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北交所迎来创历史的成绩,持续放量的成交量,成交额连续数日突破20亿元,更有频繁的30CM涨停板出现,霸屏A股涨幅榜。
市场内的外部资金不断涌入,整体活跃度显著提高。
发审会场次、审核企业家数、新股上市数量均达至年内峰值;时间再往前推,场内的北证指数以及随之而来的指数基金、融资融券交易、“领航计划”等举措持续积极筹备推进着。
【资料图】
在行情渐暖之际,场内各项任务的建设进度如何?
年内有望迎来哪些盛况?
1、融资融券有望明年上半年落地
考虑到投资者交易习惯,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总体上比照沪深市场成熟模式构建,包括券商资格管理、投资者准入、账户体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及折算率、权益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沪深市场两融业务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北交所市场特点,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转板衔接。转板机制是北交所特色制度安排,为做好北交所融资融券制度与转板制度的衔接,《细则》明确了标的股票转板的将被调整出标的股票范围。
二是暂不实施转融通制度。转融通是融资融券制度的补充,为稳步推进两融业务,北交所将根据业务实施情况和市场发展需要,在下一阶段适时推出转融通制度。
针对融资融券业务,北交所开市时构建了连续竞价的基础交易制度,市场运行平稳,合格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流动性水平明显提升,为融资融券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实施基础。考虑到现阶段北交所的结构性特点和流动性水平,北交所将采取四点风险控制举措:
一是执行“两步走”策略,初期仅推出两融基础业务,运行平稳后再推出转融通,确保两融业务落地后初期将以融资业务为主,市场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体杠杆水平较低,降低市场整体波动风险。
二是审慎筛选两融标的,把好标的股票准入关。
三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好投资者准入关,尽量避免单边行情下投资者追涨杀跌加剧市场波动。
四是持续监控市场,通过控制两融余额的集中度、监控担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对业务集中度进行总量控制和持续监测,提前研判和应对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风险。
从进度上看,目前最新的公告是9月23日傍晚北交所官网发布《关于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仿真测试的通知》,以验证拟开展北交所两融业务的会员等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的准备情况。
公布具体共计有三轮测试,第一轮仿真测试已在上个月26日开展,10月14日结束第一轮测试;另外的第二轮仿真测试安排在10月17日至10月28日;最后一轮仿真测试安排在10月31日至11月4日。
根据公告显示,《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是北交所于9月2日制定,并自2日起至9月17日止向全市场公开征求意见,现阶段两融业务的正式稿还未发布。
基于此,假设按照新交易制度落地的常规流程,仿真测试期间或结束后正式细则发布,那在业务正式开通之前可能还会有至少两轮全网通关测试,以及会员和投资者的开户交易准备,中间筹备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推出的最快也要年底,或者明年元旦后才有机会落地。
从作用上看,两融的推出和落地有效的健全了交易制度,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两融交易能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交易量,提高市场活跃度,从此向市场传递了持续建设创新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丰富投资者交易策略,提供了新的投资模式,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交易需求。
融资融券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沪深市场自2010年开始逐步实施融资融券交易以来,业务模式逐渐成熟,监管体系日臻完善,投资者对信用交易机制的了解和应用不断深入,为投资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增强了证券市场的活力与韧性。
北交所开市时构建了连续竞价的基础交易制度,目前成立已近一年,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合格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流动性水平明显提升,具备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制度基础。
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符合当前市场需要,对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北交所持续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风险对冲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完善;对北交所市场而言,融资融券具有放大成交量的杠杆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
2、“领航计划”持续发力
“领航计划”是在北交所总结前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环节协同,夯实前端审核监管基础,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力争“少问询、少反馈”,以帮助优质企业上市预期更明确、上市时间更快速、上市过程更顺畅。
设立以来通过持续优化审核机制,提升审核质效,努力实现发行上市审核工作“又好又快”。
而近期审核通过率继续维持高位,北交所官网显示,9月当月,北交所共计召开11场发审会,17家企业上会,在8月的高基数(9场会议、12家企业上会)基础上,发行审核再提速。
与此同时,从严审核态势延续,北交所开市以来首家被否企业(泰达新材)诞生。
按照上市委会议安排,10月10日和12日,北交所将召开3场发审会,6家企业上会。
上市审核明显提速,特别是9月最后一周,就有天马新材、中纺标、硅烷科技三家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上市,为北交所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打新和价值投资活力,细分行业优质公司吸引投资人关注。
“领航计划”的加速还体现在新股上市数量。9月,北交所单月上市的新股数量也达到年内最高值。当月昆工科技、天马新材、硅烷科技等8股上市,为年内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一月。此前新股上市数量单月最多为7家,出现在今年6月。
