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上市公司信托产品“踩雷”了。12月22日,塔牌集团发布公告称,此前购买的1000万元信托产品未能如期兑付。除此之外,恒银科技、吉华集团、杭州解百、微光股份、英洛华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出现投资信托产品延期兑付/展期的情况。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成为上市公司必须思考的问题。
(资料图片)
塔牌集团踩雷
12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塔牌集团发布“关于投资理财产品进展情况暨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此前购买的1000万元信托产品未能如期兑付。据公告称,根据中融信托发布的管理报告,该信托受益人应获得的信托利益不能如期足额分配,且预计信托计划将在到期后展期二年。
该信托计划为何不能如期兑付并出现展期?原来,这一信托计划背后项目公司可以穿透到世茂集团。这笔资金最终应用到位于天津武清区的国风雅颂项目开发建设。这笔资金最终指向房地产项目。不过,受整个市场下行影响,世茂集团过去一段时间运营情况出现下滑、项目的销售和回款未能达到预期水准。几个方面因素叠加,该信托计划最终用于还款的资金出现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塔牌集团此前公告已经收到67.52万元的投资收益及收回33.5万元的本金。当然,这相对1000万元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对于后续还款,中融信托方面给出的是展期两年,预计2025年2月3日前结清剩余全部应付款。
此次展期的中融信托,此前曾备受关注。10月份,该公司因“被撬锁”和共管资金被划转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当时,中融信托方面表示,相关资金将在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最大限度保障委托人权益。融创方面则表示,相关项目资金已严格按照监管专户要求管理。
不过,在发布此次公告之前,塔牌集团已经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相关信托产品均出现展期等问题。早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塔牌集团也已经暂停了地产类信托产品的投资,存量投资规模也在逐步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塔牌集团投资的地产类信托产品存量产品数量为24笔,余额为2.5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存量产品数量仅剩12笔,余额为1.13亿元。
信托理财需谨慎
塔牌集团并非最近唯一一家信托理财“爆雷”的公司。临近年底,“踩雷”之声更是频频爆出。
12月20日,恒银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去年7月购买的“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日为2022年12月20日。截至公告日,恒银科技共计收到投资收益1298.59万元,本金1.69亿元及剩余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恒银科技投一次“踩雷”信托产品。今年9月,恒银科技认购的“长安宁-盈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本金1500万元也未能如期兑付。
无独有偶,12月20日,吉华集团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投资的“陆家嘴信托-华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在延期兑付风险,涉及本金为5000万元。
这俩同日公告“踩雷”的信托产品,最终指向的是同一家地产公司的项目——融创。融创华北发展集团由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9%。北京融创恒基地产有限公司为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控股孙公司。
虽然两家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踩雷”的事项不影响正常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但从两家公司的业绩来看,这并非一个小数目。数据显示,恒银科技“踩雷”1.69亿元本金,而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仅为1901.7万元。吉华集团2021年净利润为1.36亿元,“踩雷”的0.5亿元,也占比达36.76%。
虽然经常有上市公司传出信托理财“爆雷”的消息,但这似乎并未阻止上市公司参与的热情。据华夏时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67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信托产品规模超150亿元,普遍倾向于固收类产品。
对上市公司来说,选择信托产品做投资理财,仍需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尽最大可能规避投资风险。
关键词: 塔牌集团1000万元信托踩雷 上市公司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