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扶贫助农的“保险+期货”模式,正全面开花。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概览》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保险+期货”专业帮扶承保货值近550亿元,风险管理名义本金超过40亿元。而随着生猪期货推出,生猪品种的“保险+期货”迅速成为主流,承保货值遥遥领先。
承保货值大幅上升,新项目层出不穷
近日,辽宁省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顺利出单。该项目在辽宁省政府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由辽宁平安财险、辽宁中华联合财险、辽宁人保财险负责承保,弘业期货联合渤海期货、南华期货负责期货端风险对冲。试点覆盖辽宁省阜蒙、彰武、台安、兴城四个花生主产县,为12286户花生种植户提供了保期4个月的花生收入保险,投保花生种植面积达24.5万亩,保障金额高达5.8亿元。
(相关资料图)
所谓“保险+期货”,即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再向期货公司购买对应的期权,期货公司再到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一旦农产品价格跌破约定的价格线,农户将可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2020年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306万公顷,产量达98.74万吨,是辽宁省第一大油料作物。传统花生种植基本是“靠天吃饭”,产量看天气,价格看市场,花生种植收益波动很大。而通过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可以为花生种植户进行“兜底”,既保价格,也保产量,让当地农民避免了未来花生价格下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案例中,保险结算方式也有所创新,按照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分别占比60%、40%权重来确定保险结算价格。而保费则由农户+财政补贴+交易所共担,试点总保费约175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补贴保费844万元,郑商所补贴保费约500万元,农户自缴保费约410万元。农户仅承担约23%的保费,负担大幅减轻。
自2016年试点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已全面开花。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127家期货经营机构与514个脱贫县(乡、村)签署了1022份结对帮扶协议,行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25亿元。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脱贫地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白糖等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承保货值约547.6亿元。近期发布的《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概览》显示,今年二季度,专业帮扶、结对帮扶、消费帮扶的数据均较此前大幅上升。
△今年1-6月“保险+期货”保费投入构成
生猪项目渐成主力
下半年以来,各家机构的“保险+期货”项目密集出炉。西南期货联合中国人保河南分公司在河南省七县开展的花生价格“保险+期货”项目10月落地;五矿期货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9月26日实现赔付53.37万元;华联期货在云南绿春县开展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9月16日入场启动,项目承保金额408万元,承保天然橡胶现货300吨,覆盖42户胶农。
△今年1-6月“保险+期货”各品种承保货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去年生猪期货正式推出,生猪品种已经逐渐成为“保险+期货”项目的主力。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生猪类“保险+期货”项目承保货值达到49.02亿元,是第二名饲料品类的两倍。玉米、苹果、白糖等品类的项目承保货值也相对较高。
2021年初,江苏省政府会同省内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开展针对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的可行性研究。今年6月,江苏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的通知》,将徐州、淮安、盐城作为试点,省、市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对中小养殖户购买“保险+期货”保费补贴,参保养殖户只需交20%的保费,80%由财政补贴。
6月底到7月初,江苏首批财政补贴型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试点项目由弘业期货与两家险企合作,在徐州铜山区、邳州市,盐城东台市、滨海县、盐都区以及淮安盱眙县落地。今年8月,首批项目共计赔付34万元,其中邳州项目赔付率超过118%。
江苏省财政厅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上述三市共组织开展十四期生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74户生猪养殖户的7.11万头生猪提供了18880.13万元的风险保障。签单保费736.29万元,其中财政按80%补贴589.03万元,养殖户自缴保费147.26万元,已为保单到期并符合理赔条件的29户生猪养殖户赔付84.02万元。
实际上,除了对猪价下跌进行保障,应对猪饲料成本上涨的猪饲料“保险+期货”价格险也较为常见。10月18日,申银万国期货、广州期货联合中国人寿财险公司承保的广东茂名猪饲料“保险+期货”项目到期赔付187.6万元,赔付率高达187%。
江苏早在2020年就有东海期货在南通开展过猪饲料成本指数价格“保险+期货”项目。去年弘业期货在大连金普新区进行的猪饲料“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为当地超过8400吨、价值近2400万元的猪饲料提供价格保障,最终参保养殖户获赔约60万元。
南京某资深期货业人士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保险+期货”模式通过金融工具为农户、养殖户规避风险,随着相关期货衍生品品种越来越丰富,未来工具组合创新的空间仍然很大。
未来或进化为“保险+期货+N”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志国认为,“保险+期货”为农户提供了较强的避险工具,可以使农民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效转移到期货市场,可以稳定农民收益,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经营者既可以通过期货规避农产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又可以不用直接从事期货交易,克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操作经验和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障碍。有利于稳定农业经营,保障农民增收。”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已经连续多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在弘业期货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剑秋看来,“保险+期货”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市场化,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劳动的预期收益有了保障,能够激励农民增加对农业产业的投资及劳动供给,完善农业生产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收益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较高。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与农村信贷形成互补,发挥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也能够分散信贷机构的涉农贷款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领域,从而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目前落实的情况来看,‘保险+期货’为包括生猪、鸡蛋、大豆、玉米、豆粕、蔗糖、花生、橡胶等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周剑秋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障有了更高的诉求,“保险+期货”内涵范围亟需外扩。在此背景下,“保险+期货”正在快速与更多机构主体相结合,探索“保险+期货+N”的形式,比如“保险+期货+银行信贷”“保险+期货+订单收购”“保险+期货+供应链金融”等,以求针对农业主体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及经营需求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随着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多层级实业、金融机构资源的高效整合,立足于农产品风险管理的‘保险+期货’正在向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方案的方向快速发展。”
(图片来源: 《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概览》)
关键词: 财经猎豹丨保险+期货全面开花 生猪项目渐成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