“领航计划”的加持下,板块内部从9月中旬以来,行情就悄然走强,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0亿元。
在沪深市场比较弱势的背景下,北交所市场一批估值合理的股票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关注,据犀牛之星数据统计,115家北交所公司中逾30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不乏优质资产,又因北交所与其他板块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同,使得板块整体估值较创业板及科创板有一定差异,截至2022年9月26日,北交所PE中位数为19倍,创业板为30倍,科创板为39倍,加上近期入市高速的优质标的吸引眼球,北交所整体估值显现出一定吸引力。
如9月底多只新股行情火热,硅烷科技于9月28日登陆北交所,上市首日涨148.94%。当月上市的中纺标、昆工科技,上市首日分别涨86.25%和51.21%。
3、北证指数即将推出
北交所上会、新股发行加速,有利于丰富市场投资标的,加速聚集一批数量丰富、结构多元的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尽快实现北交所上规模,加快高质量扩容。其中最重点的,当属助力北证50指数顺利落地,更多的样本股基础让北证50更具代表性,吸引更多北证50ETF指数产品的推出。
指数是市场各方进行跟踪观察、投资操作的重要参考。指数的推出能够及时反映市场整体走势情况,且有助于集中反映核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在客观、准确评价市场的同时,为指数型投资产品提供跟踪标的。
具体来看,市场各方可通过北证50成份指数了解北交所上市公司总体价格变动和走势;投资者及各类专业机构可通过北证50成份指数进行市场分析与业绩基准比较;随着指数发布并平稳运行,可引导机构持续开发跟踪北证50成份指数的被动型产品。
编制北证50指数以及引入融资融券机制意味着北交所发展壮大、向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跟踪工具,同时丰富了交易工具,这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对北交所的关注度及配置需求。
犀牛之星研究院麦院长表示:北证50成份指数的推出,对于北交所来说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毕竟它是北交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北交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北交所在一年前的推出,推出北交所指数就成了市场关心的一个敏感话题。毕竟北交所没有指数的话,行情的涨跌就得不到反映,非常不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因此,在没有北交所指数的日子里,投资者对北交所股票的投资类似于盲人摸象。
但要推出北交所指数显然需要北交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至少要求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
比如,截至2022年10月1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115家,总市值近2000亿元,集聚了一批在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领域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的优质企业。
从市场运行看,115家公司上市前平均新三板挂牌5.7年,市场培育时间较长,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在这种情况下,再推出北交所指数,显然有利于北交所指数的平稳运行。
而对照《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在目前北交所上市的115家公司中,已有超80只证券符合样本空间条件,通过市值、流动性等指标,筛选出规模大、流动性好、认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只样本股具备一定余量,同时依靠调样机制将新上市的优质股票及时纳入,为后续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撑。
从进度上看,9月2日,北交所正式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指数管理细则》,同时为反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价格表现,北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制定了《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北证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并确定于9月17日第一次全网测试,9月24日第二次全网测试,目前已完成两次全网测试。
根据《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和《北证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对指数定期调样的相关规定“季度调整指数样本调整实施生效时间是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第二个周五的下一个交易日”且“定期审核样本时,定期审核截止日为样本调整实施生效日之前一个月的日期,审核参考依据为审核截止日前约定时间区间的交易数据及财务数据等。”
即三季度指数样本调整时间为9月12日,审核截止日为8月12日,选取数据为2月13日至8月12日这6个月的数据。有机会入选样本股的公司必须在2月13日前上市的84家公司,剔除3家已转板的企业,在剩下的81家中选取50家。
9月2日,当时北交所并未像当初上交所宣布科创50指数时同步明确了上线时间和样本股名单。考虑到下周末16日,重要大会开幕,所以假设推行速度较快且过程较为顺利的话,10月下旬样本股名单有望公布,并在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一周年之际正式推出指数。正好科创50指数也是在基准日后的第7个月上线。
此外,北证50成份指数的推出,还有利于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品种,从而进一步增加北交所的吸引力。比如,在北证50成份指数推出的情况下,相对应的投资北证50成份股的指数基金将会接踵而至。
衍生的指数基金将成为投资北交所的重要投资品种,并为投资者投资北交所提供新的投资途径,让那些因为门槛限制而不能投资北交所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指数基金间接投资北交所股票。并且这些指数基金投资北证50成份股,又将增加这些成份股的活力,成为北交所的又一增量资金来源,并最终增加北交所的活力,进而进一步增加北交所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按上述的成分元旦前首批北证50ETF公开发行,元旦后北证50ETF公开上市交易。
总的来看,北交所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新兴板块,市场规模有待积累,流动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仍有巨大的成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