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最新数据显示,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3.05亿人次,“全民冰雪热”正在到来。相应的,冰雪运动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话题更是登上微博热搜榜,冰雪运动的相关保险迎来了“出圈”的契机。
对此,有保险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普通意外险往往不包含滑雪等高风险冰雪运动的保障责任,要选择能保极限运动的意外险。
普通意外险不保极限运动
近两年,随着保险知识的逐步推广,消费者的保险理念也明显得到提升,很多消费者在出行、参与运动之前都会给自己配上一份保险产品,以保障自身安全。尤其是滑雪运动爆火之后,消费者对于意外险的需求进一步走高。
“从滑雪的行为来讲,意外险需求应该是最高的。通常滑雪群体的综合素质以及消费能力比其他常规运动的参与者更高。”众安保险相关人士表示,“然而滑雪容易出意外,磕磕碰碰的多,也容易骨折,大家还是有痛点需求的。”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连带着的,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也出现激增。预计冬奥会期间,意外险销量将持续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意外险都承保滑雪运动。
作为高风险运动项目之一,滑雪运动不同于普通的意外伤害,所以在保险的风险保障单上,通常将其隔离在普通意外险的保障范围之外。
以某款旅游意外险为例,其保障条款中,明确列出“被保险人从事高风险运动期间遭受意外伤害导致身故、残疾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在上述条款中,高风险运动就包含了滑雪运动。
对口保险产品是否常见?
据了解,“雪友”发生意外被意外险拒赔的案例屡见不鲜。
业内人士建议,普通意外险通常都会明确规定不保极限运动,专业运动需选择对口保险产品。
以某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专属意外险为例,从保险责任看,是为用户在盈利性场所进行的单板滑雪、雪橇、滑冰、冰球、冰壶等运动提供保障,保障范围既包括了意外医疗、意外身故残疾、意外骨折,也有误伤他人和旅程取消的责任保险,还包括滑板、雪橇等用具被盗抢或受损的财产保险,最高的保障总额度超过40万元。
此外,该产品还为用户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包括急救指导、医疗运送以及协助就医住院等。并且,这款产品3到85岁均可投保,能够充分助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
那么,这类产品在市面上是否常见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冰雪运动保险产品还比较少,多数保险产品还只是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或者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简单升级。
记者浏览多家保险机构、保险中介平台的页面后发现,单独承保滑雪运动的保险并不多,很多保险产品采取的都是一揽子保障计划,将可能涉及的极限运动打包在一起做承保。
同时,几家险企在售的滑雪保险,在价格、保障范围、保额等方面的差异并不大。通常这些产品都可以灵活选择保障期限,让消费者可以自主定制产品,短则一天,长的可达180天。
如何判别滑雪意外保险?
那么,消费者如何判断一款保险产品是否涵盖滑雪意外责任呢?
首先,可以通过产品的名称来判断。以市面上在售的滑雪运动保险为例,众行天下-滑雪运动保险和平安冬梦滑雪险都在产品销售页面上直接标注此为滑雪运动保险。
对于名字中没有直接标明“滑雪运动”标签的保险产品,则可以通过产品的免责条款去了解。
如果产品中未明确标注滑雪运动呢?
业内人士介绍,可以看其免除责任中的运动划定范围,看看是否明确表示未包含滑雪,另外要看看对除外的运动项目范围是否有清晰的界限,是否用“等”“不限于”等字样把免责范围模糊扩大,只要没在免责范围内就意味着包含其中。
消费者应量身适配保险
毫无疑问,“全民冰雪热”将提振相关保险的热度。前述众安保险相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滑雪类相关产品时,需要看清楚投保须知:一是同一款中的不同计划,可能承保的活动类型会有不一样;二是一般不会承保职业运动员;三是注意区分有些产品是可以承保赛事训练活动,有些产品仅承保普通的滑雪体验游玩活动等。
所以,用户需要关注产品具体的保障范围、年龄限制、保障期限、增值服务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去匹配保障方案。
当然,参加滑雪运动时,除却配置一份保险外,还需要去正规的雪场,并寻求专门的教练指导。因为在一些保险产品中,并不承保非合法经营场地内以缴费身份进行的溜冰、滑冰、滑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