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近年来,由于疫情、线上书店的冲击等原因,一些知名实体书店逐渐走向衰落。同时,也有一些书店积极探索转型“自救”,增加内生动力,“书店+N”模式盛行。实体书店长足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社会关注和书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实体书店“出路一定存在”。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不过,有一些书店负责人表示,疫情原因导致线下活动受限,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不会举办活动。有书店负责人认为,阅读不局限于一时,实体书店在城市文化地图上,如同一个个坐标般存在,随时欢迎喜欢阅读的人到来。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网络购物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疫情反复的当下,实体书店现状如何?近期,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部分实体书店,了解实体书店经营中的艰辛与坚持。
多家实体书店未能走过疫情“寒冬”
一个春日午后,读者祎祎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小众书坊,这是一家以诗歌为主题的书店,喜欢文学的祎祎时而和工作人员张莹聊些自己对于某首诗的感悟。祎祎说,来书店阅读给了她一个从工作和生活琐事中抽离出来的机会。“更多时候,客人简单浏览,多数未选购书籍。”张莹说。
在模范书局诗空间,典雅纯净的氛围引得不少读者慕名前来,这是模范书局还存续的4家书店之一。疫情之下,为了维持书店运营,创始人姜寻卖掉了在北京的一套房产。然而,有两家书店还是迫于房租压力不得不关停,姜寻本人不久前也在搬书过程中不幸坠楼离世。
曾经,立志做成“目的地书店”的模范书局在西城区每隔1.5公里就有一家店。“但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太难了。”模范书局联合创始人、姜寻遗孀邢娜说。
近几年,多家在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颇具知名度的实体书店没能走过疫情的“寒冬”。《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86.8亿元,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中,网店渠道码洋规模为774.8亿元,实体店码洋规模仅为212亿元,与2019年相比,出现31.09%的负增长。
小众书坊的创始人彭明榜现在还经营着另外一家书店——雍和书庭。彭明榜认为,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不仅是由于疫情,而是行业趋势,他思考更多的是,没有资本加持,单个实体书店将向何处去?
对于实体书店为何有如此趋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图书归根结底是一种媒介,而媒介整体的趋势是多元融合的。从供给侧来看,数字出版增加,图书逐渐向流媒体转变,线上资源易得,阅读成本低;从需求侧来看,书店在提供阅读空间的同时,其场地限制也是天生的短板,人们的阅读正在被更便利化、碎片化的方式所替代。
各种模式的转型“自救”探索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邢娜印象深刻。在书店的一次读书活动上,一位作家提到了一本书,在场的一个女孩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上网购平台看看”。“可我们这里就是书店啊”,邢娜感到很无奈。她觉得,“上网买书”已经成了很多读者的习惯,线上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可见一斑。
疫情反复叠加阅读习惯变化,考验着实体书店的“抗压”能力。一些书店开始整合资源,推陈出新,探寻“自救”之路。
坐落在海淀区三虎桥南路一条小胡同里的人文考古书店,是一家专营考古书籍的书店,店内书籍有1.1万多种。店长洪霞说,小众看似是劣势但也是优势。
因为书籍品类齐备,内容精深,人文考古书店的读者黏性很大。除此之外,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书店在2012年就开了自己的网店,现在还和出版社合作,在社交平台上推荐新书,采取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增加内生动力。
雍和书庭和小众书坊则选择通过签售会、读书会等活动来聚集人气。据介绍,小众书坊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出版工作室,“前店后社”的设置让书店成为对外展现的窗口,为读者提供了接触书籍、体验阅读的机会,而出版物通过各渠道的销售盈利给予了书店经营充足的底气。不仅如此,彭明榜还利用关店后的时间安排书法、古琴、诗词等兴趣课程,推动书店成为终身学习的场所。
近年来,“书店+N”模式成为实体书店转型探索的普遍路径。
魏鹏举表示,探寻“自救”之路,说明书店与时俱进,也是文化产业融合的表现,不过打造书店空间需要基于书香文化。
“出路一定存在”
如何让实体书店在倡导阅读、传播文化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长足的发展,是图书出版和销售行业乃至全社会一直关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关乎着实体书店的未来。
自《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北京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房屋租金补贴、多业态融合发展奖励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实体书店。
“除资金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店的生存压力外,政策更为书店的品牌影响力加持,给书店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有信心把书店开得更好。”彭明榜说。
“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人们可能会对于碎片化、冲浪化、浅表式的阅读厌倦,深度化的阅读会回归,书香阅读会再度成为趋势。”魏鹏举建议,除政府资金补贴外,还可以通过书店招募志愿者、公益基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书店运营,号召全社会关注实体书店。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知识和信息载体的形式怎样发展变化,书店特有的作用不会改变。应该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选品团队专业化、文化空间场景化,放大阅读的魅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够准确挖掘需求、聚拢适合自己业态的顾客圈层,出路一定存在。”(时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