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天性就是很难拒绝甜食,现代人又真的很怕变胖,吃糖太多也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于是代糖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完美选择:得到了「甜味自由」的同时,热量又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选择。
不过代糖虽好,可也不能贪杯。
(资料图片)
例如这几年很火的赤藓糖醇,它是一种应用很广的代糖成分,很多无糖饮料和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最新研究发现,它虽然热量很低,但却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实际上,赤藓糖醇等代糖成分的安全性是科学界早就在关注和研究的事情。此前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代糖成分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但并没有扎实的证据来明确因果关系。
近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证实,摄入多元醇甜味剂,尤其是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美国和欧洲分别独立进行的,覆盖 2982 名心血管高危人士的研究中发现,赤藓糖醇的摄入增加了受试者动脉血栓的形成风险,最高达到常规值的 2 倍。
研究人员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揭示了赤藓糖醇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机理。
当血液中的赤藓糖醇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这时刚好有动脉损伤,则会有更高的血管阻塞风险。
图片说明:赤藓糖醇和心肌缺血性并发症。赤藓糖醇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可能会促进血管阻塞,加速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肌梗塞的发展。
人体摄入含有 30 克赤藓糖醇的食品、饮料后,血液中赤藓糖醇含量会明显上升,且持续时间达到 2 天以上。
而且,累积的赤藓糖醇浓度会超过体外试验中引发血栓的阈值。这意味着,每天喝一瓶市面上常见的无糖饮料就会面临 2 倍的动脉血栓风险:
1 瓶无糖饮料(约 480ml) ≈ 18g 赤藓糖醇 ≈ 2 倍心血管风险
不过,上述研究面向的是已经有肥胖、三高、动脉血栓等情况的人群,这一群体通常对代糖的依赖程度更高,所受影响也更大。
严格来说,该研究所显示的「风险增加值」能否推广到普通人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代糖被研究证实会带来健康风险,并不是通俗意义上说的代糖「有毒有害」,也不是告诉大家所有含代糖的食品饮料都不能碰。
赤藓糖醇总体的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在很多天然食物中也存在,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指南都没有规定赤藓糖醇在食品中的添加限量。
相对蔗糖和果葡糖浆来说,赤藓糖醇等代糖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
代糖最明确的益处其实是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对,不是减肥)。
用代糖的饮料/口香糖/润喉糖等来代替传统蔗糖产品,可降低龋齿风险。尤其是赤藓糖醇和木糖醇等糖醇类,不仅不会滋养口腔细菌,还能破坏致龋菌株的定植。
赤藓糖醇的热量很低,相比蔗糖、果葡糖浆等真糖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替代添加糖的角度来说,代糖降低热量负担的优势是非常明确的。
代糖的血糖反应低,对于糖尿病人群的正常生活也有着难以替代的意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然而,世上没有完美的食物,代糖也并不是完美的替代方案。
一方面,代糖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许多人以减肥为目标吃无糖食品、喝无糖饮料,以为用了代糖就不用担心热量负担,殊不知这些无糖食品本身可能就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即便用了代糖也仍然是热量炸弹。
另一方面,喝无糖饮料的习惯可能会加剧我们对甜味的嗜好,进而在其它场合摄入更多高糖、高热量食品,从长期来看反而增加了肥胖风险。
此外,还有研究提示,人工甜味剂可调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肠道激素和食欲信号,进而影响体重。
总的来说,目前用代糖来替代食品中的蔗糖和糖浆仍是一种合理选择,但如果因为代糖低热量而不加节制,那就适得其反了。
讲到这里,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既然赤藓糖醇被发现了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风险,那使用了代糖的无糖饮料还能放心喝吗?
答案是,能喝,但要适量。
如果你本身有喝碳酸饮料、喝奶茶的习惯,而且很难克制,用代糖饮料来替代,暂时满足一下甜味需求,那还是挺好的。毕竟比起蔗糖和果葡糖浆来说,代糖总体的健康负担还是更小一些。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不过,如果你本身对甜味饮料的需求并不高,那就不建议因为代糖低热量而敞开喝。养成嗜甜的习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好事。
如果你属于已经确诊了糖尿病、高血压的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平时要用到代糖,或者选择代糖食品,建议避开赤藓糖醇,选择其他品种。
明确了代糖的健康风险,并不会完全否定代糖的存在价值,而是提醒我们要合理、节制地使用代糖,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代糖。
关于饮食的研究还在不断更新,一个个食物或被「封神」,或被「请下神坛」,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并不存在什么超级食物或垃圾食物。
不管怎么吃,均衡、适度才是关键。
[1]Witkowski, M., Nemet, I., Alamri, H.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Nat Med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223-9
[2]Rizas, K.D., Sams, L.E. & Massberg, S. Non-nutritional sweetener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Nat Med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245-3
[3]UpToDate:无营养性甜味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