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利率债已经明显企稳,甚至表现出利空钝化、人心思涨的样子,可另一边的信用债却不见止跌,顶多就是加点成交偏离减少,短端情绪有一定改善,信用利差还是持续走阔。
11月之前业绩越好的信用债基,这一轮回撤就更大,受伤更严重。即使现在苟着躺平,也每天要收到估值调整的煎熬,净值不断下降,怎么能不防着后面的赎回,尤其是定开型的产品。于是就还在一个恶性循环反馈之中:净值下跌——预防赎回——高估值抛售——估值上调——净值下跌——继续抛售变现流动性。
这个循环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度过开放期、或新增的资金流入,只要供需双方再次进入一个平衡即可,新增资金会注重估值水平,那就是价格合适我就买。
也有分析认为这一波调整与机构的持仓“抱团”有关,导致市场机构都在卖类似的债券,这种说法其实只是表象,也不是“抱团瓦解”,股票与债券的抱团有本质区别,债券由风险偏好推动,股票更多有市场预期引导,股票瓦解后短期没有增量资金,业绩预期没法证实与证伪,信用债却是越跌价值越高。
信用风险偏好这种事情并不是一次市场冲击就能改变,如果把自己对仓位管控的失败归咎于持仓的区域或债券类型集中,就有点想的过于简单。持仓越集中的地方,实际背后也有流动性的价值,就是银行二级资本债一样,虽然卖起来加点很痛苦,但至少能很快出手。好区域城投也是一样道理。
后续对于债券行业的配置方向,好区域城投依然是绕不过去,城投弱区域的风险实际还在积累,只是暂时大家都被别的事情吸引力注意力,加上年底的诉求,很多东西暂时可能看不到。
这波信用债投资确实比较受伤,辛辛苦苦一年,一个月就回到年初,以至于出现了抛弃信用债的观点。这种想法的人也就牢骚几句,还没习惯这样的市场波动,手里还是要有吃饭的家伙,其他赛道也很卷。
关键词: 这一轮信用债为什么调整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