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年初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和松原市委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一系列部署要求,扶余市迅速提高政治站位,铆足干劲,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全域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已逐步形成肉牛养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六化同步”发展模式,为推动“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贡献扶余力量。
突出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域内经济重点产业,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6次,及时解决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导17个乡镇分别成立组织机构,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级干部一线干,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
强化政策扶持,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扶余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制发《“十四五”期间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四条政策措施》,从基础设施、品种改良、产品加工等14个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合作社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养殖肉牛100头,补贴资金20万元;每产一头牛犊补贴500元;建设标准化粪污池,补贴5万元;每头牛保险金额500元,其中政府补贴400元、合作社出资100元,因病死亡每头牛赔偿15000元,一系列利好政策叠加,极大降低养殖风险。同时,扶余市委、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资金池,联合惠民村镇银行推出“惠牛贷”,撬动银行贷款80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为养殖合作社提供低息信用贷款,通过“政银村合作”,不断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分类打造,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扶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13865”发展战略和“3+7+N”乡村产业体系,立足实际,寻求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最优解”。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模式。三井子镇整合29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鸿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集中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预计年底实现1000头基础母牛的引进目标。推行“党委引领打造村企联建”模式。肖家乡与扶余市源信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推进“寄养和放母还犊”两种共建模式,不断增加村集体与群众收入。推行异地租借土地自建牛舍“飞地”模式。在可规划黄牛养殖场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创新采取“飞地”思维,通过在新万发镇建设标准化牛舍,满足三岔河镇联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借地兴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已与300余户群众达成入社协议。
聚焦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肉牛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推动建设陶赖昭镇李家村等1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20个、三岔河镇等肉牛养殖强镇5个、肉牛养殖示范村40个,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以三个肉牛产业园区(三井子镇现代肉牛产业园、长春岭镇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万发镇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周边养殖业发展,探索实行“园区+合作社+养殖大户”养殖模式,健全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