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上演了金融海啸事件。我们经历了平静的15年,15年后的今天,由美国硅谷银行破产打开的蝴蝶效应,让我们担心金融海啸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虽然我们不知道金融海啸何时会发生,但在全球股市剧烈波动、全球经济发展不明朗的背景下,金融海啸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提升,历次金融海啸事件都是在不经意间爆发,这一次由美国硅谷银行引发的市场风波,又会否成为新一轮金融海啸的导火索?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美国硅谷银行的股价大跌,意味着美国中小银行的基本面正在发生恶化的迹象。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包括美国硅谷银行、第二共和银行在内的美国知名银行,股价出现了50%以上的累计跌幅,市场资金失去理性般的抛售,资本市场把恐慌情绪发挥到极致。
【资料图】
雷曼时刻拉起序幕
15年前,雷曼兄弟因为在投资市场上的重大挫折,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了金融海啸的导火索。
一家成立了158年的全球性投资银行,经历了1929年华尔街金融危机、1987年美国股灾,但却未能够逃过2008年的金融海啸。作为全球第四大投行的雷曼兄弟,却在一夜间突然倒塌,让人唏嘘不已。
转眼间,我们来到了2023年,美国硅谷银行在一夜之间宣布破产,随后由联邦存款保险机构接管,危机看似已经告一段落,但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美国硅谷银行的知名度比不上雷曼兄弟,但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处理庞大的资产,并做好破产清算的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
现在美国硅谷银行被接管,但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只是按照25万美元的上限为储户提供还款,但对超过25万美元的储户,却暂时无力赔付。据了解,有不少初创公司的现金存在硅谷银行之中,假如无法把资金进行赔付,那么对很多初创公司而言,将会带来雪上加霜的冲击影响。
硅谷银行破产危机让美联储头疼
美联储大幅加息成为了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的导火索。短短一年时间里,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的动作,促使美联储终端利率从0%大幅飙升至接近5%的水平,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抵御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压力。
硅谷银行采取无息负债的方式买入大量的美国国债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但硅谷银行似乎没有考虑到美联储大幅加息的预期,却在不经意间导致风险的迅速暴露。美联储的大幅加息,成为压倒硅谷银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最终不得不为美联储大幅加息买单。
规模再大的银行金融机构,都很难抵挡非理性挤兑的风险。即使是拥有全球市值规模第一的美国股市,曾经在2020年3月遭遇到流动性挤兑的问题,道琼斯也从近三万点一下子跌至一万八千点的水平,短短一个月时间跌近40%。
投资银行股,有时候资产质量、不良率只是参考的一个方向,但更关键的因素,还是要看宏观经济面与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下,银行是否有能力应对非理性的挤兑压力,这也是判断一家银行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大幅加息,已经打开了蝴蝶效应。硅谷银行的迅速破产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美联储继续任性加息,也许还会有下一家美国银行陷入困局。
鲍威尔要改口了吗?
前几天,美联储鲍威尔表示,坚持2%的通胀目标非常重要,并不会考虑改变这一目标。按照目前美国的通胀率水平,美国通胀率降低至2%并非简单的事情。截至目前,美国通胀率依然处于严重通胀的状态。
如果鲍威尔要坚持2%的通胀目标,也许还需要加息缩表几次,市场也纷纷调整了2023年美联储的终端利率目标。但是,美联储大幅加息的代价,却越来越高了。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只是美联储大幅加息的一个代价,若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则很可能会出现第二家美国硅谷银行了,到时候有可能演变为性质更严重的金融问题。
现在鲍威尔非常头疼,如果继续加息,可能会承受更大的经济代价。如果停止加息,甚至转为降息,美国通胀率可能会一飞冲天,之前压制高通胀的成果也会被完全吞噬。在这个时候,更考验美联储的决策了。
全球资本市场都在盯着美元指数的波动,美元指数又盯着美联储的政策动作,美联储则紧盯着美国通胀率的数据变化。全球市场又到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全球金融海啸会不会再次上演,还是存在一定的变数,但鲍威尔的任何表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走势。
2023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