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青山,千亩的荷塘,漫步在湖北郧西,处处皆是风景。赏田园山水、观特色民俗、品七夕文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郧西游玩打卡:工作闲暇时,于乡野里享受惬意“慢生活”;七夕佳节时,在节会中感受传统浪漫氛围……
近年来,湖北省郧西县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将全县风景点串连成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关防乡沙沟村便是全县发展“美丽经济”的典范之一。2018年,沙沟村按照“农耕文旅·田园沙沟”的工作规划,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河堤景观带、仙河水体景观带、绿色农业景观带、特色民居景观带”,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村落。
走进沙沟村,只见一栋栋别具乡韵的民宿坐落在稻田边、荷塘旁,耳畔是仙河潺潺的流水声,鼻尖萦绕着稻穗的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后,沙沟村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还发展了传统油坊、水磨坊、生态农业观光园、林下经济作物观光园等业态。“在这里,我们专门策划了篝火晚会、声呐喊泉、稻田插秧、户外骑行等系列文旅、农旅、体旅活动。”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卢从信介绍,游客既能够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够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
(资料图)
作为曾经的县重点贫困村,沙沟村贫困发生率达38%,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在农旅融合的赋能下,沙沟村旅游产业得到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据了解,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以旅促农增收200余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湖北省郧西县沙沟村莲藕产业。王绍绍摄
郧西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据当地民俗专家考证,唐宋时期,郧西就已流传由天河、金钗石、石公公、石婆婆等自然景观而演绎出来的牛郎织女七夕神话传说,并在民间形成代代相传的七夕习俗。2014年,“郧西七夕”作为民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郧西现充分发掘七夕文化价值,推动旅游、文化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十里红妆、八抬大轿,伴着喜庆的鼓点,迎亲队伍徐徐走来……婚俗是七夕重要传统习俗之一,临近七夕佳节,热闹的婚俗表演每天在双石沟村准时上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双石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村”,这里的民居基本保留着改造前的原貌,百姓房前屋后种着蔬菜瓜果,民俗博物馆里陈列着男耕女织的传统物品。
近年来,双石沟村积极打造传统婚俗、农耕文化旅游项目,发掘民俗文化,开发民俗业态。“除了进行婚俗表演,村民们还通过经营酒坊、油坊、豆腐坊、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增收,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中国人寿派驻郧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袁圆说。
“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是郧西推广七夕文化的一大亮点,自2010年以来,郧西已连续举办13届七夕节会,着力打造“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大文化旅游品牌。节会期间,每年有30万以上的县外游客慕名前来,欣赏非遗表演,参与请七姐、放河灯等民俗传承活动,节会综合收入达到2亿多元。
七夕文化节的举办,对拉动产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节会活动不仅促进了餐饮服务、交通运输、酒店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生态工业、绿色农业经济增长,有力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借助节会平台,郧西资源得到有效宣传推介。据了解,历届节会期间,一大批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约,重大投资项目实现落地,县域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目前,郧西正积极打造七夕文化产业链,进一步助推文化振兴。涧池乡下营村村民王华建,2017年返乡创立了七夕美人茶品牌。谈及回乡创业的初衷,王华建说:“郧西有独特的七夕文化,这既是郧西的骄傲也是优势,宣传家乡的七夕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郧西茶资源比较丰富,有较大的价值变现空间。”经过五年的发展,七夕美人茶品牌线上线下收入现已达到2000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郧西县发掘七夕文化价值的相关文化产业企业超过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8家,营业收入达1.23亿元,同比增长33.14%。
如今,郧西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名录。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5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2亿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郧西县将继续实施“文旅活县”战略,释放全域旅游强大效应,绘就乡村发展的美丽画卷。(人民网 记者王绍绍实习生尹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