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经》新媒体 王柏匀 编辑 | 蒋诗舟
近期,多位用户表示,自家使用的POS机费率上涨了,“以前1万元收60元手续费,上涨后的手续费超过百元。”这里“费率”是指,用户使用POS机等产品交易时,需要付出的手续费比例。
一位支付从业者向《财经》新媒体透露,确实有部分支付公司上调了客户刷卡费率,如某支付公司通知“4G产品2023年1月1日起涨价至万100+3”(也就是,每笔交易除了收取1%的费率,还额外有3元的提现手续费)。该从业者表示,信用卡套现交易量下降是上调费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信用卡套现业务正在被监管、银行以及大型支付机构层层压制。
(资料图片)
监管层面,2月24日,付临门支付就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没收违法所得11.95万元,罚款504万元。并且两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分别被罚款10万元、20万元。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近两年支付领域违规行为多涉及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并且,当违规行为较为严重时,支付机构相关负责人同样要受到处罚,“双罚制”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当行业越来越规范时,单纯提供支付通道已无法为企业发展带来增量,从而B端愈发成为支付公司的“必争之地”。
信用卡套现
对于一些支付公司而言,信用卡套现业务是生存的“潜规则”。信用卡套现是指,通过POS机等手段将信用卡中信用额度以现金的方式套取。支付领域从业者路遇表示,这个业务很重要,“甚至,有支付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信用卡套现业务。”
而在《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套现”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
这并不是一个新兴领域,信用卡套现业务由来已久并且市场规模巨大,2018年时,《21世纪经济报道》就称“据行业保守测算,全行业年度(2018年)套现规模超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信用卡套现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制。
一方面来自监管。最近两年,有多个监管文件都涉及信用卡套现业务。
2022年3月,《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正式开始施行,该文件被业内称为“259号文”,发布于2021年。该通知明确规定“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受理终端序列号”“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特约商户”。
“259号文”一出,行业震动。
路遇表示,以前一个POS机终端可以套用很多商户号,并且可根据金额变化匹配商户与场景,将套现行为伪装成正常交易,如100元以内匹配小商铺,1万元以上则是奢侈品消费等。但“259号文”实施以后,受“一机一商户”等监管限制,此前“一机多商户”的老方式基本行不通了。
另一方面来自大型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近期均推出严控信用卡套现的措施。2月,微信支付为了防范信用卡大额交易风险、打击信用卡套现对部分商户开启信用卡收单交易限额;支付宝此前也曾对外宣布,采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措施,从商户准入、交易监测等各个环节加强信用卡套现等非法交易管理。
第三,银行也针对信用卡套现等问题发布措施。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不完全统计,近半年,已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20余家商业银行发布通知,在限制信用卡使用范围、管控信用卡分期业务、清理睡眠卡等方面出手,持续深化业务整改。
层层围堵下,目前的套现市场面临着收缩。路遇透露,自259号文实施后,套现领域整体交易量有所下降,“甚至有支付机构套现交易量缩水80%以上”。同时,一些支付机构的POS机费率悄悄涨价。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有多家机构的涨价幅度翻了两倍,更有甚者三倍。”。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支付行业从业者为“套现”行为找借口,“它类似于现金贷,但比现金贷利率低,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用户资金周转需求。”
支付监管
支付领域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宝付支付COO朱安俊对《财经》新媒体分析,监管背景下,行业有小幅度洗牌,一二梯队的机构还是这些,但是梯队可能有所调整。在他看来,支付行业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处在发展和变革之中,产品从刷卡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扫码支付一直到刷脸支付,政策层面也更加完善和规范。
于百程表示,2022年,支付行业依然保持近两年从严的监管态势,惩处违规,减费让利。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6份监管文件与支付行业相关,其中包括《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等。
回溯支付领域的监管可发现,2015年开始,从备付金到赌博、洗钱黑灰产,再到信用卡套现业务,监管范围持续扩大、力度加重。
于百程表示,第三方支付是一些网络诈骗、洗钱违法行为的通道,针对支付市场的各种乱象,2015年,央行开始严控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
2017年,监管铁骑踏至支付公司的“备付金”,这一年也被支付业内称为“最严监管”。监管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所谓“备付金”是指,支付账户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时间差而产生的资金沉淀。支付公司可利用这部分资金通过获取利息、投资等增加收入。有支付从业者表示,备付金产生的收入巨大,甚至支撑小的支付公司收入的50%。
紧接着,监管剑指赌博、洗钱等黑灰产业务。“这些黑灰产的利润,占了部分支付公司利润的30%以上。”一位支付从业者在当时表示。监管于2019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业内称为“85号文”,其中主要涉及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转账管理、强化特约商户与受理终端管理、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等六个方面。
与此同时,现金贷由盛转衰也为支付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现金贷火的时候,一年能有上万亿元流水,并且来接支付通道的现金贷公司排起了长队,支付公司都是得挑着合作。”路遇表示。但现在这些合作已所剩无几。
另外,于百程还表示,最近,央行提出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立法,对于支付牌照将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多次被罚会降低分类评级结果,甚至被暂停业务直至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发力B端
显然,合规问题是目前支付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力B端已成支付业内共识。
于百程认为,支付行业的业务重点不仅是拼规模和手续费,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场景不断结合,扩大客户量,与生态形成协同;二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比如商户数字化综合服务等。
也就是说,支付公司发力B端不只是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而是涵盖“支付+数字运营+数字管理”等多方面,从而帮助B端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朱安俊看来,相比先前很多支付机构只提供支付通道,当下需要支付机构更加了解行业、了解产业链,通过产品创新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但不可否认的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壁垒,不少支付公司成立之初就发力B端,目前已经占据一定优势。而为了拓展新的商户,晚发力的支付公司“只能一家家啃”。“从获客成本来看,支付公司与B端,尤其是与大B端沟通,几乎每项合作都需要半年的时间,甚至谈不成”,一位支付从业者坦言。
此外,某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浩告诉《财经》新媒体:“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企业内有大量的、历史遗留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关乎各方利益的博弈,从而使真正互联互通的数字化难以达成。所以产业数字化相比零售数字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
总体来看,即使ToB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但各家都不会放弃。此外,合规终是支付公司长久发展的命脉。
(部分采访者为化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