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热爱烹饪的国人来说,日常生活少不了油盐酱醋,消费的刚性需求、无周期性波动,决定了调味品行业属于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行业。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调味品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到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3950亿元,较2019年扩大了超1.5倍。
然而,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没能在2021年得到延续,海天、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加加食品、恒顺醋业等头部企业在经历了产品调价之后,业绩依然呈整体下滑趋势。当然,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消费需求的疲软、上一年的高基数和高库存.....多重压力叠加之下,连“酱油茅”海天都发出感叹:“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挑战,2022年依然存在。
重压之下,他们都在寻找出路……
调味品细分板块众多,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调味品企业100强”,其涵盖了酱油、味精、食醋、料酒、味精、鸡精等17个子集,涉及到的上、中、下游企业不少,已诞生2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以调味品为主营业务的超16家。针对调味品的陈述和分类,本文将以目前渗透率最高的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为主,按照最常用的成分分类方法,将其划分为基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
从上述16家调味品公司年报来看,业绩下滑是2021年的大趋势,近10家公司的净利润下降明显,增收不增利现象普遍,能做到营收、净利润双增的已然是行业佼佼者。
具体来看,海天依然是行业龙头、最赚钱的公司,2021年营收已突破250亿,超66亿的净利润更是近乎其他十几家上市公司的净利之和。龙头的焦虑在于,公司虽然勉强保住了营收、净利双增的态势,但增速均创下近10年来的新低,首次录得个位数增长。严峻的局势,不由得让海天在年报中急呼:“2021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龙头承压,排在后面的企业生存更不易。已掉队多年的“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陷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净利润直接从去年的盈利1.76亿转亏8000万,营收同比下降15.34%至17.55亿元。亏损之下,加加食品正被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超越,“酱油第一股”的招牌也越来越黯淡。
陷入营收、净利润双降局面的还有宝能系实控的酱油老二中炬高新,和恒顺醋业。财报显示,占据中炬高新总营收90%的鲜美来调味品业务,2021的营收同比减少7.24%至46.18亿元,净利润降低31.04%至6.47亿元;另外,公司受宝能系流动性危机的影响,78亿定增扩产项目迟迟未落定,这也许会让公司失去继续做大的最好时机,此前定下的到2023年实现营收、产能双百亿的目标恐难实现。而食醋领域的龙头恒顺醋业情况似乎更严峻,净利润直接腰斩,降幅超60%。
一片惨淡之下,走高端路线的千禾味业在2021年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可谓优秀,19.25亿元的营收,超越加加食品,成功跻身“酱油四大上市企业”前三。
至于复合调味料方面,虽然近两年一直在风口之上,2021年更是融资消息不断,但从天味、仲景、安记、颐海国际等几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来看,“风大”不代表企业能赚钱,目前规模最大、也最具影响力的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2021年的净利润均出现了双位数下滑,天味食品的下滑幅度近乎50%。
业绩下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每家企业都在财报中提到了成本端的压力,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能源、运输费用也在上涨,极大考验企业灵活应对和成本消化能力;下游,受消费需求疲软和疫情的影响,大家都选择在家做饭,这样虽然会拉动调味品家庭消费场景的销量,但这部分增量并不能对冲餐饮行业受阻所带来的下滑缺口;为提升销量,各品牌又不得不加大品牌和渠道建设的投入,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利润端进一步承压。
上下游如此挤压,直接拉低了各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尤其是酱油板块的毛利率下滑最是严重。其中,海天酱油的毛利率同比减少4.47个百分点至42.91%,加加酱油的毛利润下滑7.76%至27.18%,中炬高新下滑5.69%至39.20%,千禾味业减少4.41个百分点至43.93%。
当管理、销售等费用率压缩到了极限,也还是难以抵消成本压力的时候,涨价就成了行业的共同选择。
2021年10月12日,海天率先宣布涨价,对酱油、蚝油、调味酱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上调3%-7%;11月2日,恒顺醋业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5%-15%不等;随后,加加食品、李锦记、仲景食品均加入了涨价阵营。
不过,正如恒顺醋业在涨价公告中所言,调价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再加上原材料成本还在继续上涨,产品调价不一定能使公司利润实现增长。事实也确实如此,2021年第四季度,受提价和春节消费旺季提振,恒顺醋业虽然在营收层面实现了环比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较大下滑。而表现更明显的加加食品,在产品已提价的情况下,第四季度依然亏损8000万,从而导致了全年业绩的亏损。
调价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继续挖潜增效。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多家企业2021年的研发费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通过研发新产品来押注多元化布局,一方面积极布局核心业务之外的其他调味品细分品类,另一方面将产业链延伸到调味品的上下游关联领域。比如,海天味业近些年陆续布局了耗油、料酒、鸡精、味精等细分品类,2021年又推出了复合调味料、大米、大豆油等新的业务产品;而千禾味业、李锦记、中炬高新等头部企业也都在2021年涉足了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调味料等热门品类。此外,恒顺醋业还在今年3月宣布要进军预制菜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寻求多元化布局时,几乎所有的基础调味料企业都将目光盯上了料酒这个细分品类。在恒顺醋业的营收结构中,料酒已成为紧次于食醋的第二大品类,2021年营收3.2亿;而海天,包括醋、料酒在内的其他类产品,2021年的营收增长高达13.37%,规模已达22.11亿,其中醋和料酒的营收超过12亿,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在加速这两个品类的发展,以构建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千禾味业、中炬高新也都加大了对料酒的产能布局。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料酒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无龙头企业产生,可发展空间大,分散的市场格局让调味品企业们都想来争夺这块蛋糕。不过,从企业的基本面来看,虽然海天在财报中并未公开料酒的具体营收,但业内猜测其规模大概率已超过目前恒顺醋业的3.2亿,未来领先此细分赛道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情况来看,大豆、白糖、味精、包材等核心原料继续上涨,局部疫情防控对餐饮的影响不降反增,消费者的钱袋子越来越紧,调味品企业的处境依然不乐观、甚至更严峻。从各家调味品企业第一季度报的财务数据来看,不管是涨价还是多元化布局,目前发挥出来的效应,短期内都弥补不了上涨的成本和下滑的销量。
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和世界局势并不明朗的当下,调味品企业的2022还将继续承压。
关键词: 中炬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