公司。
李志武:看好如下几个板块:第一,超跌的逻辑未破坏的行业,如科技和消费板块等;第二,碳达峰和碳中和国策下的长期投资机遇;第三,关注次新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江俊晨:更看好新能源产业链(绿电及储能);科技、医药、互联网等成长板块;日常消费板块。
可定投方式参与港股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普通投资者想借道港股基金布局港股,什么样的方式更好?需注意哪些风险?
夏浩洋:优选绩优主动基金或成长性相对较好的被动指数基金,都是不错选择,例如恒生科技指数基金以及中概互联类指数基金等。此外,投资者应注意其较高的波动风险,可通过定投、分批次投资的方式参与。
曲少杰:港股市场主体是机构投资者,偏爱基本面选股长期持有,因此大盘股往往比小盘股稳健也更受机构投资者偏爱,个人投资者应该避免太多的自己选股,应尽量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间接通过机构进行投资。
詹佳:普通投资者布局港股,要注意几点。第一,投资港股不能单看估值,还要用成长的眼光结合公司长期发展去评估;第二,港股市场估值在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是中等偏低的,所以一旦某个个股或者某些行业积累了较好的涨幅,后面就要注意风险规避,对于高估值的股票要注意风险;第三,具体选择行业赛道的时候,可以选择契合共同富裕主题相关的一些方向,尽量避免垄断型的,然后也要找自身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行业。
杨涛:在港股基金选择上:一是一定要认真阅读投资范围,早期的港股通基金对港股通资产的比例没有限制,A股、港股投资灵活。2019年以来新发的港股基金严格要求港股通资产要占权益资产80%以上,港股比例较高。如果投资者看好接下来的港股市场,建议选择后者,这样能更充分享受港股市场的投资收益。
二是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圈,看他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是否当下的市场风格,每个基金经理擅长的板块不尽相同,全市场风格的基金经理重点看长期业绩,赛道型基金经理重点业绩爆发力度;三是适当观察产品的风控指标,特别是最大回撤等指标。港股市场波动大,因此回撤控制极其重要,良好的持有体验能拉长持有周期。
李志武:两方面建议:1、将投资期限放长一点,可以熨平短期影响;2、选择与自身投资偏好相符的基金。
江俊晨:目前港股基金有指数基金、沪港深基金、纯投港股通股票的港股通基金以及QDII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风格偏好、行业偏好等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港股基金进行布局,通过长期持有分享港股市场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