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家住包河经开区的钟先生都会搭乘L4级自动驾驶客车前往园区,这条全省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已经成为他的通勤线。“到站时间非常准确,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等车。”在钟先生看来,每天上班他都能享受“定制化的出行体验”。这是合肥积极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新模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合肥全链条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逐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竞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相关资料图)
在全球范围内,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正推动着汽车产业的大变革。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和汽车之家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具备L2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销量将突破千万级,渗透率将跃升至42.9%。
面对这一“蓝海”,已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独树一帜”的合肥,正全力竞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前不久,我市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四批开放道路目录,共开放单向道路总里程570公里,双向道路总里程约1140公里。这让合肥百度萝卜快跑运营负责人吴洋特别高兴,“此批开放道路,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出开放道路明细,为企业在合肥长期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跟吴洋一样感到高兴的还有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战略总监王新龙,“从已开放的路测道路来看,合肥是对自动驾驶最友好的城市之一。”此次,合肥率先开放了多条核心区路权,让无人配送车能够积极进行商业化运营探索,为白犀牛和合作伙伴日后发展注入了信心。
起步并非最早但力度最大
发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肥起步并非最早,但力度最大。
强化管理服务“生态场”:修订发布《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推动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由道路测试向示范应用扩展。深化数据赋能,上半年,市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共接入新能源车企36家,总计8万余台车;实现对50台智能网联汽车、206个智能路侧设备的实时运行监控。
打造产业集聚“磁力场”:统筹“车、路、云、网、图”5大产业要素,构建覆盖“商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智能网联+环境感知”等环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汽车智能化领域关联企业49家,其中,总部或区域总部在肥企业22家,上市主体在肥企业6家。
布局商业落地“应用场”: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加快拓展多场景应用,布局商业化落地,其中,包河网联化智慧公共交通项目成为全省首个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项目;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智能网联化应用项目成为全省首个5G场景应用智慧公园园区,并获得工信部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交通专题赛一等奖。
企业也争相布局智能网联赛道。今年4月,一期拟投资7000万元的大众智慧物流项目正式启动,其L4级自动驾驶巴士样车开启了国内城市公开道路示范运行的先河。
7月4日,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楚航科技宣布已与百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关于车路协同、智能信控、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联合解决方案共同推向市场,并且还将围绕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探索新基建、新交通的市场机会。
在群雄逐鹿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合肥正抓住风口、应势而谋,抢占先机,主动而为。
·记者 赵俊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