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守护好农民工的血汗钱,解决好农民工的“薪愁”问题,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近日,乾安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王建上门调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双方矛盾得以化解,社会关系得以修复。
2021年11月,被告雇佣原告驾驶牵引挂车,工酬为每月11000元,负责在乾安县拉煤、拉沙子,雇佣时间为一个月,但在雇佣关系结束后却仅向原告给付了5000元劳务费,截至起诉前,剩余6000元劳务费未给付。经法院与被告电话沟通,被告认可案件事实,乾安法院工作人员于2023年8月16日向被告送达了开庭传票,但在开庭当天,被告却并未到庭。
诉讼标的虽小,但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王建看着焦急的原告,在安抚好其情绪后,第一时间尝试与被告取得联系,被告表示自己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并且患有脑血栓,不能上下楼。王建在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当事人的身体状况确实不佳,为了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王建最终决定,将法庭“搬到”当事人家中,上门开庭。
开庭当日,王建从情理和法理出发,进行了法庭调解,严肃告知被告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法律后果后,又语重心长道:“人无信不立,原告是出于信任才跟着你一起干活,你俩还是老乡,他家里的困难情况你肯定清楚,全家就靠他这点收入生活,于情于理你都不应该拖欠他的工资,并且你这不诚信的行为会影响你在老乡中的名声。”
在了解到被告近期资金周转困难,并非有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后,便开始做原告的思想工作,争取相互理解让步。最终,在王建耐心细致地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向原告现场给付了2000元劳务费,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快将拖欠的工资凑齐,两人最终握手言和,并且被告主动承担了诉讼费。
随后法官当即制作了调解书,双方签字确认,原告看着到账的工资和手里的调解书,紧握着法官的手,不善言辞的他颤抖着嘴唇,重复说着“谢谢法官,谢谢法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乾安法院始终都在用心、用力、用情办理好每一个司法案件,对小额纠纷不遗余力的上门调解,力求促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快速有效化解,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充分彰显案件办结的“速度”,为民司法的“温度”,惠民答卷的“厚度”,以实际行动,让农民工不寒“薪”,不忧“薪”,用司法实际行动暖民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