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始,有个热闹的话题席卷北交所、新三板各大投资群,就是近日多只北交所过会新股大幅调低发行底价,有人骂、有人笑,都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
(相关资料图)
下面新三板评论谈点自己的观点,供大家探讨交流。
保丽洁在过会前,曾将发行底价由16.00元/股调整为13.00元/股,近日将发行底价由10.01元/股调整为5.79元/股,发行底价三次下调累计幅度达63.8%。
新赣江在第一次上会被暂缓审议后,曾将发行底价由不低于13.10元/股调整为不低于12.50元/股。二次上会成功通过后,新赣江二度调整发行方案主要涉及发行股票的数量,昨天公司再度调整的是发行底价,调整后每股发行价格不低于4.53元/股。这次调整后,新赣江的发行底价累计下调了65.4%。
安达科技曾将发行底价由25.88元/股下调至15.57元/股,上周宣布二度调整北交所公开发行方案,不仅下调发行底价,发行股票数量同样下调。这次调整后发行底价为13元/股,下调幅度为16.5%。
早在2022年7月27日,新三板评论就写过一篇公开呼吁文章,在全巿场率先建议取消“发行底价”制度,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目前拟申请北交所公司也提前频频调低发行底价,主要原因有:首先是之前在新三板市场交易时,由于交易不充分不活跃,二级市场的高价诱导了公司过于自信,导致底价定得高;其次是北交所二级市场持续下跌,整体估值和市盈率也下行;其三是新股频频破发,给发行定价造成压力;其四是上会前调低是为了增大过会概率;其五,过会后调低是为提高发行效率、降低发行风险和破发概率;其六实现一级市场主动让利于二级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打新。
新三板评论发现,根据北交所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13条中规定,股东大会应该对“定价方式、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底价”作出决议。可惜在事实操作中,首先这个底价是可以再次开会进行变动的,自然是向下修正底价;其次有些公司底价本来就定得高,按照底价发行依旧无法逃过上市后破发的命运,甚至有发行失败的风险;其三有些公司故意设个很低的底价,然后却高溢价发行,又让市场质疑声不断。
因此,发行底价在很多时候无法对公开发行定价作出太有效的制约,反而让市场部分投资者埋怨,新三板评论建议如沪深A股一样,不再规定要提前确定底价了,或者引导企业按照第13条规定选择公布“发行价区间”,公布一个发行价格区间,可能更容易让市场和投资者接受。
那么今天,新三板评论再补充一些观点:
首先,发行底价制度,这个设计本意是好的,但却率先被某些企业玩坏了。存在两类极端现象。一是在创新层辅导期时,故意报个高高的底价,诱导新三板投资者抬高公司股价,让部分老股东高位套现,但却套牢了盲目追高的投资者,此为最坏;二是,确实定了个低的底价,但实际发行价却远远高于底价,也让巿场一脸茫然。整体而言,本身很多企业在新三板辅导和申请时的底价就奇高了
其次,对发行企业来讲,调低发行底价,一般会同时调小发行量,最终可能影响融资效果。本身北交所发行和沪深A股发行就不一样,没有强行要求发行25%。实际操作中,在公开发行时如果企业认为底价过低,有个补救措施就是釆取询价发行,通过市场询价来定个企业和市场都能接受的最终发行价。所以最终来讲,调低发行底价,主要影响企业融资额,这个好企业可以通过北交所再融资来补充。其它的如发行价、上市首日价格还是取决于公司质地,与底价高低无关。
其三,对投资者而言,这要分新三板投资者和北交所投资者了。对新三板投资者来讲,肯定不是好消息,特别是对冲着高发行价而被企业忽悠进去的投资者,肯定是大雷。对北交所投资者而言,低发行底价特别是低发行价,能让北交所一、二级市场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这是大利好。
最后,至于市场担心的会不会破坏北交所市场生态。新三板评论认为这是在对12月高达85%新股破发率的一个弥补措施,大破只能大立,但肯定是短暂行为,也算是对北交所巿场生态的一个慢慢修复吧。等过了这个阶段,市场根据这个信号,会逐渐调整:
拟申请企业在新三板辅导期不盲目定底价;
投资者在新三板不盲信企业的底价;
发行企业合理确定发行价,适度让利北交所一、二市场;
投资者在北交所有赚钱效应;
期待这幅美丽和谐画面的尽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