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周,全球贸易数据的改善传递了一些关于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但并未打消对经济增长的疑虑,对复苏前景的争议仍在继续。这种分歧反映出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经济动能不足等因素带来的外部影响,也表明今年以来全球不同地区增长的分化态势仍在继续。
5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将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由此前的92.2上调至95.6。报告认为,近期出口订单回升,二季度商品需求量增加,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低迷态势在二季度可能出现好转。报告同时指出,正面和负面指标参半,增加了短期贸易前景预测难度。
被视为全球贸易景气重要参考指标的韩国出口数据,同样反映出这种前景难测的特点。6月1日,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数据显示,5月份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5.2%,已连续8个月下滑。由于韩国出口品类主要为芯片、显示器等处于全球供应链重要位置的产品,牵一发而动全身,韩国出口“八连降”反映出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俄乌冲突延宕升级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削弱。但是,也有分析认为,韩国出口数据下滑幅度已经连续第二个月收窄,“这或许表明全球需求疲软态势开始显现初步缓解迹象”。
贸易前景难测的背后,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疑虑不小。近期,铜、铝、锌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集装箱航运市场行情不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前景低迷。这些因素令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加剧,有日媒认为,“暗示全球经济减速的信号正在市场点亮”。
有分析认为,疫情暴发之初,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迅速出台超宽松政策,试图通过天量货币推升需求拉动复苏。然而,有关国家沉溺于超发货币带来的短期繁荣,缺乏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和勇气,也无视了超发货币引起的供应链瓶颈以及持续走高的通胀问题,一旦在通胀压力下关紧货币供应的“水龙头”,昙花一现式的繁荣就会迅速远离。如集装箱运输“在三年内赚的钱比前六十年还要多”,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价格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因此,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和集装箱航运市场行情的下滑虽有欧美需求不振的因素,但也与疫情驱动的行业繁荣结束密不可分,在货币因素减退之后,价格会向合理区间回归。同时,美联储5月31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显示,近几周,美国经济活动似乎陷入停滞,经济前景较以往更为低迷。这也成为美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又一佐证。
全球经济增长虽然存在诸多难题,但亮点同样突出。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将为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新动能。同时,中国不断加强与亚非拉广大地区经贸联系,彼此间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的良性循环更加顺畅,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前景分化愈加明显。对于应对危机、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健康、更加稳定发展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正在探索的道路意义重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