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态奶增长见顶的大背景下,奶酪正在成为诸多乳企寻求增量的重要板块之一。10月9日晚间,妙可蓝多(600882.SH)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牛”)拟要约收购该公司5%股份。要约收购完成后,蒙牛持股妙可蓝多的比例将增至35%。
蒙牛加码布局奶酪市场的背后,是蒙牛与伊利虽然同为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两者营收差距却进一步拉大。同时在基本盘液态奶的较量中,蒙牛虽有百亿元以上的大单品特仑苏以及纯甄,而伊利已形成了“2+2+X”的液态奶产品矩阵,抗风险能力更强。蒙牛要想突破瓶颈,必然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看似前景良好的奶酪行业,当前也正在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由于行业门槛低,在利益的驱动下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虽然目前价格战暂停,但不排除随着原材料成本下行后,行业还会再次进行价格战;另一方面,市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洗牌也在加速,创新慢、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品牌将遭淘汰,而供应链能力和产品研发创新力将成为未来乳企竞争的关键。
据妙可蓝多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要约收购,蒙牛将以30.92元/股的价格,收购妙可蓝多2580.9万股,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总额最高将达7.98亿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蒙牛乳业第一次对妙可蓝多注资。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投资始于2020年,当年蒙牛出资2.87亿元获得妙可蓝多5%的股权,到2021年7月,蒙牛再次以30亿元的定增方式将持股比例上升至28.46%,成为妙可蓝多的控股股东。
在本次增持之前,今年1月,蒙牛还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对妙可蓝多增持使得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0%。若本次蒙牛要约收购完成,蒙牛持有妙可蓝多的股权比例将增加至35%。
《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蒙牛方面获悉,进行本次要约收购的资金来源于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同时称本次要约类型为主动要约,不以终止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为何此次蒙牛采用部分要约的方式而非选择二级市场来增持?职业投资人程宇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妙可蓝多目前流通股份比例太少,可留给蒙牛收购的比例不多。此外,二级市场增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要约收购可操作空间更大,风险相对更小。
“蒙牛采用部分要约收购的目的就是让妙可蓝多的其他自然股东退出,使其股权进一步集中。”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奶酪是蒙牛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将与妙可蓝多在品牌、渠道、产品上形成更深的协同效应。
蒙牛角力奶酪市场的背后,是伊利、蒙牛业绩增长差距进一步变大的现实。
从上半年营收来看,伊利股份以12.31%的增速增长,实现收入为634.63亿元;蒙牛乳业的增速同比仅增长4%,营收477.22亿元,两者营收相差157.41亿元。
从产品上来看,在基本盘的液态奶较量中,蒙牛有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大单品特仑苏、100亿元以上的大单品纯甄;伊利则有销售额超200亿元的大单品金典、安慕希、伊利纯牛奶,超100亿元的大单品优酸乳,形成了“2+2+X”的液态奶产品矩阵。
整体产能上,两大公司也有比较大的差距。财报显示,截止2022年6月30日,蒙牛现有年产能1274万吨,伊利为1478万吨。这意味着,中国乳业“一超多强”的格局在强化的同时,头部企业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
在此之下,寻找突围机会和增量市场已成为乳企重要课题,而市场空间巨大、集中度较低的奶酪市场成为了重点押注对象。据欧睿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奶酪零售端市场销售额达到123亿,过去5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85%。
在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同时,行业“内卷”开始加剧。截至目前,伊利、蒙牛、光明、妙可蓝多、三元、熊猫乳品、百吉福、恒天然、菲仕兰等国内外品牌均在加码布局奶酪业务。
不容忽视的是,行业竞争在快速加剧的同时,无强技术壁垒的奶酪产品却陷入同质化严重的困局。据宋亮介绍,奶酪品牌数量从鼎盛时期的50余个缩减至少一半。许多依靠代工模式的小品牌因成本高、创新慢、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在长市场培育周期的奶酪发展道路上难以走到最后。
同时,部分新奶酪品牌依靠资本推动,采取更激烈的价格促销和营销活动,来实现较高的业绩增速。
对于价格战和行业竞争问题,妙可蓝多方面回应称,过度价格战会影响行业整个价值链,损害行业健康发展。妙可蓝多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但在战术上会根据竞争情况积极应对,并通过品牌和产品的价值输出带动企业发展,避免价格战伤害。
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宋亮指出,整体来看,奶酪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未来,供应链成本、下游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奶酪企业会更具竞争优势。同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新国标的落地或给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一些改变,倒逼企业在品牌和渠道竞争之外,更加重视品质等方面的提升,促使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日话题
你买过哪个牌子的奶酪棒?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