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商品看上去那么丑,居然卖得还那么贵,偏偏还是国际名牌?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购买又丑又贵还不实用的东西?巴黎世家,就是经常挑战我们审美的一个洋奢品牌。近日,它又以标价上万元的“垃圾袋”刷新我们的认知。
巴黎世家不是第一次搞出这么丑的设计,它家产品的丑是有历史的。之前,巴黎世家设计一款破鞋价格也不菲,猛一看那照片,你会以为那是从垃圾堆里捡的。为之辩护的声音说,如此设计,是为了体现一种环保理念——好吧,如果这也能叫环保,确实能刷新人们的认知。
3000多的泳衣“不能下水”,过万元的雨伞不防水,8000多的拖鞋穿一周掉色……来自洋奢品牌的热点新闻,经常让人们感到匪夷所思。从实用性角度应对舆论,它们经常能够自圆其说:作为艺术品,实用价值为零也没有关系;有的奢侈品就是一次性使用,消费能力不足就别买嘛。诸如此类的论调,合乎洋奢大牌的产品逻辑:它们是面向特定的富豪群体进行奢侈消费。也正因为这是超高价格的奢侈品消费,它们的口味一定也要与大众拉开距离。在大众看来不美观,甚至可以说很丑、巨丑,但人家就是要如此标新立异、引领潮流。
青少年们涉世未深,又容易被时尚圈引导的潮流所吸引,作为家长,如何向孩子们解释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疯狂的炫富行为?洋奢品牌掀起的舆论热点,不仅涉及消费价值理念如何引导,还涉及广大青少年的美育。年轻人追求时尚,容易把高价货当成高端货。因此我们有必要警惕洋奢品牌主导的审美霸权——巴黎世家某些产品的设计,简直是审美领域的泥石流,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刺激眼球,颠倒众生,让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人家掌握着时尚界的话语权,产品再丑,都有人买。说是“智商税”也好,“虚荣税”也罢,“收税”的权力在人家手里。
普罗大众买不起可以不买,洋奢品牌该挣钱还是挣钱。亚文化、非主流的圈子,如果到舞台中央争夺主流话语影响力,那就如同癞蛤蟆非要爬到脚面上,怎么看都恶心人。它们以艺术设计的名义肆意放毒,制造一场又一场视觉艺术的“泥石流”,挑战大众审美,污染社会风气。
虽然价格高高在上,洋奢品牌却可以通过高消费群体引领时尚,实现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冲击。需要加以警惕的是,奢侈品牌的艺术设计背后,经常带着政治立场、文化立场。这些所谓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载体。一些国际品牌制作的“眯眯眼”广告,之所以引起国人的抵制,也正是因为大家感受到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不怀好意的“审美霸凌”。这种“审美霸凌”由来已久,崇洋媚外的群体已经习以为常。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
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在提升,除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国人的审美自信也在增长,对国潮品牌的自信也越来越足。巴黎世家某些又丑又贵的产品卖到中国来,估计会越来越打不开市场,这是一个历史趋势——毕竟新时代已经到来,大众审美领域的殖民心态正在消退,我们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渐提升。