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曾被杜海涛投资的「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即遇冷,「韭菜们」不好忽悠了?

事实证明,面对“港股元宇宙第一股”,已经开始对元宇宙热情退散的资本市场没给一丁点面子。


(资料图)

10月18日,北京飞天云动科技有限公司(Flowing Cloud Technology Ltd,以下简称: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2.21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

然而,从这两天的具体情况来看,这家被称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企业并没有占到“元宇宙”概念的便宜:上市当天,飞天云动盘中最低触及1.98港元/股,最终收报2.12港元/股,跌幅为4.07%,市值约38.37亿港元。

10月19日,飞天云动的股价继续下挫,盘中再次跌破2港元,最终收报2.03港元/股,跌幅为4.25%,市值一度缩水至38亿港元之下。

回想起一年前,从A股到美股,哪只股票要是“幸运”地沾上“元宇宙”概念,一路翻红的案例并不鲜见。怎么一年后的今天,就不灵了呢?

一个不算新的“剧本”:游戏公司转型“元宇宙”

先提个问题:怎么证明一家企业是“元宇宙公司”?

在目前对“元宇宙”概念仍显模糊、无法达成共识的今天,飞天云动的答案是:直接在招股书中放上铺天盖地的“元宇宙”。

有媒体统计:2021年12月28日,飞天云动正式首次向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彼时招股书中“元宇宙”提及次数就超过256次;今年7月8日在港交所再次提交上市申请,这次的招股书中“元宇宙”一词共出现超300次。“元宇宙”俨然已成为了飞天云动的头号标签。

考虑到2021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正是“元宇宙”在资本市场最火热、最受追捧的时候,无论是蹭热度还是业务真与“元宇宙”相关,飞天云动这样频繁地提及“元宇宙”都没有太大问题。那么他们的具体业务究竟如何呢?

记者注意到,据飞天云动的官网显示:飞天云动集团内公司掌中飞天成立于2008年,创立之初主营业务为游戏研发发行,2015年正式开展 AR/VR企业服务,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元宇宙场景应用层(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的领先供应商。

飞天运动表示,凭借自研的AR/VR引擎布局元宇宙生态,飞天云动为娱乐、互联网、电商、房产、文旅、教育、金融、房地产、汽车、直播、技术等各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及业务扩充赋能——按其说法,飞天云动的“使命”是凭借AR/VR技术打破现实世界与虛拟世界之间的次元壁垒,推动元宇宙发展和成长。

抛开其高大上的前景描述和“元宇宙”的光环,从具体业务来看,本质上,飞天云动算的上是一家AR/VR方向的服务公司,其具体业务包括了:基于AR/VR互动内容为基础的AR/VR营销服务、AR/VR内容、AR/VR SaaS及IP业务。

据艾瑞咨询的公开数据显示,按照其2021年的收入计算,飞天云动在中国的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6%;其中,单以服务市场计算,飞天云动以13.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从业绩来看,飞天云动近几年、尤其在彻底转型AR/VR方向后也算得上亮眼: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51亿、3.39亿,5.95亿,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75.81%;2019~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是4187.9万、6025.2万、7171.9万,2021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03%。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报道称,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曾在2017年参与掌中飞天的投资,并凭借8.6%的持股比例一度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明星光环”。但杜海涛在2021年8月以183.93万元的价格将所持股份转让出售。

不错的业绩、有想象力的发展方向,以及称得上“神速”的上市动作,本该让其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心。但是面对资本市场对“元宇宙”兴趣的快速失去,看起来飞天云动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元宇宙”难言繁荣,“镰刀”再快也割不到“韭菜”

仔细一看,市场上关于飞天云动的质疑,主要围绕着研发经费比例过少和缺乏技术“护城河”。

首先从研发经费数据上来看:2019~2022上半年,飞天云动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42.5万、1504.6万、2170.3万和815.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6%、4.4%、3.6%与3.6%,呈持续缩减之势。在“元宇宙”这样拼“烧钱”的前沿行业,飞天云动的研发投入是在难言理想——要知道,作为美股“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其2019~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了1.07亿美元、2.01亿美元、5.33亿美元。其差距不言自明。

研发上缩减的背后是相关专利难言丰富。据其公开招股书显示,目前飞天云动仅有5项发明专利、1项设计专利,以及3项在申请发明专利。大量的成本似乎花到了营销之上——2021年,其流量投入成本就占比高达74%。

除了上述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是,目前“元宇宙”产业的大环境客观上难言乐观。今年市场领头羊Meta接连“水逆”:年初创下了历史性的26%股价跌幅,截至最近其市值已经一路走跌60%;旗下VR设备大幅涨价并增速受困;还被频繁曝出自家产品员工都不用、发布会展示产品和实际产品有差距等等偏负面的消息后,整个市场对“元宇宙”的信心也遇到了反复冲击。

所以,行业信心的不足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尽管国内去年借助“元宇宙”概念在股票市场上重新翻红的企业并不少,但有媒体消息称:据东方财富旗下金融数据平台“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实际上已有22只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价回落——市场早已经开始慢慢回归理性。

尽管飞天云动在招股书中还颇具雄心地提到了要打造“元宇宙平台”,但现在来看,模糊的概念已然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市场需要的是“硬桥硬马”的扎实技术和产品。如果说本次在股票市场遇冷还是“元宇宙”相关企业短暂地“败走麦城”,从长期来看,还想炒作“元宇宙”相关概念的企业,真的可以歇歇了。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具体业务

推荐DIY文章
【世界新要闻】曾被杜海涛投资的「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即遇冷,「韭菜们」不好忽悠了?
环球热资讯!罗永浩重返淘宝直播救场
当前观点:面对能源体系变革,我们能做什么?
全球实时:恒瑞医药最新公告: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环球热讯:恒生科技ETF净值创新低,份额逆势大增
今日热讯:马斯克爆料10万级新车:售价Model 3一半,一定最畅销,还立下新Flag:市值4.2万亿,2倍于苹果
即时看!字节社交转向:放弃飞聊,押注元宇宙社交
热点在线丨海南100亿母基金又出资了
天天热头条丨超级大国忙着上天,这家公司打算批量制造Space X
全球最新:设Q3营收不及预期,求在什么情况下特斯拉=苹果+沙特阿美?
今日视点:10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山西公布2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 将《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政策缓冲期延长至2024年
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广东省内首个直播电商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 菲同精纯植物凝胶检出禁用原料
企业破产法修改 被列入2022年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
安徽消保委发布专项分析报告 养生保健等成老年消费投诉热点
世界快看点丨特斯拉财报好坏参半,但华尔街不买账
天天要闻:西安饮食牵手金龙鱼,强强联合是预制菜破局之道吗?
全球时讯:债汇双崩的“玩火大戏”——「英债危机」深度解读
每日快报!欧洲面临“能源危机”,这种新能源会是解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