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究竟是科技的进步还是鸡肋的功能?在坊间关于HUD是否好用的讨论在汽车论坛里屡见不鲜。如今越来越多中高端车型上都将HUD作为其高配、高安全的象征,甚至许多车主跑到了汽配城,专门后装上这么一小块HUD“透明板”。
【资料图】
HUD究竟是什么功能?
要讨论HUD好用与否,我们先得来看它究竟是什么?HUD的全称是Head Up Display,翻译成中文,“抬头显示”四个字一定有许多车主在车型的配置清单上见过。其实,这个功能最早是放在战斗机上的,目的是让飞行员在驾驶战机时眼睛不用“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直直盯着前方,挡风玻璃上就能把飞机的飞行参数信息完整投影出来。
时间来到1988年,通用集团首次将HUD应用在了一款赛车之上,不过这个配置却迟迟没有在乘用车领域普及领域,技术有壁垒,成本也确实偏高。一直到现在,直接投影在玻璃上的更好用的W-HUD,也是中高端车型的专属。汽配城能加装的部件,叫C-HUD,由于玻璃尺寸较小,投影的信息有限,驾驶员也仍然需要向下稍微探头才能看到。
HUD为何屡遭诟病?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就有所察觉了,HUD是一个先进、好用的配置毋庸置疑,但它同时有一个核心的技术关键点,需要适配人的视线。这就像汽车座椅一样,我们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驾驶习惯不同,驾校教我们上车的第一件事,也正是“调节合适座椅位置”。而C-HUD现在慢慢被边缘化,被淘汰,也正是因为它被固定住了,不在很多驾驶员的平视范围内。
那W-HUD是否就好用了呢?这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了,复杂的调整。的确,W-HUD相较于C-HUD拥有更大成像尺寸,更大亮度,更大成像视野,但它需要手动调节,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换言之,就像驾驶位置不合适,W-HUD没有设置好的话,信息显示不全倒是其次,甚至可能出现重影,或者使人晕眩,这都是危害行车安全的潜在因素。
而且,更为反人类的是,在许多厂商眼中,HUD并不是一个需要被高频调节的功能,也就在车机的菜单中被层层隐藏,需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点击,才能在某一个“犄角旮旯”处寻得调节按钮。更悲剧的是,一旦换人开车,HUD也被调整了,那这个繁复的动作还得接着继续。厂商尚能给汽车座椅加上记忆功能,但HUD却只能手动调节。
HUAWEI问界出招了
或许,这是因为HUD还没有真正普及?没有真正被重视?厂商更多是抱着“消费者觉得我该有,那我就配上”的态度,而没有从用户角度去过多思考实用性。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恰好最近HUAWEI问界的鸿蒙座舱要全面推送HarmonyOS 3操作系统,里面的一大功能点就是HUD高度自适应调节。一直被用户诟病吐槽的HUD实用性问题,似乎一下就有了解决之道。
如果要挑出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鸿蒙座舱的这个功能,那自然是“无感”二字。在车辆驻车时,用户入座主驾驶座椅踩下刹车后,处于A柱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会主动识别用户的眼睛位置并在1秒左右将HUD调整至最佳高度。而当行车时,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系统不主动触发调节功能。当然,如果用户在开车过程中觉得HUD高度不合适,也可以通过唤醒语音助手小艺来帮忙调节。更人性化的是,如果是驾驶员长期是同一个人,该功能会每次自动比对上一次的位置和本次位置的差异区间,如差异区间不大,不会频繁触发自适应调节,就直接“隐身”了。更细节的是,若因仅仅出现了小幅的眼球位置偏移,比如用户佩戴太阳镜或口罩场景,系统会智能判断HUD高度调整的场景,实现准确调节。
这个功能的更新,既是让HUD功能实用性迈进了一大步,更关键的,我们也得以看到A柱摄像头正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功能。此前HUAWEI问界搭载的A柱摄像头,就可以实现人脸登录账号、疲劳监测功能。这一次OTA升级,相当于给A柱摄像头再附上了新的使用场景,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这个小小的摄像头还可以被玩出什么“花样”来。座舱的智能化中,“常用常新”实在令人着迷。
写在最后:
都说现如今是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而众多车企只是为“卷”而“卷”,甚至忽略了用户的实际需求。HU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中高端车型的标配,但却因华而不实屡遭诟病。HUAWEI问界鸿蒙座舱此次的HUD高度自适应调节功能的推出,就很好地反映了品牌的初衷,科技始终应该是为人的更好体验服务的。
此次的HarmonyOS 3操作系统的推出,还包括超级桌面功能、智慧寻车功能、小艺支持免唤醒直接说、PC双屏协同功能,让整个智能座舱的体验感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一个个虽小但极其实用的功能着手,HUAWEI问界扎扎实实贯彻落实着打造更强用车体验的初心,从这点上来看,HUAWEI问界M5、M5 EV、M7的的确确是三款相当值得购买的车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