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吉林市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情况新闻发布会,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懿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懿介绍称: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加快生态强市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吉林市环境质量总体显著改善,城市空气优良天数322天,较“十三五”末2020年增加了12天,6项污染物连续两年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19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4.7%,较202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松花江出境白旗断面连续三年保持在II类优水质,国考断面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县级及以上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和耕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们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强化源头管控、环评服务、环境执法等措施,统筹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环境安全”四大保卫战。
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点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燃煤锅炉整治,累计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072台;大力推动钢铁、火电、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五大电力集团所属企业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吉林建龙、磐石建龙两户钢铁企业超低排改造快速推进;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吉林石化在全省率先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全省位列第一。实施秸秆全域禁烧,露天焚烧现象逐年减少。
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实施重点流域规划为统领,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开工31个治理保护项目,已完工21个;基础设施日益完善,46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市城镇、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89万吨/日;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攻坚,城市和农村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加快推进桦甸辉发河、舒兰卡岔河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实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三是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对81户企业实施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严格污染地块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着力实施哈达湾、石井沟老工业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麻棉纺织和巧妇制衣搬迁地块完成修复并已从污染地块目录移除。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舒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国家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迈入全省前列。
四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战。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有一批尾矿利用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陆续建成投运,吉林市循环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同时,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完善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隐患防控到位。
接下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围绕今年确立了“1223”工作思路,以“五化”工作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助力高标准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一是组织开展生态强市建设成效考核,按季度调度工作进展,协调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促进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二是进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强化秸秆全域禁烧;启动鳌龙河水污染现状调查评估及水体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并积极推动水环境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污染地块调查修复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是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未办结问题及案件整改力度,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四是坚决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推进重大项目尽早完工。五是进一步强化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切实起到震慑作用;认真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用项目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 王书桥 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